肖鋼:美國無限量寬鬆政策無異於向世界轉嫁危機

無論是蝙蝠煽動了翅膀,還是蝴蝶煽動了翅膀,總之,全球抗疫背景下的全球股市,在過去兩週走得有點“魔性”――10天內,紐約股市出現4次熔斷,同時引發11個國家觸發熔斷機制。

肖鋼:美國無限量寬鬆政策無異於向世界轉嫁危機

全球股市震盪,有人說,新冠肺炎疫情無疑是最大的“黑天鵝”,但在前不久.人民政協網主辦的2020首屆雲上座談會上,多位委員專家認為,全球股市“休克式”下跌源於多股力量,有突發事件,也暴露出一些國家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問題。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無法獨善其身。我們應如何應對本輪全球股市震盪,又應如何化危為機?圍繞這一話題,3月24日,記者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進行了專訪。

美元開啟印鈔機撒錢模式是在向其他國家轉嫁危機

  記者:就在本次採訪前夜,我們看到,美聯儲宣佈將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不設額度上限,旨在支撐美國經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支持市場平穩運行。有人說,至此,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工具已經用到了極致,但一劑猛藥下去,能否有效應對疫情衝擊和阻止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短期效果並不明朗。對此,您如何評價?

  肖鋼:美聯儲又出新的“大招”,實施開放式、無限量寬鬆政策,這實際上等於開啟了美元印鈔機撒錢的罕見做法,這種極端的寬鬆政策對緩解當前流動性危機有作用,但能否拯救危機,會留下什麼樣的後遺症還有待觀察。由於美元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如果無限量印發美元,勢必加大美元貶值,而全球貿易、投資中又主要使用美元,這無異於向世界轉嫁危機。美聯儲制定貨幣政策雖然以美國利益為考量,但其外溢性很強,要特別關注其給新興市場帶來的負面效應,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因此,各國在共同應對疫情擴散、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關鍵時刻,迫切需要團結合作,加強宏觀政策協調。

  據我觀察,最近兩三週,全球金融市場發生的震盪,應該可以定義為是一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開始了。多種大類資產大幅度地調整,在這兩三週之內,原油、股票、債券、匯率、黃金等,整個市場波動性的指標都是多年來所罕見的。特別是美歐一些國家股市調整得更為劇烈,全球流動性也驟然收緊,各國都在出手應對,情況已非常嚴峻。當然,也有一些樂觀人士認為,當前只是一個技術性的熊市。因為從美國經濟來看,總體上還不錯,雖然有點放緩,但美國失業率較低,國內消費力不錯,因此他們認為,現在就對這場震盪下結論為時過早。

  2018年是國際金融危機10週年,當時一個討論話題是,這10年,各國從危機中吸取了教訓,也採取了防禦措施,使得全球經濟金融更健康。那麼,我們離下一輪危機是越來越遠了,還是越來越近了?我記得當時很多人認為,答案是後者。

  當然,你也談到了觸發這輪全球股市震盪的導火索,顯然疫情和國際油價都是,但還有其他問題。比如2008年以來,以美國、歐洲為首的大量的加槓桿,累積到今天,全球債務規模已經膨脹到了遠超2008年危機前的水平。除政府借債、居民借債外,非金融企業,也就是實體企業債務累積過大,槓桿率急劇上升。舉例說,美國企業發債有幾個特點和往年不同:第一,高收益債券發得比較多,美國股市的牛市主要是靠30%的股票拉起來的,近年來,這些上市公司盈利和現金流都不錯,所以有些公司拿著上千億美元的現金去投資債券;第二,美國這幾年兼併收購比較活躍,槓桿融資、槓桿貸款增加較多,對於資產負債率比較高的行業和企業,銀行貸款給他們做槓桿融資的量也較大,但現在這些企業的盈利預期下降了,美國的商業銀行為了審慎的要求,滿足資本充足率要求,就不能再做高收益債券的做市商交易了,因為這些債券多數是“3B”級,一旦降級,銀行需要大量補充資本金,資產負債表就會受到很大影響;第三,美國企業發債主要用於回購美國上市公司的股票,這也是支撐美國10年牛市的重要因素,而有關其債務累積的風險,這兩年國際組織和經濟學家,以及監管部門都曾提出過警告,現在,企業槓桿過高,需求下降,盈利下降,到期債務數額大,新發債券困難,勢必造成債務違約,債券泡沫戳破了股市泡沫,因此這次美國股市大幅調整,可以說又是必然的。

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中國要敢於迎接挑戰

  記者:疫情在短期內阻斷了人流、物流,干擾了供應鏈,這些會拉長各國經濟受疫情影響的時間。我們應如何看待和應對疫情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

  肖鋼:從一些國際組織和一些研究機構的預測看,今年如果全球GDP增長1%到1.5%,就是最好的情景了。也就是說,能爭取實現一個溫和的“著陸”,就可能是最好的情景了。必須看到,這一次全球經濟衰退,我們面臨著更加嚴峻複雜的局面,治理難度也要遠遠大於2008年。

  首先,美歐等西方國家政策工具空間已經越來越窄,靠無限量化寬鬆“撒錢”效果怎樣,可否持續,都值得觀察研究。但工具不足、空間狹窄必將導致邊際效應遞減、後遺症加大,因此,還應尋求新的辦法,比如推進結構性改革。

  第二,去全球化、逆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國際合作受到明顯的阻礙。在此背景下,各國如何共同面對挑戰?如何發揮國際組織和國際平臺的作用?都需要有實際的作為。

  第三,疫情導致歐美國家股市震盪,而由於我們已經深度融入了全球經濟,所以我們也不可能獨善其身。短期看,全球疫情大流行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就今年來看,我們的困難會更大一些。

  比如,我國疫情控制雖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績,但由於國外疫情還在蔓延,這種態勢至少要延續到今年二季度,那麼即使我們復工復產了,也會受到全球人流、物流和供應鏈短期不暢帶來的壓力,這無形中也拉長了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我們可能在很短時間內恢復供給能力,但要在疫情之後進一步擴大內需,還需要進一步激發消費意願,以穩就業來鞏固消費能力。穩外資、穩外貿的難度,現在看還在加大。

全球經濟疫後復甦值得期待,中國應發揮自身優勢化危為機

  記者:疫情之下,我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了更深的認識。疫情終將結束,我們的生活終將回歸平靜。因此,在全球抗疫最為膠著之際,您認為我們應如何展望未來?

  肖鋼: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疫情無國界,抗疫同樣無國界。相信在各國共同努力下,抗疫的最終勝利已經不遠,全球經濟疫後復甦也值得期待。

  從長期來看,我國所面臨的更多的是戰略機遇。比如,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發展的龍頭作用和地位會更加凸顯,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會更大。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也正在向製造業強國邁進,我們擁有很多優勢。從一些國家疫情發展和抗疫進展來看,求助於中國是必選項,表明我國抗疫實踐獲得了更多國際人士的認可和信賴,這在客觀上也有利於中國增強在全球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展現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中國市場是個超大規模的市場,具有獨特的優勢,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產業鏈配套齊全。我們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來抵禦全球性的經濟震盪。個人認為,未來幾年,美歐一些國家將走向零利率、負利率和量化寬鬆。而他們的大水漫灌,反而會推動相當一部分流動性迴流到新興市場,這是資本流動的一個規律,對於我們吸引外資、避免通縮而言,也是有好處的。

  為此,我提幾點建議。第一,我們應繼續深化改革,化危為機。認真落實好中央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部署,把順勢而為和主動作為統一起來,特別注意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和精準性。要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需求的新變化、新情況和新問題。尊重市場規律和市場主體的理性選擇,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政府更多地在市場失靈的方面進行干預。

  第二,我們應把穩就業和穩城鄉居民收入作為重中之重。我們要爭取完成今年經濟發展的各項目標,同時要實事求是,堅持底線思維,要在穩就業、穩城鄉居民的收入方面下更大的工夫。

  第三,我們應加快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現在是一個良機,加快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包括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可以為全球提供更多收益較好的安全資產,以此吸引更多外資,發展直接融資,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同時,我們也要增強金融監管能力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