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鋼:解決“一帶一路”投融資難題,現有方案都行不通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本週開幕。過去兩年,與中國簽訂“一帶一路”合作協議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從39個增加到154個;相較2017年的第一屆高峰論壇,此次論壇的分論壇數量翻了一番,出席論壇的國家元首數量多了8位。這些數字都說明,國際社會參與“一帶一路”的熱情日益高漲。

也正因此,在面對國際輿論有關“一帶一路”倡議的質疑和擔心時,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口頭上的回應,更應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於本月最新出版的《制度型開放:構建“一帶一路”投融資新體系》一書,就是針對“一帶一路”中的資金融通難題,提出了構建“一帶一路”投融資新體系的切實可行的建議。

财经解读 | 肖钢:解决“一带一路”投融资难题,现有方案都行不通

制度型開放:構建“一帶一路”投融資新體系

肖鋼 著

本書是CF40課題《順應新形勢 構建新體系——“一帶一路”投融資研究》的成果。書中回顧總結了五年來“一帶一路”投融資的情況與特點,全面分析了制約投融資發展的問題與原因,提出構建利益風險共享、資金主體多元、體系運行高效、多邊溝通有序的投融資新體系。

本書不僅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中資企業投融資工作提供了有的參考,對於金融機構也提供了有益借鑑。書中還收錄了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巴黎俱樂部等國際金融治理機制介紹,《紐約公約》、《華盛頓公約》等文件原文,是難得的參考資料。

财经解读 | 肖钢:解决“一带一路”投融资难题,现有方案都行不通

4月26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這是出席高峰論壇的代表在開幕式上。

圖源/新華社

解決“一帶一路”投融資難題

現有方案需要突破

在當前形勢下,中國的成功經驗和現行的西方主導的規則並不能解決“一帶一路”投融資所面臨的障礙,亟待創新和突破。

僅依靠“中國方案”行不通

首先,中國目前尚無系統的方案。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在中國行之有效的一整套投融資運作機制,放在“一帶一路”沿線並不具有普適性。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系統化規則和標準,如債務違約和救助機制等,從實踐看,中國更多的還是基於具體項目的一事一議,尚無體系化的解決方案。

其次,中國現有的規則存在標準低、不穩定、透明度不足和不夠細化的問題。中國經濟發展快、變化大,部分標準短時間內形成,缺乏長遠考量,致使標準在執行難度大,效率低。如我國簽訂的投資保護協定中,部分條款定義比較籠統,從部分案例執行情況看,給投資者的保護非常有限。而部分領域的標準較低,致使發達國家、甚至是一些經濟相對落後的國家接受程度較低。以環保標準為例,在海外投資項目中,商務部發布了《對外投資合作環境保護指南》,要求我國投資者和金融機構一般是遵守東道國的環保法律和技術標準,如果中國的環保標準高於東道國標準,則選擇中國標準,而歐美金融機構和國際多邊金融機構普遍採用的是世界銀行制定的標準,由於中國標準低於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標準,依然不利於吸引發達國家的資金投入“一帶一路”。

受發展階段制約,中國的部分標準和規則還不夠穩定,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導致已經制定的規則和標準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形勢,需要不斷地進行修改或調整。

中國的某些規則和標準透明度較差,現實中很多並不透明公開,不利於外方全面認識我們的規則,如中國的出口信貸和出口信用保險規則以及對外援助的標準等。

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規則應該具備穩定、透明、嚴密、可操作、可驗證等特徵,對照這些要求,中國規則標準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

最後,中國的倔起,全球經濟“東昇西降”的趨勢正在改變世界格局,一些國家出於政治考慮,對“一帶一路”建設存有諸多疑慮,不能完全接受中國方案,進而導致許多投融資項目難以落地。有些國家希望得到更多來自中國的資金、技術和援助等,卻又擔心造成對中國的更大依賴。

當前拖延不決的方式也不行

在採用何種規則或標準問題上,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既不採用國際規則,自己短期內也創設不出更好的或被外部認可的規則,事實上就是在採取一種“拖”的策略或做法,“維持現狀”或不願意做出改變。

我國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吸引外資第二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同時,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出發,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為了與國際社會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迫切要求我們加快融入國際社會,在一些關鍵的規則和標準上與國際社會達成共識。在國際治理方面,我們不參與、不發言、不表態,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要麼融入現有遊戲規則,要麼在現有規則基礎上創設更好的規則,想要回避或者拖延都是不可行的。同時,在國際競爭舞臺上,競爭對手和合作夥伴,都有各自的訴求,儘管他們的訴求可能是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但都希望我們按照他們的方式去改變,而不是“拖”或維持現狀。

在很多國際規則和標準方面,西方國家一直希望拉我國加入,比如主導國際主權債務重組的巴黎俱樂部,我國作為觀察員也很多年了,但一直沒有加入。從現實情況看,我們在對外主權債權的管理上存在不足,目前已經有一些非洲國家向我國提出債務重組,對此,除採取和巴黎俱樂部相似的重組方案外,我國目前也無良策。如果我國不能快速完善對主權債權的管理,隨著這些債權的不斷增加,我國今後在處理與這些債務國的關係方面,會遇到越來越棘手的問題,處理不當還會產生嚴重的國際影響,不但債權受損,國際影響力和國際聲譽也將受到損害。可以說,在很多方面,拖得越久,我們可以從中得到的利益越少,受到的損害越大。

“一帶一路”建設五年來,針對投融資所面臨的各類問題,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斷開展協商談判,在金融監管合作、投融資方案設計、債務違約處置、投資保障機制等方面不斷探索,但在實踐中由於缺少頂層設計,許多方案在實施中仍然存在種種障礙,問題久拖不決,致使資金運轉與一些項目推進並不順暢。大量事實證明,採用拖延的辦法是行不通的,且有可能錯過最佳時點,而當前開展的“一帶一路”建設,為我國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和規則的制定創造了最佳時間節點,錯過這個時點,我們再想加入國際規則,或再想創設新的規則,將更難。因此,我們必須加快改革創新。

财经解读 | 肖钢:解决“一带一路”投融资难题,现有方案都行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