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鋼:滬港通成功實踐對落實金融開放帶來五點啟示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資深研究員肖鋼27日在CF40等機構聯合舉辦的首屆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中國金融開放駛入快車道,關鍵是抓好落實。高水平金融開放意義重大。金融開放涉及的制度、項目、方法不同,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也不同,但滬港通實踐經驗及其精神並不過時,對落實金融開放具有借鑑意義。

肖鋼介紹了滬港通成功實踐對落實金融開放的五點啟示。首先滬港通順應了人民幣國際化、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等時代潮流與市場需求。同時,滬港通的實踐體現了幹事創業的擔當精神。

其次是勇於開拓創新。在資本項目尚未完全實現可兌換的情況下,開創了操作便利、風險可控的跨境證券投資新模式。同時堅持“主場原則”,即不改變兩地市場規則與投資者交易習慣。

第三是攻堅克難、注重細節。

第四是漸進式推進。在額度管理上,初期滬股通總額度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130億元,港股通總額度2500億元,每日額度105億元;2016年8月取消總額度;2018年5月每日額度擴大4倍至520億元。在交易標的方面,初期為上證180、380指數成份股及A+H股中的A股;恆生綜合大型股指數、中型股指數成分股及A+H中的H股,以後逐步擴大。

第五是注重投資者保護與審慎監管。包括廣泛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全市場培訓。兩地證監會簽署跨境執法合作備忘錄,就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認定標準差異處理、監管信息共享、違法線索提供、協助調查取證和配合採取相關措施作出具體約定,填補了跨境執法空白。實行穿透式監管。2018年9月投資者識別碼制度實施,實現北向投資者穿透式監管。

肖鋼介紹,當前滬港通平穩運行。滬港通運行一週年時,累計交易金額突破1萬億元,兩週年時,累計交易金額約3.5萬億元,三週年時為6萬億元,四週年時為10萬億元。截至今年8月,滬港通累計交易金額已達15萬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