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鋼:滬港通的成功實踐帶給金融開放的五個啟示

肖鋼:滬港通的成功實踐帶給金融開放的五個啟示

“中國的金融開放已經進入到快速道,一系列的開放的舉措已經宣佈。金融開放已經進入到一個高水平的金融開放的新階段。金融開放對於我們國家經濟金融發展和變革將會帶來深刻的影響。”2019年10月27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資深研究員肖鋼在首屆外灘峰會上表示。

肖鋼提到了滬港通的開通對金融開放的啟示,在他看來,滬港通在金融市場開放中起了一個很重要的帶頭作用。

滬港通自2014年11月份正式開通,目前已運行近5年時間。期間,2016年外資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也得到開放。肖鋼認為,正是由於2014年到2016年間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的開放才使得2017年6月份MSCI把A股納入了新興市場。

他表示,金融開放的戰略意義主要體現在它是有助於建設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體。高質量的發展能夠與金融開放形成一個合力,來凸顯我國的優勢。同時開放也為金融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特別是通過開放能夠促進全面改革,應對金融風險和加強監管能力建設。

從滬港通近5年的實踐來看,滬港通整體呈現了平穩的態勢。肖鋼提供了一組數據,在滬港通開通一週年時的累計交易金額突破了1萬億元,截至2019年8月,滬港通的累計交易金額已達15萬億元。

肖鋼提出,滬港通的成功實踐對金融開放有五個啟示。

一是順應時代潮流與市場需求以及幹事創業的擔當精神。肖鋼提出了天時地利人和的說法,他指出,“天時”就是國家政策的需要,適應整個開放戰略的需要。“地利”是市場的強烈的需求,無論是境內的投資者,還是海外投資者,都有這樣的需求。

二是用於開拓創新。肖鋼表示,滬港通在制度設計進行了創新,有效連接並深度融合兩個市場,並形成“訂單路由”模式(雙SPV架構)。

三是攻克艱難,注意細節。

四是漸進式推進。肖鋼指出,在額度管理和交易標的上,滬港通都進行了循序漸進的推進。以額度管理為例,初期滬港通總額度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130億元,港股通總額度2500億元,每日額度105億元。2016年8月取消總額度,2018年5月,每日額度擴大4倍至520億元。

最後一點,肖鋼提到了注重投資者保護和審慎監管。“在滬港通推出的初期,我們大量開展了廣泛的投資者教育,達到全市場的培訓。兩地的證監會當時也簽署了跨境執法的合作備忘錄,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的認定標準存在差異,如何來處理監管的信息?怎麼來提供違法線索?我們協助調查取證和配合採取相關措施等作出了具體約定,填補了跨境執法的這種空白。”他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