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喊復工,攔都攔不住,經濟比命重要的神邏輯,真相是什麼?

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精彩的文章分享,您的支持將是我最大的動力。

截至北京時間27日6時30分,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佈的全球實時疫情數據,美國累計確診病例達82404例,其中死亡病例累計1178例。當前,美國成為全球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

但特朗普仍大力呼籲:“我們的民眾想要工作,他們必須回去工作!”

美國高喊復工,攔都攔不住,經濟比命重要的神邏輯,真相是什麼?


特朗普進一步解釋稱,“當我說回去(工作)的時候,很多人誤解了意思。人們應該儘可能這樣去工作,(保持)社交距離、洗手、不要握手,以及我們談過的所有事情。”

但這個解釋沒啥大用,很多人嘲笑他是商人,眼裡只有錢。

事實上特朗普著急復工的神邏輯背後有三大真相。

超前消費

對很多美國人來說:沒錢確實是個大問題。

很多人都是月光族。

之前美聯儲稱:美國百分之40的人沒辦法付400美元的應急支出。沒工作就沒錢,怎麼買食物維持生存呢?

美國是個高度市場化的國家,教育市場化,醫療市場化,司法市場化,社保市場化。

前美國總統奧巴馬畢業後用了21年時間,直到當選總統之前4年(2004年)才還清學生貸款。

美國高喊復工,攔都攔不住,經濟比命重要的神邏輯,真相是什麼?


沉重的學生貸款使得美國年輕人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

還清了學生貸款,住房貸款、汽車貸款又接上了。

所以很多家庭,都拿不出多少現金,很多人都怕失業。一旦失業,現金流斷了,麻煩就大了。

醫療保險

根據美國權威醫療數據KFF,在美國沒有保險的人裡,有76%是美國公民。

美國高喊復工,攔都攔不住,經濟比命重要的神邏輯,真相是什麼?


要是認為美國人都有好的保險,那是不太瞭解美國。美國的保險很複雜,65歲以上的老人和很窮很窮的人,可以拿政府很便宜的保險,看病很便宜。

但大部分美國人不夠窮也不夠老,如果不在政府工作,只可以買商業保險。

CBO說:2019年差不多有3000萬美國人沒有任何保險。

自己買保險一年是5000美元,如果在公司上班,比較好的有錢的公司會幫你買保險,平均一年2萬美元,大部分公司付70%。

美國網紅郭傑瑞在社交平臺說:如果沒有買保險的人,住院三天的平均費用是3萬美元,有保險的人自己大概需要出3000美元,沒買保險的人看病所需要負擔的費用會讓人陷入債務危機,甚至破產。

美國高喊復工,攔都攔不住,經濟比命重要的神邏輯,真相是什麼?


債務危機

如果停工太久,美國就會出現很多債務危機。企業的債務也很重。

所以特朗普仍然堅持復工復產。有這種想法的人,並不止特朗普一個人,還包括德州的副州長,他在接受福克斯採訪時表示,他擔心居家令摧毀美國生活,並“代表”全美70歲以上老人表示能夠照顧自己,寧願冒風險甚至獻出生命也要讓美國恢復正常。

應對疫情其實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保護人民的生命還是保護經濟。

我們的政府毅然決然選擇了保護人民,但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不少當權者卻要嘗試保護經濟。

特朗普雖然把疫情不當回事,但是卻一直在救市。眼看著美股變成了瀑布,特朗普心如火焚,所以不斷要求美聯儲繼續降息。

但是他忽略了引起了經濟危機的最根本原因——疫情蔓延。

之前特朗普在白宮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語出驚人,他說因美國經濟受損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會比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數還要多。

特朗普的邏輯是這樣的:人們需要就業,還有些人面臨著非常嚴重的焦慮和抑鬱問題,這可能會導致自殺事件的發生。

他接著又說:尤其是在經濟狀況糟糕的時候,會發生更多死亡事件,而且死亡人數肯定會比我們談論的因疫情死亡的人更多。

他的這番言論,是在為強行復工做鋪墊。他希望企業可以在幾周內復工,限制令也要儘快解除。

按照目前的規律下去,就算是採取了中國一樣強有力的措施進行隔離,依然會超過20萬確診者。每天一萬多,十天就是十幾萬。

在這種情況下,解除限制令,並強行復工,可能使疫情規模再度擴大。特朗普正在選擇嘗試十分危險的選擇。

比爾蓋茨公開憤怒喊話

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26日晚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電視節目中說:“這就是一場噩夢,我沒想到我們的應對是如此的緩慢和混亂。”


美國高喊復工,攔都攔不住,經濟比命重要的神邏輯,真相是什麼?


蓋茨承認關閉國家會帶來“巨大的代價”,但他說,另一種選擇結果會更糟。

“我們確實遇到了一個經濟問題,這就是為什麼你想要最小化停擺的時間。讓各州去做不同的事情,或者認為你可以一個縣一個縣地去做,但那是行不通的。基本上,整個國家都需要像在中國發生這些感染的地區那樣做。”

蓋茨說:“好消息是,中國政府的舉措讓這個國家戰勝了這種疾病。”

你怎麼看美國復工呢?

歡迎關注我@遇見蘇西,歡迎轉發、留言、點贊,你的每一個互動對我都是鼓勵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