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高盛、摩根士丹利拿下合資券商控股權

近日,證監會核准高盛高華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變更控股股東的申請。

股權和工商登記變更完成後,高盛集團所持高盛高華證券股份比例和摩根士丹利所持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股份比例均將上升到51%。

繼瑞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野村東方證券後,我國外資控股券商又添兩席。

重磅!高盛、摩根士丹利拿下合资券商控股权
重磅!高盛、摩根士丹利拿下合资券商控股权

外資控股券商將增至五家

本次控股股東變更,摩根士丹利華鑫和高盛高華證券已準備許久。

自2018年4月央行易綱宣佈證監會將把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寬至51%後,許多外資機構便開始著手設立合資券商、提高參股券商的持股比例。

去年8月15日,摩根華鑫向證監會提交相關申請材料,四天後,高盛也向中國證監會提交申請,擬將合資證券公司高盛高華持股比例提高至51%。

去年11月1日,兩家券商變更5%以上股權及實際控制人的申請獲得證監會受理。

這兩家券商的股權變動獲批後,我國外資控股券商的隊伍將擴展到五家。

其中,高華高盛證券由高盛與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合資組建,成立於2004年。該公司成立時,高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鮑爾森表示,“多年來,中國對高盛一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隨著這傢俱有里程碑意義的合資公司的成立,高盛將在中國掀開激動人心的新篇章。我們期待與中國的合作伙伴共建中國領先的投資銀行。”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由摩根士丹利與華鑫證券共同成立,已營業將近十年,其股東摩根士丹利在全球42 個國家設有超過1,300家分公司或辦公室,早在1993 年便進入中國。

除摩根士丹利華鑫和高盛高華證券外,瑞信也於去年7月向證監會申請通過增資方式將其在瑞信方正的持股比例由33.3%增加至51%,預計將斥資6.28億元進行增持。去年10月份,該申請已獲得受理通知,並於12月獲得反饋通知,目前仍在審批中。

此外,多家外資機構正在向證監會申請成立合資券商,其中包括陽光證券、粵港證券、聯信證券等機構。

除提升股權比例和設立合資券商外,各家外資機構也紛紛為其在中國的業務招兵買馬。

近日,高盛集團宣佈,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將中國員工人數增加一倍至600人。

瑞銀集團也計劃在未來三四年,將其在中國合資的投資銀行員工數翻一番。

摩根大通近期擴大位於上海中心大廈的辦公空間,從1.5萬平方米擴大至2萬平方米,並且一直在招聘更多員工。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此前還表示,公司致力於將“全部力量”帶入中國。

野村證券也將其在上海中心的辦公空間擴大一倍至5000平方米,並計劃到2023年將中國當地員工擴充至500人,以擴張投資銀行業務。野村東方預計2020年底,野村東方國際員工將達到200人,在現有基礎上翻番。此前,華泰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於2018年加盟野村證券並擔任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

金融開放背景下 外資機構紛紛掘金中國

近幾年,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按下“加速鍵”,證券業也相繼出臺金融開放的相關政策。

2019年7月20日:國務院推出11條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對外開放舉措進一步細化,將原定於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至2020年。

三個月後,證監會明確提前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措施,外資持股比例可至100%,外資股比限制取消的政策時間提前至2020年12月1日。

2019年,瑞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野村東方國際證券三家外資控股券商橫空出世。

其中,瑞銀證券以股東增持的方式成為外資控股券商,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和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則通過新設券商加入外資控股券商的隊伍。

而即使在各行各業倍受疫情影響的今年,我國金融業開放的步伐也沒有被阻擋。3月13日,證監會發布消息,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券商外資股比限制,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依法提交申請。

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堅定落實我國對外開放的總體部署,積極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程,紮實做好每一項對外開放的具體工作,繼續依法、合規、高效地做好合資或外商獨資證券公司設立或變更實際控制人審核工作。

這意味著,將原定於2021年取消的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提前了整整八個月。

在我國金融業不斷開放的背景下,多家看好中國市場機會的外資機構也在擴大中國市場的業務佈局。

野村證券專務執行董事飯山俊康曾表示,野村證券進入中國已近40年之久,自1982年在北京設立首個辦事處以來,野村證券一直在尋求獲得在中國證券行業的經營許可。

飯山俊康稱,野村證券在進軍中國市場問題上沒有任何猶豫,“因為政策的限制,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未能在中國提供足夠優質的服務。”

摩根大通亞太區主席及首席執行官郭利博表示,“對於摩根大通和我們的眾多客戶而言,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機遇之一,也是摩根大通全球及亞太區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截至2月23日,還有18家合資券商正在排隊申請設立。

外資參股券商遭遇水土不服 業績不如本土券商

不斷加碼中國業務佈局的外資機構大多已經成立了100年,在管理經驗、資金實力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不少人將視外資進入中國為“狼來了”。

而市場上也有許多觀點指出,外資參股或控股的券商在進入中國市場需要面對文化差異、監管合規等方面的難題,甚至會遭遇許多“水土不服”的問題。

廣發證券分析師陳福研究日本和中國臺灣證券市場對外開放過程後表示,參照日本和臺灣的歷史,對外開放後合資機構短期內會快速增加,但隨後便會減少,競爭有所加劇但也帶來更多創新業務,最終行業核心地位仍由本土機構掌控。

陳福認為,“我們判斷外資券商進入國內金融市場會帶來一定競爭,但更應樂觀地看到,在‘鯰魚效應’下國內機構的經營效率可能提升,而且,在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進程中,風險可控的金融創新可能不斷推出,有利於證券行業的長期發展。”

從外資券商的經營業績數據來看,目前外資參股控股券商的盈利能力和內資券商的差距還比較大。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證券公司2019年度經營情況分析》,截至2019年末,共有15家外資參控股券商(含3家外資控股),較2018年末增加2家。若是扣除這兩家新設券商,2019年度13家外資券商實現營業收入230.2億元,同比增長27.98%(行業增速35.37%);實現淨利潤55.85億元,同比增61.32%(行業增速84.77%)。

該報告數據還顯示,2019年,外資參股控股券商虧損家數為5家,虧損比例達1/3,若不考慮新設外資券商的影響,虧損家數為3家,虧損比例為23%。

從盈利能力來看,2019年度外資參股控股券商的淨利率平均為23.62%,較上年提升4.38個百分點,但仍遠低於非外資證券公司34.87%的水平。2019年外資參股控股券商淨資產收益率平均為4.59%,也低於非外資券商6.40%的水平。

整體來看,外資參股控股券商的收入、淨利潤增速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但依然不及內資券商。

在外資持股比例上升後,外資在合資券商中的話語權將有所提升,有助於其幫助合資券商在外資機構的傳統優勢領域進一步發展。

北京一資深證券業從業人士告訴記者,“外資主導地位增強後,在財富管理、創新業務方面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但是目前我國頭部券商的地位其實很穩固,深耕多年也具有一定的客戶粘性,外資券商即使控股也難以撼動現在的格局。正相反,國內機構還能學習到外資機構的先進理念和寶貴經驗,能提升得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