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鄉何清蘭:以孝為先 幸福一家


在江西萍鄉安源區白源街白源管理處,大家都說年近90歲的劉桂蓮真有福氣,四世同堂,兒孫繞膝,盡享天倫之樂。更重要的是,養女何清蘭一家非常孝順,每天細心照料她的飲食起居,不管她有什麼要求,總是儘量滿足。

何清蘭今年64歲,是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20多年來,她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患有類風溼、高血壓、糖尿病和痛風等多種疾病的養母。提起她,不管是鄰里鄉親還是親戚朋友,都會豎起大拇指。

盡最大的努力回報養父母

何清蘭至今還記得,自從自己7歲時來到養父母家後,養父姚伯福和養母劉桂蓮一直對她視若親生。何清蘭19歲那年,養父母為她張羅了一門婚事。看著養女的孩子出生,姚伯福和劉桂蓮老倆口高興極了,把孫輩看成是自己血脈的延續。

然而不幸的是,何清蘭的丈夫過早離世。家裡的頂樑柱沒了,何清蘭只得一肩挑兩頭,下要撫育嗷嗷待哺的孩子,上要照顧年事已高的養父母。雖有媒妁上門,鼓勵她選擇新的生活,但何清蘭放不下兩頭的任何一頭。

她深知,養父母沒有別的親人,他們把自己養育成人,自己就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去回報他們。因此,她撫平心中的傷痛,強打起精神操持著一個家。那時候,何清蘭幾乎每天都是起早貪黑,好在養父母在家幫著照料孩子,讓她在外面做事少操了一份心。就這樣,一晃20多年過去了,兩個兒子都已長大成人,而且都成了家,生了孩子。

養母劉桂蓮患類風溼多年,有一次不慎摔了一跤,從那以後就湯藥不離、行動不便。為了讓養母早日康復,她到處尋醫問藥,有時聽說某地有名醫驗方,她就會立即趕去,遠的到了湖南瀏陽、醴陵等地。20多年來,何清蘭為養母看病買藥斷斷續續花費了幾萬元。

何清蘭繼承了養父母克勤克儉的傳統,在一家人多年的努力下,生活漸漸好起來,還建了兩棟新房。何清蘭把養父母接到新居來住,一家人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

言傳身教將孝順家風傳承

10年前,劉桂蓮再次不慎跌倒,導致腿腳不便,不能下床走動。那時養父已身故,何清蘭每天出門做事,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趕回家,給養母做飯、餵飯、洗衣、按摩……

時不時,老人會向何清蘭提點要求:想吃扣肉,要蒸得夠爛;嘴裡沒味,要是能吃點荔枝蒸雞蛋就好……不管老人想吃什麼,何清蘭都會想辦法滿足她。

有一年春天,躺在床上的劉桂蓮說:“清蘭啊,現在外面很暖和了吧,不知門前土裡的艾草長得好不好?”何清蘭知道養母想吃艾粑粑了,第二天便起了個大早,料理完家務,天剛矇矇亮就出門去摘艾草、買米粉。忙活了半天,做了一碗香噴噴的艾粑粑端到養母床前,讓劉桂蓮感動得落下淚來。

為了保持老人房間的衛生,何清蘭總是每天打掃,有時老人不小心把大小便弄身上了,她也立即給其換上乾淨衣物,拎著髒衣服去洗乾淨。聽人說藥補不如食補,類風溼病人要多吃豬腳,何清蘭每個月都要燉幾次豬腳給養母吃。

在何清蘭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顧下,劉桂蓮的病情逐漸好轉,可以自己穿衣、下床並能扶著板凳挪步了。她經常跟鄰居們說:“我要不是有個好女兒,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哪裡還能享這個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何清蘭的言傳身教下,她的兒子、兒媳和孫輩們都對長輩孝順有禮。兩個兒媳經常上班前和何清蘭一起將奶奶抬下床,下班回家後,也會幫忙做家務、照顧癱瘓的奶奶,從不嫌髒嫌累。

近年來,何清蘭先後榮獲江西省首屆百優孝順好兒女、萍鄉市十佳孝順兒女、萍鄉市十佳和美婆媳、安源區五星黨員、安源區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這個幸福美滿的大家庭也因此被評為2019年度全省最美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