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經濟現象系列篇之四

31:微笑曲線(smiling curve):是宏基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在1992年為了“再造宏基”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線”理論,以作為宏基的策略方向。微笑曲線上游是技術和專利,中游是組裝和製造,下游是品牌和服務。上游和下游為獲利高位,中游為獲利低位。

生活中的經濟現象系列篇之四


32:浮士德式交易(Faustian bargain):它是一種心理障礙。主要內容是,一個人對一種看似最有價值的物質的盲目崇拜太大 ,從而使他失去了理解人生中其他有價值東西或精神的理由和機會。這種症狀,會使他永遠沉浸在理念與結果的落差中,從而使他進行著貶低他人的行為。


33:協同效應(synergy effect):就是“1+1>2”的效應。協同效應可分外部和內部協同,外部協同是指企業間由於相互協作共享業務行為和特定資源,因而將比作為一個單獨運作的企業取得更高的贏利;內部協同則指企業生產,營銷,管理的不同環節,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資源而產生的整體效應。


34:巴山輪會議(Bashan wheel meeting):1985年中外經濟學者(如託賓、科爾奈、林重庚、小林實、薛暮橋、吳敬鏈等)在從重慶出發到武漢的巴山輪上召開一次關於中國應該怎麼認識和管理正在經歷著通貨膨脹的宏觀經濟的失衡現象。這次會議是中國宏觀經濟認識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35:韓國折價(South Korea discount):這個詞為專業投資者所用,他們認為由於朝鮮對韓國構成風險,因此韓國的資產價值要相應地打一個折扣。


36: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 system) 是日本為加強食品中農業化學品(包括農藥、獸藥和飼料添加劑) 殘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項新制度。即食品中農業化學品含量不得超過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對於未制訂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的農業化學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過“一律標準”,即0.01mg/公斤。


37:第三意大利模式(the third Italian mode):20世紀70年代末,意大利的東北部到中部一帶的地區在歐洲國家經濟衰退的情況下獲得快速的產業增長。其典型特徵就是存在專業化的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企業集群,大量的中小企業發展了高效的競爭與合作關係。典型行業有紡織、製鞋、傢俱製造等。


38:城市首位律(law of primate city):1939年,傑斐遜提出了城市首位律,作為對國家城市規模分佈規律的概括,即一個國家的“首位城市”總要比這個國家的第二位城市大得異乎尋常。不僅如此,首位城市還體現了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智能和情感,在國家中發揮異常突出的影響。


39:丁伯根原則(Tinbergen rule):196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荷蘭經濟學家丁伯根在《經濟政策:原理與設計》(1962)一書中提出:實現N個獨立的政策目標,至少需要N個有效的政策工具。這一觀點被稱為“丁伯根原則”。


40:特爾斐法(Delphi method):用書面形式廣泛徵詢專家意見以預測某項專題或項目未來發展的方法,又稱專家調查法。特爾斐是希臘阿波羅神殿所在地,太陽神阿波羅常在此宣佈神諭,因此特爾斐有聰慧之意。20世紀60年代,蘭德公司的赫爾默和達爾基在意見表決和彙總評述中首先提出這個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