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困龍驚魂魄


關鍵詞:帝辛築臺 龍困沙丘 密謀政變 沙丘懷古

晴空麗日,惠風和暢。我於一個春光無限的日子,咀嚼著清朝康熙年間廣宗縣吳存禮的《沙丘宮懷古》,一路由邯鄲、永年、邢臺走來。“閒來憑弔數春秋,閱盡滄桑土一抔;本籍兵爭百戰得,卻同瓦解片時休。祖龍霸業車申恨,主父雄心宮裡愁;唯有朦朧沙上月;至今猶自照荒丘!”彈指一揮間,吳存禮先生吟唱的這首七言律詩已經距今300個春秋了。雖然時過境遷,時空轉換,可是當年他來沙丘宮遺址憑弔時的心境,卻與我極其類同,正因如此,他的詩韻才會伴隨我一路,縈繞胸懷。

沙丘困龍驚魂魄

這裡的地理環境有些別異,土壤沙質,地勢平坦。由於風力的作用,到處堆積成丘,故而人們從數千年之前,根據這特殊的地質形態呼作沙丘。這裡曾是古邢國的轄地,也曾一度被劃歸齊國的版圖。也許有人會對此提出質疑,認為是我這個親齊派的杜撰,可是《廣宗縣誌》上就這麼明明白白地寫著,我能不理直氣壯嗎?由此,也為我來這裡關注沙丘宮平臺遺址憑弔採風,做了最好的註腳。惦記著齊國的這塊飛地已經有許多年了,其箇中因由並非是這裡灑下過先祖們的鮮血和汗水,實實在在就是為縣城西北的古代帝王避之不及的“困龍之地”。當我從邢臺乘小巴來到客運站後,等不得去賓館休息一會,披一身風塵,便迫不及待地換乘出租車,向著大平臺村疾馳而去。

司機趙傑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當我一報出沙丘平臺遺址,他立馬發動了引擎,沿著一條斜斜的鄉村路向東北方向駛去時,我感覺大方向上有偏差,生怕黑司機宰客,正當我欲詢問是否走錯時,只見趙司機打了一把方向,車子駛向了一條窄窄的鄉間路。就在他剛才猛打方向的一剎那,我看見路旁一個標識的木質指示牌,上面用仿宋字清楚標明“沙丘平臺遺址”的箭頭指向。方向當然是一點差錯也沒有。這時我那顆懸著的心,才落到了實處。路上,只有我們這一輛車子,故而趙師傅開得十分輕鬆。因之,也便有了閒談的空間。趙傑他說話雖然有點兒不太利索,但對家鄉的風物習俗卻如數家珍。他告訴我:秦始皇當年行走的線路是從東北而來的,現在在北面的河邊為他樹立了十分威武的高大塑像,以彰顯其兼併六國,一統天下的豐功偉績。當年秦始皇五次東巡,據說都曾經入住沙丘行宮。因此在我們這一帶,許多村名、地名都與秦始皇有關。就像我欲去的平臺村,就是因為秦始皇駕崩沙丘平臺,於是相鄰的兩個村分別叫“前平臺”和“後平臺”,附近還有個村子叫“白寨”,因為秦始皇死後侍從們在此換上白色的孝服;秦始皇的靈車經過的地方,有兩個村子被命名為“南孝路”和“北孝路”……雖說這都是些民間傳說,不過也有幾分可信度。趙先生看我似乎有點兒不太相信,於是在他講完了村名的來歷後,又增補了最後的一句。


沙丘困龍驚魂魄

說話間,車子又向北拐去,幾百米處的濃密林木處隱藏著一個村莊,這便是昔日的前平臺,今天移名為大平臺的自然村落。就在我疑惑之際,趙先生把車子駛向了路西的一塊平地。我下車一看,在距離我們停車處不過十幾米的地方,有一個不大的土堆。土堆的南邊樹立著兩塊石碑,左邊的這塊是雕龍之碑,由上而下襬布著六個隸書大字“沙丘平臺遺址”,字跡十分醒目。右邊的這塊是一方臥碑,文字從左向右,均勻地並列著與立碑同樣的名稱,只不過在上下的空餘碑面多了“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和“河北省人民政府2002年9月6日立”的小字。當我繞到文物保護碑的後邊時,發現有“沙丘遺址保護範圍”。簡潔的文字告訴我:“以遺址中心為基點,向東西各擴展75米,建設控制地帶,從保護範圍外緣為基限,向四周外擴30米。”我看到這段由廣宗縣文保所監製的碑文,刻石低劣,毫無藝術價值可言。這時候,正是夕陽西下,村民農田收工之際,村民見有人在觀看沙丘平臺,便有人走了過來。當得知我是從山東遠道而來時,李姓大哥熱情地向我介紹說:聽老人講過去這地方叫秦始皇晾屍大平臺,是當初秦始皇停屍的臺子,有人說原來的晾屍臺早就沒有了,這個“土疙瘩”是沙丘宮的遺址。據俺村的玉皇廟和關帝廟的碑文記載:“沙丘宮毀後成丘,高數丈,方一二里。”都是些模糊數字,究竟有多麼大,現在誰也說不上來。正當我和李大哥交談之際,已是80多歲高齡的李大爺打此經過,他見我們談得熱乎,也湊了過來。他插話說:“在我七八歲的時候,這個土疙瘩要比現在起碼大兩倍,從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它。過去,村裡的人在這裡曾撿到過陶器、銅器、飾物等殘片,誰也不拿著當回事,也不知是否與歷史上的沙丘宮有關。生產隊那時候,村上人對這土疙瘩無人管、無人問,誰家使土墊欄、墊院子,都是隨意到這裡來取土,加上日久天長的風颳雨淋,開荒種地,原來高大的土疙瘩就逐漸縮小。直到政府立了文物保護碑後,隨便破壞的現象才大為好轉。聽著村民們向我講述著沙丘宮遺址的過去,我的心潮頓時洶湧澎拜起來。想眼前這個高不過兩米,周長不過幾十米的土丘,雖然不及家鄉淄博“四王冢”、“二王冢”的一角,然而它所承載的歷史卻是什麼高大建築也無法代替的。村民對沙丘平臺遺址,除了知道秦始皇死在這裡外,對其他的事件便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了。村民的失語,讓我的思維也造成了混亂,本來脈絡清晰的思路,一時卻怎麼也捋不出個頭緒。不過傍晚的氣溫下降,不斷襲來的冷風叫我頭腦有了些許清醒。

說起沙丘宮的來歷,可以上溯到殷商末年的商紂王時期。據太史公司馬遷《史記·殷本紀》記載說,商王帝辛天姿聰穎,有口才,行動迅速,力大無窮,能徒手與猛獸格鬥。他的智慧可以拒絕臣下的勸諫,他的話語足以掩飾自己的錯誤。他憑著才能在大臣面前誇耀,憑著盛威到處抬高自己,認為天底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放蕩作樂,寵愛女人。特別寵愛妲己,一切都言聽計從。他讓樂師涓為他製作新的俗樂,北里舞曲,柔弱的歌。他加重賦稅,把鹿臺錢庫的錢堆得滿滿的,把鉅橋糧倉的糧食裝得滿滿的。他多方蒐集狗馬和新奇的玩物,填滿了宮室,又在井伯封地的邢國沙丘之地擴建園林宮臺,捕捉大量的飛鳥野獸,放置在裡邊。他對鬼神傲慢不敬,他招來大批戲樂,聚集在沙丘,用酒當做池水,把肉懸掛起來當做樹林。讓男女赤身裸體,在期間追逐嬉戲,飲酒尋歡,通宵達旦。商王如此荒淫無度,百姓們怨恨他,諸侯們有的也背叛了他。於是他就加重刑罰,設置了叫作炮烙的酷刑,讓人在塗滿油的銅柱上爬行,下面點燃炭火,爬不動就掉進炭火燒死。鄂侯看不下商王的殘暴,竭力強諫,據理力爭,結果遭到了脯刑,被製成了肉乾。近水樓臺的邢侯,對商王的胡作非為亦是氣憤不過,來到沙丘宮冒死進諫,自負的商王哪裡聽得進去忠言逆耳,一氣之下喝令刀斧手也把邢侯在沙丘宮外剁成了肉醬。也許,我在上面說到的商王帝辛大家有所不知,如果一提到紂王,大家便會恍然大悟了。紂王如此荒淫無道,蹂躪臣屬和百姓,最終導致了亡國自焚的悲劇。


沙丘困龍驚魂魄

按照一般人的審美觀來看,當初的天子王侯之離宮別館,可能建築別緻,遍植奇花異草,大有看頭。然而,當“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時,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殘垣斷壁,破敗不堪。再後來,那就是眼前的這個模樣,完完全全成了荒土一捧。野草在恣肆著,雜木在亂陳著,孤鴉在哀鳴著,寒風在瘋狂著,誰人也不會將眼前的一幕,與兩千多年前那兵士護衛,壁壘森嚴的皇家園林所對接。可是,活生生的現實告訴人們,天道就是這麼殘酷無情,任憑你是天王老子,也逃脫不了“行無不毀之理”的自然法則。村中不知誰家在宰羊,空氣中隨風飄來了淡淡的血腥,一下子把思緒拽回到社會大動亂的戰國時期。

那時候,沙丘之地早已從過去的邢國名下歸屬到了趙國版圖。昔日殷紂王的沙丘宮,也變成了趙武靈王的休閒別宮。這趙武靈王是嬴姓、趙氏、名雍,趙肅侯之子。戰國中後期趙國的君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他剛剛繼位時,趙國國力不強,常受中原大國的欺侮。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也不時騷擾,就連臨境較小的中山國也時常進犯。趙武靈王根據國情大膽改革,於公元前302年頒佈法令,推行“胡服騎射”政策,改革軍事裝備和作戰方法。因此,趙國迅速崛起,得以壯大強盛。趙武靈王率領將士攻擊匈奴,佔領了今天的內蒙南部黃河兩岸之地,建立了雲中、九原兩郡,又在陰山築趙長城以抵禦胡人,並於公元前296年吞併了中山國。趙武靈王在事業上可以說是英武一世,光彩照人,可是在處理家庭問題上卻栽了個大跟頭,並且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因為偏愛小兒子趙何,趙武靈王於公元前299年提前退位,將君位讓給了趙何,自稱主父。退居二線的趙武靈王為了保住大趙江山,竭盡全力來扶持趙何,也就是歷史上的趙惠文王。退居幕後的趙武靈王並沒有安心養老的意思,他在國家問題上保持著非常敏銳的政治眼光。他甚至策劃了主動對秦國進攻的方案,從北邊的雲中、九原繞開函谷關進軍秦國,為此他親自巡視了地形。更厲害的是,他為了充分了解掌握秦國的軍政國事,冒充使者進入秦國,在朝堂上親自觀察秦昭襄王。後來秦國知道了真相後,大為震驚,吞併中山以後,趙國大赦,把代地封給長子安陽君趙章,以田不禮為代相。按照禮制,趙章應該名正言順立為趙王,因此,他對這件事心存不滿。李兌看出了端倪,對相國肥義說:“公子章正值壯年,心腹眾多,野心很大。田不禮為人傲慢無力,心狠手辣。這兩個人湊到一起,弄不好會出大亂子的。你身為相國,如果出事的話,肯定是從你這裡開始。我看你不如急流勇退,稱病修養,相權交給公子成最為合適。”肥義聽後對李兌說:“那怎麼行呢?當初主父把新王託付給我,要我好好地輔佐他,如今怎麼能因為怕事而退縮呢?我知道您說得正確,對我好,但是我只有盡忠盡職而後已。”李兌聽罷,無力地搖了搖頭傷心地說:“既然如此,那您勉力吧,只是恐怕明年就不一定見到你了。”李兌離開肥義後,又多次找到公子成,安排對趙章和田不禮的防範措施。肥義也看出了問題的嚴重性,交代信期說:“以後見大王,讓他先來見我,沒有問題了,我再讓大王出來。”第二年,群臣朝拜的時候,安陽君公子章也來了。趙武靈王站在一邊觀看著殿內的一切,當他看到人高馬大的大兒子跪倒在小兒子面前時,覺得趙章十分可憐,不免動了惻隱之心。心中甚至生出了要把趙國一分為二的念頭,劃出個代國來給大兒子。隨後,趙老爺子和趙惠文王一塊到沙丘附近去遊獵,並分別住在了兩個地方。公子章見有機可乘,派人詐傳主父要召見惠文王,肥義想去看個究竟,他一到便叫趙章的手下給殺掉了。高信聞訊,立即帶人就地保護惠文王。很快公子成和李兌也帶兵趕到,他們一同並肩合力,消滅了公子章的黨徒。見勢不妙的公子章,一氣跑到老爺子居住的沙丘宮。趙武靈王心疼大兒子,就把他藏匿了起來。可是,公子成和李兌並沒有停手罷休,他們帶人衝進了宮殿,搜出了公子章,刀刃其頸事所必然。老爺子趙武靈王對眼前手足相殘的血腥極度憤慨,橫加指責公子成的行為。出了主父宮的公子成和李兌商量說:“事情過後,恐怕主父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滅掉我們全家的。”於是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把宮中的人全部趕了出來,只把老爺子一個人孤零零地困在裡邊,不給吃不給喝,可憐英雄末路的趙武靈王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只好在深宮內自尋生路,他吃樹葉,掏鳥蛋,憑著他堅強的毅力,居然堅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三個月後,外面的人聽到裡面沒有了動靜,打開閉鎖的宮門一看,雄才大略的趙武靈王步了春秋首霸齊桓公的後塵,活活餓死在由親骨肉所導演的悲劇中。沙丘宮,成為了趙武靈王的最後歸宿。


沙丘困龍驚魂魄

清代詩人王悃在某個歲月來此尋古憑弔,也許是他回味了剛剛浮現於我腦海的一幕,大發感慨,不由得吟詠出了一首名為《探雀宮月》的七言絕句。當我徘徊於沙丘平臺遺址前的時候,那抑揚頓挫的音韻穿過時空隧道飄然而至。聽:“武王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於此休。年去月來春寂寞,故宮雀鼠尚含羞。”這是詩人來沙丘宮訪古探幽,對趙武靈王廢嫡立庶引起內亂所發出的感慨,一代英才趙武靈王原有一統天下的偉大抱負,卻落得個壯志未酬身先死的可悲下場,連太史公也不得不為之嘆息:“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致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佇立沙丘遺址前,聆聽著先賢們那穿透歷史天空的感嘆,我的心潮也不由得激盪起來。情不自禁的我,又走向了西邊那幢高大的石碑,對碑陰那些20年前鐫刻的文字,仔細地分辨起來。經過耐心費力的猜測拼接,終於形成了以下的碑文:

此乃名跡沙丘平臺沙丘宮遺址,據《史記》載:公元前十一世紀商紂王在此築沙丘苑臺,放養蜚鳥野獸,設酒池肉林淫樂其中。趙武靈王繼築沙丘宮,前二九五年,趙主父偕少子王何遊沙丘異宮,長子章欲奪王位,趁機作亂,詐以主父令召王,殺先入肥義,何即與章戰。公子成、李兌起四邑之兵據難,章敗,主父納之。成、兌因圍主父宮,章死成、兌謀即解兵亦難赦責也,遂圍之。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掘而食之,三月餘餓死宮中。前二一零年,秦始皇東巡還,至沙丘病危,行符璽賜扶蘇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未付使者,七月丙寅崩於沙丘臺,趙高遂篡政立嗣遺詔謀變。李斯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秘不發喪。棺藏車中,百官奏事如故歸咸陽。《順德府志》述,秦始皇客逝平臺,則因孔子墓見冢內有紀雲:後世一男子自稱秦始皇,上我堂躍我床,顛倒我衣裳,行至沙丘而亡。果驗此。遺址系三代帝王沙丘蹤跡及重大事件軼聞之歷史見證,亦可藉以想見當年苑囿平臺之廣,大離宮別館之精美。鑑於其重要文物價值,特勒石以饗中外慕名訪古探幽者。

當我好不容易記下李雲豪先生撰寫的言簡意賅碑文時,夕陽已經落下了地平線。殷紅的晚霞血一般鮮豔,彷彿老天在為這歷史的殘忍而流血。最為改變中國歷史的宮廷政變,亦在這日暮黃昏之際浮現在廣袤大地上。


沙丘困龍驚魂魄

這是上演在秦始皇37年的一幕,也就是公元前210年那時候,統一天下的秦始皇為威服四夷,馬不停蹄的“親巡天下,周覽遠方”。在統一六國後的十餘年中,曾先後5次遠程出巡,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途中度過的。雖說其主要目的是耀武揚威,加強控制,當然也不乏遊玩、享樂、求仙等成分。秦始皇半百之年,他又開始了第5次巡遊。這一次,他讓右丞相馮去疾留守咸陽,自己帶領左丞相李斯和寵愛的小兒子胡亥,以及近侍中車府令趙高等人一同前往。10月從咸陽出發,沿丹水、漢水流域直抵湖北雲夢。又沿長江東下到達虎丘山,然後又趕赴會稽祭大禹,再去江乘渡江到琅琊。當年秦始皇在此派徐市入海訪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覓求長生不老藥,已經9年過去,未見徐市歸來,秦始皇一直惦記著這件事呢。這次徐市回來了,他又編造了一個完美的謊言騙秦始皇。先前秦始皇雖已為求仙藥數次受騙,這回他仍深信不疑,執迷不悟。又劃撥銀兩、安排物資、派徐市再度入海謀求靈丹妙藥。巡行車隊到了芝罘連弩射蛟後,取道臨淄西返。車駕行至平原津,秦始皇就身染重疾。由於秦始皇一直謀求長生不老,惡言死事,群臣沒有一個人敢對秦始皇提說死字。然而事實無情,病勢有增無減,這時候的秦始皇才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他想到了後事,想到了曾經規勸自己的長子扶蘇,想叫扶蘇繼承帝位。於是讓中車府令趙高擬詔書還玉璽,令公子扶蘇來咸陽參加葬禮,處理後事。詔書還未發出,正是大熱天的7月,浩浩蕩蕩的車駕剛剛行至沙丘行宮,秦始皇就一命嗚呼,西天朝佛去了。秦始皇死後,丞相李斯怕國無君主,貿然宣佈死訊會引起難以預料的禍亂,因此決定秘不發喪。知其詳情者只有胡亥、趙高等五六位高官,他們把秦始皇的屍體藏於車中,每日照常送水送飯,百官奏事及決斷皆由胡亥、趙高及李斯傳話。這時,趙高便和胡亥商議,並拉攏李斯,密謀立胡亥為皇帝。他們將秦始皇的詔書進行篡改,派使者賜劍給屯守北疆的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命他們自殺。為了等待扶蘇蒙恬的死訊,出巡車隊故意從北邊繞了一個大圈,從井陘繞道九原再向咸陽折回。當時天氣炎熱,秦始皇的遺體已經開始在轀輬車內腐爛,散發出難聞的臭味。為了掩人耳目,趙高便以秦始皇喜歡吃鮑魚為名,在車內裝滿了鮑魚,以魚腥味來掩蓋屍體異味。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駕崩,趙高密謀篡改遺詔,都是在沙丘宮進行的。

炊煙裊裊,夕陽殘照。荒草悽悽,昏鴉哀叫。於是這般光景裡,沙丘臺的東側,一方無字的石碑在默默地憑弔著商王帝辛、趙武靈王、公子章、秦始皇。漸漸升起的暮靄,給大地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蟬翼。朦朧的虛幻中,千百年那些個名流雅士依次走來了。瞧:詩人李太白吟著《沙丘城下寄杜甫》走來了;道家大學者羅隱吟誦著《秦紀》來了;唐代詩人胡曾吟唱著《詠史詩·沙丘》走來了;元朝著名諫臣王惲吟詠著《沙丘臺》走來了;明末傑出儒學大師顧炎武輕吟著《邢州詩》走來了;清代吳百禮、喬承龍、吳存禮等一干名流也走來了……聽:“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憐君來到沙丘日,肯信人間有死無”;“堪笑沙丘才過去,鑾輿風過鮑魚腥”;“高壁投來讖已真,沙丘臺上泣功臣”;“魚分龍臭曾茲臺,野寺清鍾入夜哀”;“海船不載長生訣,磷火遊鼬起暮煙”;“惟有朦朧沙上月,至今猶自照荒丘”……抑揚頓挫的韻律,穿透了千年的時光,或抒情、或感嘆,以各自不同的心境,感懷著驚心動魄的宮廷政變,人世間的手足血腥。我呢,沒有那些個才子的天賦,呆呆地望著那塊無語的石碑,似乎參透了大音希聲的真諦。

(沙丘平臺遺址:河北省廣宗縣大平臺鄉大平臺村村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