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訴訟】銅梁:一枚鵪鶉蛋的綠色致富經

“在重慶,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燙一盤鵪鶉蛋。”重慶優拓鵪鶉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羅宣偉調侃中透著信心。

3月16日,正值復工復產關鍵時期,銅梁區檢察院會同舊縣街道辦事處在進行公益訴訟“回頭看”,回訪相關中小微企業,瞭解具體困難。

羅宣偉介紹,由於打通了微信社區售賣新渠道,加上“火鍋外賣”方興未艾,原本滯銷的10萬斤鵪鶉蛋迅速打開銷路,一週之內就銷售一空。

【公益訴訟】銅梁:一枚鵪鶉蛋的綠色致富經

該公司所在的銅梁區舊縣街道,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鵪鶉養殖基地,而就在三年前,這個“鵪鶉之鄉”卻曾因高汙染而一度陷入絕境。為扭轉困局,銅梁區檢察院聯手當地職能部門打響養殖汙染治理攻堅戰,讓億元級產值的“銅梁鵪鶉”涅槃重生,實現轉型升級、綠色發展。

治汙染不能“砸飯碗”

【公益訴訟】銅梁:一枚鵪鶉蛋的綠色致富經

資料圖

“舊縣街道轄區養殖的150餘萬羽鵪鶉,規模大、數量多,養殖設施簡陋,既無糞便、汙水等處理設施,又無用地、環評等手續,糞便打包隨意堆放在路邊,導致周圍蒼蠅橫飛、臭氣熏天,對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這是2017年1月,銅梁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期間,人大代表分組審議“一府兩院”報告時提出的一條意見。

這讓銅梁區檢察院檢察長曾廷全陷入深思,也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擔子——檢察機關能夠做些什麼?

舊縣街道鵪鶉養殖始於上世紀80年代,經過近30年的發展,佔據了重慶80%的市場,解決就業上千人,產品遠銷雲貴川,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鵪鶉養殖基地,“銅梁鵪鶉”品牌也越叫越響。

然而,由於長期存在的養殖場地選址不當、化肥廣泛應用導致畜禽糞便還田率下降和糞便隨意堆放等環境問題,導致農業經濟的“臺柱子”,反而成了當地老百姓愁上眉頭的“汙染戶”。

鵪鶉養殖業微利行業,單個養殖戶很難獨立承擔治理汙染費用,非開展全產業系統環境治理不可。對此,當地人大代表已連續多年提出加大力度治理鵪鶉養殖汙染的建議,但始終治標不治本。

“從前都是一家一戶散養,今天把鵪鶉糞便清除了,明天養殖場一開工,汙染就又起來了。”綠色和發展的“兩張皮”問題,曾經讓舊縣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汪柱彬一籌莫展。“總不能搞‘一刀切’,把群眾的飯碗給砸了。”

到底是淘汰高汙染鵪鶉養殖產業做“減法”?還是倒逼傳統養殖業向現代養殖業轉型升級做“加法”?

“既要綠色也要發展,要治理的不是養殖戶的飯碗,而是汙染本身。”曾廷全暗下決心,生態環境的汙染問題要解決,幾十個養殖場的生存問題也不能不顧,而當時正在多省試點的公益訴訟制度給了他這份底氣。

“或許檢察機關能成為打破綠色發展困境的破局者”。曾廷全說。

治“汙”先要安“心”。銅梁區檢察院未雨綢繆打足了“提前量”,該院檢察三部主任莫紘前往走訪調查,挨家挨戶去做養殖戶的思想工作。

“我養點鵪鶉過日子,就算有汙染,影響的也是自家鄉里鄉親。讓我治汙,沒錢,讓我搬走,沒門。”走訪舊縣街道四龍村時,養殖戶們一開始牴觸情緒很大。

“我們來督促治汙,不是要砸大夥的飯碗,恰恰是要讓每個人手頭的碗端得更穩,飯吃得更香。”面對幾十家養殖戶的疑慮,檢察官張鵬程耐心說服。

2017年6月,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正式確立。同年7月,銅梁區檢察院組織民行幹警到舊縣街道玉屏村、四龍村等地再次摸底,進一步確定汙染情況屬實,嚴重損害公共利益。

10月18日,該院對此正式立案,並指定2名員額檢察官、1名法警、1名書記員組成辦案組,研究制定詳細的調查取證方案,迅速展開調查取證工作。

標本兼治換來雙贏多贏共贏

【公益訴訟】銅梁:一枚鵪鶉蛋的綠色致富經

資料圖

“環保不是‘一刀切’,治汙也非一日之功。大家坐下來一起想辦法,既要讓生態環境美起來,又要讓群眾生活好起來。”

2017年11月1日,曾廷全主持召開案件協調會,向銅梁區畜牧業發展中心、區環保局、區國土局、區農委和舊縣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人通報案件調查情況。

16天后,銅梁區檢察院分別向上述職能部門發出訴前督促履職檢察建議——在明確“剛性監督、柔性幫扶,既查問題、又促解決”綜合治理原則的基礎上,督促相關部門依法對舊縣街道鵪鶉養殖汙染實施綜合整治。

收到檢察建議後,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由銅梁區畜牧業發展中心牽頭成立聯合工作組,研究制定《舊縣鵪鶉養殖汙染治理方案》,整治工作迅速啟動——

銅梁區畜牧業發展中心兩次邀請西南大學農牧學專家實地考察,論證治理鵪鶉養殖汙染的合理方案,並向上級爭取專項資金24萬元完善治汙設施。

舊縣街道辦事處組織86戶養殖業主召開汙染治理專項整治工作動員會,爭取市級畜牧專項資金,並對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汙染治理的4家業主給予獎勵。

……

同年12月,舊縣街道鵪鶉養殖汙染治理第一期工作完成,汙染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8年6月,關閉搬遷、限量飼養、停養治理、集中利用等四種分類治理整治工作全部完成。

此外,當地政府對45家鵪鶉養殖場進行了循環化改造,取締了15家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鵪鶉養殖場,並配套建設有機肥加工廠,鵪鶉糞汙問題也大為改觀。

“原來一進養殖場,玻璃上密密麻麻爬的全是蒼蠅,現在基本看不到了。”莫紘說,更為難得的是,企業的環保積極性有效調動了起來。

“以前我們只曉得有(環保)問題,但問題怎麼解決,全靠企業自己‘瞎子摸象’。”羅宣偉感慨道,“現在有政府給牽頭,我們只管照辦,辦好了還有獎勵。”

2019年,由政府牽頭推動,舊縣街道第一個標準化生態養殖場在檬梓村落成,鵪鶉年產量達50萬尾,“銅梁鵪鶉”正式開啟現代化養殖模式。

2020年,第二個標準化生態養殖場正在祝家村緊鑼密鼓建設中。

到2023年,10個常年50萬尾標準化生態養殖場將陸續建成投產。

讓這隻“鵪鶉”把返鄉創業的鄉親都留下來

【公益訴訟】銅梁:一枚鵪鶉蛋的綠色致富經

“現在家頭不臭了,蒼蠅也不到處飛了。看到隔壁村入駐那個標準場的,活輕鬆錢還掙得多,下次也算我一個。”3月16日,在開展公益訴訟“回頭看”時,養殖戶胡小英拉著檢察官張鵬程的手說個不停。

曾經滿懷疑慮的養殖戶們,不但沒有被治汙砸了飯碗,反而發動外出打工的鄉親,加入返鄉創業養鵪鶉的隊伍。

“現在都是標準化養殖,一戶一年就能收入十幾萬元。我們要繼續下足功夫,讓這隻‘鵪鶉’把返鄉創業的都留下來。”汪柱彬表示。

現如今,走規模化、集約化、規範化、標準化的現代化養殖發展路徑的綜合性鵪鶉管理公司已籌建完成,採用先進設施設備和新工藝的標準化生態養殖場,徹底告別傳統鵪鶉養殖的“小、髒、亂”。

公益訴訟的司法倒逼,地方政府的環保決心,養殖產業的市場需求,匯聚成推動當地鵪鶉養殖產業綠色發展的強大動力,僅用短短三年時間,就讓“銅梁鵪鶉”跑出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加速度。

春節前後,本應是鵪鶉蛋銷售的關鍵時期,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舊縣街道鵪鶉養殖業一時間陷入困境,“飼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散戶資金難”等一系列問題迫在眉睫。

為此,舊縣街道聯動銅梁區交通局、銅梁區畜牧業發展中心開通“綠色通道”,結合“社區網格化+社區微信群”進行鵪鶉蛋定向銷售,鵪鶉養殖專業合作社先行向80餘家入社養殖戶提供鵪鶉苗、飼料,並對鵪鶉蛋和鵪鶉統一銷售……

“鵪鶉不愁養,鵪鶉蛋不愁賣。”目前,當地鵪鶉年產值達8000餘萬元,鵪鶉蛋產量佔西南地區市場銷售量的70%。同時,“銅梁鵪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正在申報中。

“我們正在從產品開發、品牌打造、鎮村電商平臺三管齊下做大做強做優鵪鶉產業,力爭早日實現年產值突破兩億元的目標。”舊縣街道辦事處主任汪龍表示。

這起銅梁區第一例行政公益訴訟案就此劃上完滿的句號,但檢察公益訴訟永遠在路上。

去年以來,銅梁區檢察院著力督促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熱點問題,針對固體廢物汙染、汙水直排、畜禽養殖汙染、盜伐濫伐林木、非法捕撈等突出問題,立案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行政公益訴訟48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