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穿高仿,就知道你沒見過世面”:這個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樣


1

前兩天,一則“張檬回應張萌”的話題上了微博熱搜。

起因是張萌在採訪中被誤認為整容,於是對記者說:“我是萌,不是檬”。

這個回應讓曾經承認整容的張檬覺得,張萌是在內涵自己整容,於是發微博質問張萌:自己哪裡得罪她了?


​“看你穿高仿,就知道你沒見過世面”:這個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樣


微博一發出,吃瓜群眾紛紛為博主打抱不平,指責張萌傲慢無禮。


結果第二天,張萌發了一段視頻,解釋說自己並沒有別的意思,只是告訴記者認錯了人,而不是整容,自己和張檬的名字是同音不同字。


為了避免再次誤會,她還特意解釋,發視頻而不發文字道歉,是因為文字無法傳達出情感,怕大家會錯意。


可以說是考慮得很周到了。


​“看你穿高仿,就知道你沒見過世面”:這個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樣


不知道那些罵錯人的網友,看到這段視頻,有沒有覺得臉紅。


想起一句話:“不要貿然評價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卻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聽得我做過什麼,卻不知道我經歷過什麼。”


可惜,我們總是習慣隨意評價別人,給其貼標籤,卻忽略了我們不曾身在其中,根本做不到感同身受。


朋友曾經跟我講過一件往事:


幾個月前,有學妹讓她給介紹個對象,她就把身邊一個關係比較好的技術宅男介紹給妹子。


安排兩人見面後,朋友問學妹,覺得男生怎麼樣。


答曰:“聊天到一半,我才發現,他竟然穿的是高仿的阿迪達斯NMD,不是窮,就是沒見過世面……”


學妹莫名的優越感,讓朋友覺得他倆不是一路人,便不再撮合。


朋友說,其實她介紹的那個男生,就是個典型的理工男,家境優渥,卻從不追名牌,壓根也不知道各種品牌。


有一次,朋友和該男生吃飯,就親眼見到他因為自己的鞋走路不舒服,路邊店裡隨便買了一雙高仿鞋,也不管什麼牌子,純粹就圖個舒服。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似乎隔了一塊透明的玻璃,我們自以為看得很清楚,但其實看到的都只是表象。


閒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不貿然評價別人,就是一種修養。


2


《破局》這本書中,提到一個教授,曾經在課堂上講了一個故事:


一艘輪船遭遇了海難,船上有一對夫妻,好不容易來到救生艇前,但只剩下一個位子了。


這時候,男人把女人推到自己的身後,自己跳上了救生艇,女人站在逐漸下沉的船上,向離開的男人喊了一句話。


故事講到這裡,教授突然停下來,問大家:“你們猜一猜,女人喊的這句話會是什麼?”


“我恨你,我真是瞎了眼了!”大家群情激憤,都在這謾罵這個在生死時刻拋下妻子獨自逃生的男人。


教授不語,繼續講故事。


輪船沉沒了,男人獨自帶大了女兒。多年後,他因病去世。


他的女兒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了一本日記,原來當時母親已經身患絕症,父親帶著她去周遊世界,卻不幸遇到海難。


這個男人在日記中寫道:“我多想和你一起沉入海底,可是我不能,為了女兒,我只能讓你一個人長眠在深深的海底。”


教授說,那個女人喊的那句話是:“照顧好我們的孩子。”


這時,課堂上的學生都沉默了。


俗話說:眼見未必為實。


有時候肉眼所捕捉到的畫面,並非事物的全部真相,你看到的也許不過是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


作家霧滿攔江在他的文章中,曾用了一個簡短的小故事,闡述了一個“萬物皆空”的道理。


有一位畫家,展開一張白紙,問大家:看看我這幅畫,功力如何?


​“看你穿高仿,就知道你沒見過世面”:這個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樣


大家蒙圈:“這……明明是一張白紙啊!”


畫家:“亂講,這是一幅畫。名叫牛吃草。”


大家:“草在哪?”


畫家:“被牛吃光啦。”


大家“……好吧,那牛在哪裡?”


畫家:“牛吃完草,當然是走掉了。”


大家:“……”


當我們把時間線拉得足夠長,一切的存在,就變得不確定。


這個故事看似荒謬,卻也是生活中諸多現象的真實寫照。


很多人習慣通過自己看到或得知的有限信息,去推斷一個人的品行。


但事實是動態的,而我們的觀察是靜態的


你只看到男人把生的希望留給自己,讓妻子赴死,卻不知道在這之前發生的一切。


你沒有看到男人呵護妻子的一面,並非是男人冷血,而是你和他所處的時間點不同。


你不能用你之所見,否定他之所為


3


前段時間,電視劇《下一站是幸福》熱播的時候,所有人都在抨擊女主賀繁星三觀不正。


談戀愛的時候因為顧慮太多,不願公開;分手後一邊忘不了前男友,一邊又答應了新男友的追求。


​“看你穿高仿,就知道你沒見過世面”:這個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樣


有網友甚至說她是當代何書桓和綠茶婊,腳踏兩隻船。


雖然我並不認同賀繁星處理感情的方法,但我覺得這些評價卻也並不客觀。


32歲的賀繁星並不是綠茶,她只不過是不擅長處理感情問題,也沒有年輕十歲的勇氣和魄力。


換位思考,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你身上,你一定比她做得好嗎?


看劇的時候,大家看到賀繁星和“高年齡差”年下男談戀愛,前怕狼後怕虎的樣子,會氣憤地說:“直接了當地做就行了,考慮那麼多幹嘛?”


但你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


這也是一種認知誤區。


怎麼說?先來看一張圖。


​“看你穿高仿,就知道你沒見過世面”:這個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樣


這是一張愛因斯坦的臉型面具。


如果我問,這張圖是什麼,你可能會說,這是愛因斯坦的臉。


如果我再問,這張臉是凹進去的還是凸出來的,你會告訴我是凸出來的。


的確,我看也是凸出來的。


但很遺憾,我們都錯了,這是一個凹進去的面具。


這是BBC一檔節目中提到的例子,下圖是視頻的截屏,節目中為了讓觀眾看得更清楚,給出了側面視圖,這樣好還原3D的效果。


​“看你穿高仿,就知道你沒見過世面”:這個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樣


這樣看,它的確是一個凹進去的面具。


那為什麼看第一張圖,我們會覺得它是凸出來的呢?


認知學家給出瞭解釋:由於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凹進去的臉,因此我們的頭腦中形不成凹進去的臉的圖像


同理,有些事情,你無法感同身受,是因為你不曾經歷過。


你見到的世界,有時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你眼中的“鐵公雞”,下一次館子都捨不得,也許是因為他把所有的收入都寄回了家裡;


你印象中的“學霸”,看起來學得毫不費力,也許是熬了好幾個通宵,比你多做了幾百道題;


你所以為的“拜金女”,年紀輕輕就開上好車,實際上可能已經吃了好幾年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頭。


造成你所有偏見的,都只有一個原因:這些事沒有發生在你身上


沒經歷過別人的生活,也就沒資格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人生。


4


最近,抖音上有個大媽被罵上了熱搜。


事情應該是發生在抗疫之前,杭州消防接到緊急報警,說有個女孩燒炭自殺,命懸一線。


消防員迅速趕到女孩所住的小區,敲門無人應,只好使用機械破門。


就在消防員爭分奪秒地破門時,對門的一個大媽走出房間,怒氣衝衝地說:“你們這樣算不算影響我?”


消防員懟道:“人家要自殺,有人報警了。”


正常人聽到這都會識趣地閉嘴,但大媽卻不依不饒:“那還是我的錯了?現在都幾點鐘了?人都是要將心比心的!”


​“看你穿高仿,就知道你沒見過世面”:這個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樣


不知道這位大媽是不是對“將心比心”這個詞有什麼誤解。


想起魯迅先生的一段話: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很多時候,我們確實無法感同身受,但我們可以選擇善良。


看到別人為一件事開心或難過,哪怕不理解,不隨意評價也是一種善良。


知乎上有個問題: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個高贊回答是: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和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這,才是真正的見過世面。


他們會包容每個人的不同,充分理解每一種存在,不再去追求“相同”,而是追求閱盡這繁華世界。


願你寬容對待這世界,也被這世界善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