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李白名氣比杜甫大,為什麼李白是詩仙,而杜甫卻是詩聖?

付伯平V滿江紅


因為一、李白一生所寫詩的詩風有超凡脫俗之感,

因為二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被賀知章起號為"謫仙人‘’。其緣由是李白雖然早年才華橫溢,但前半生卻始終未能走上仕途之路,一直都在遊浪四方、漂泊天涯。在他四十二歲這年,李白終於來到了夢寐以求的長安,打算一展抱負,他找到了當朝的知名高官賀知章代為引薦。李白奉上了《蜀道難》:“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洋洋灑灑三百多字,頗有微斯乎的感覺,賀知章大為震動,馬上將李白奉為座上賓,並稱其為“謫仙人”,即從天宮之中被貶謫下來的仙人,不屬於人間。從此李白開始名聲大噪,家喻戶曉名滿長安,而時人皆稱呼他為“詩仙”。


因為三就是李白有好幾首詩中都無限的豔羨天仙般的生活,真到了醉生夢仙的地步。如《夢遊天姥吟留別》,如:

玉真仙人詞 [唐] 李白

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 弄電不輟手,行雲本無蹤。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

還有另外兩首成仙詩為證,題作《上清寶鼎詩》。第一首:   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尋絲得雙鯉,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勢如飛翔。歸來問天老,奧義不可量。金刀割青素,靈文爛煌煌。咽服十二環,奄見仙人房。暮跨紫鱗去,海氣侵肌涼。龍子善變化,化作梅花妝。贈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勸我穿絳縷,系作裙間襠。挹子以攜去,談笑聞遺香。   第二首:   人生燭上花,光滅巧妍盡。春風繞樹頭,日與化工進。只知雨露貪,不聞零落近。我昔飛骨時,慘見當塗墳。青松靄朝霞,縹緲山下村。既死明月魄,無復玻璃魂。念此一脫灑,長嘯祭崑崙。醉著鸞皇衣,星斗俯可捫。

以上是不是能說明人們為什麼叫他詩仙的原因呢?

那麼又為什麼稱杜莆為詩聖呢?


詩聖一詞顧名思義是詩中的聖賢的意思,杜莆完全可以擔的,名副其實。他的悲天憫人的情懷。他的一生顛沛流離、食不果腹,但依然能心懷天下蒼生,為黎民百姓而奮筆疾呼,甚至為此甘願犧牲自己!這種捨己為人的大理想主義古今少有。杜甫的作品多以此類題材為主,自然稱得上“詩聖”的雅號。如看他的《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等作品便知端底。

尤其是這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可見其詩品詩德不可以稱詩中的聖人嗎?


天外來客222790859


這是一個好玩的問題。

在唐朝的詩歌史上,李白以汪洋恣肆一般的狂野的浪漫主義精神,被稱為詩仙,而杜甫則以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對唐朝社會的深刻觀察,被稱為詩聖。這是唐朝詩歌的兩座高峰。一個彷彿天上的仙人,一個是地上的聖人,他們共同閃耀了唐詩的天空。

問題是,到底是仙人厲害,還是聖人厲害?

其實我們可以從莊子那裡找到一些蛛絲馬跡。莊子在逍遙遊中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意思是說,至人已經忘記了自身的存在,神人忘記了偉大功績,而聖人,則是忘記了俗世間的名聲。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至人和神人比聖人高了一個層次,聖人是地上的凡人,不過,他們擁有高尚的道德,擁有對社會的巨大貢獻,這樣的人,被稱之為聖人。

聖人是儒家學派的人格理想的典範。像堯舜禹那樣的上古賢君,像孔子那樣的至聖先師,都被稱為聖人,而後來道教中那些擁有廣大的神通,擁有無邊的法力,可以長生不老的神仙,被稱為仙人。一個是地上的,一個是天上的,這就是仙人與聖人的不同。

事實上,在李白和杜甫的身上,確實存在截然不同的性格。

首先,從李白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李白字太白,據說是太白金星也就是長庚星託生而來,天然具有神仙的仙氣。李白的身上,也有仙風道骨的氣質。他學道學仙,在終南山隱居,他的文章,學習莊子的風格,他的詩歌,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可以說是莊子和屈原的合體。

當年賀知章在長安遇到李白的時候,驚呼這就是個從天上下來的仙人,稱他為謫仙人。從此,李白的謫仙人的外號不脛而走。

其次,我們來看杜甫。杜甫出身儒家的家族,他本人也是儒家思想的忠實粉絲。他的理想就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就是要做官,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這就是儒家的典型狀態。

我們再來看他的詩歌風格。杜甫的詩歌,關注現實,關注人民對苦痛,忠實地記錄社會的變化,他為自己,更為天下的百姓所代言,所發聲,這不就是儒家的心懷天下的境界嗎,這不就是孔子和孟子那些儒家聖人的境界嗎,所以,他被稱為詩聖。

一個是浪漫主義的仙人,一個是關注現實的聖人,二者沒有高低之分,不過是風格的不同罷了。


好玩的國學


乞丐李白四海漂泊,臨場作快詩交換盤餐,短暫的酒席上半醉半暈,臨場發揮張口就來,應急作詩,思如泉湧文彩飛揚,下筆猶如天馬行空一揮而就,一氣呵成了自然天成的成千上萬首詩。李白沒有杜甫蘇軾辦公室宦官不連慣的意境捂澀故作雕刻痕跡長年累月琢磨反覆修改加工潤色的機會。李白詩歌情景交融熱情嘔歌正能量建設性積極進取。杜甫散文悲憤哀號無病伸吟負能量破壞性消極無為。世人能摸仿後天凡人杜甫蘇軾,卻摸仿不了先天仙人李白。杜甫的詩除了堆積幾個形容詞就什麼都不是,如萬里,蕭蕭,千秋,無邊,滾滾,百年等。


手機用戶81329357520


仙者,飄飄不似人間,聖者,必定平視萬物,懷有悲憫之心。成仙成聖,都有一個基本前提,那就是起碼有一項技能達到業內頂尖水平。在專業素質眾望所歸之下,結合其他因素,才有可能為仙為聖。這從來不是官方拍板的事,也還要歷經時間的檢驗。直至約定俗成。 詩仙、詩聖也不是說比誰名氣大什麼的,而是個人氣質、藝術風格和與社會價值的綜合評定。



個人氣質,李白從出生到死亡都是撲朔迷離的,給人一種仙的神秘。至今關於他的出生都還處在爭論當中,有的說是西域碎葉城(就是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有的說是四川綿陽江油人,還有其他說法等等,沒有統一意見。至於他的死亡,更是多了不少神話色彩,一種廣泛的說法是捉月墜江而卒。生死都是迷的李白,長輩賀知章見了,也不由得大呼一聲;“公非太白金星耶?”謫仙的說法就此流傳開來。一生行跡,在名山大川,在求仙訪道,在“別有天地非人間”。“自稱臣是酒中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貴妃研墨、力士脫靴的傳說永遠不會發生在杜甫身上,放在李白身上,我們覺得一點也不違和。



杜甫呢,可以說一生平淡,遠不如李白的傳奇和個性突出,他就是一個讀儒家書,抱著儒家理想的人,平生中唯一一次危險也還是當左拾遺給肅宗提意見時,中年到老年長期顛沛流離,飢寒交迫,所有的努力都只是為了能吃一口飽飯,最終還撐死在了一要漂流的破船上。他那副苦寒的愁眉不展之狀,還在教科書上印著,前幾年竟被翻出來惡搞了一通。杜甫給世人的印象,總是苦哈哈的,儘管30歲之前的他也是輕裘寶馬。

藝術風格,李白飄逸,杜甫沉鬱。一個飄,一個沉,所以有人說一個天才一個地才。天才成仙,地才入聖。這一點,從後世給他們定的風格,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兩大高峰的說法,也能看出來。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難》、《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行路難》等,無不以其誇張的修辭,狂莽的想象,構造出縹緲又絢爛的境界,詩句神靈活現,變化莫測,傲嘯九天。杜甫的代表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三別》寫盡人間慘象,直擊勞苦大眾。替生靈哀鳴,正是儒家“聖”的特質。 李白說“天台一萬八千丈”,“手可摘星辰”,他的詩總是往上看,杜甫說“烽火連三月”,“安得廣廈千萬間”,事關吃住,非常實在。 所以李白多沾仙氣,杜甫很接地氣。



社會價值,李白是崇尚個性解放的典範,杜甫是奉行儒家精神的楷模。“李杜詩篇萬口傳”。李白以汪洋恣肆的詩風雄曠百代,在世已被稱為詩仙。杜甫則以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對民生的廣泛關注,雖然生前寂寂,終於在死後50年被元稹、白居易發現,並迅速崛起,經宋一代,詩聖之名坐實。兩人作為唐朝詩歌的高山大河,一個如仙,一個成聖,共同閃耀了唐詩的星空。


詩詞桃花源


李白謫仙人的雅號是在生前就得到的,而杜甫的詩聖是後人敬奉的,其二人的詩風一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一個蓄足現實主義風格,對後世的影響都是極為深遠的。

首先我們說說李白

李白(701-762)生於碎葉,五歲回到四川綿州,在他的生命裡,不但受著大漢民族文化的影響,同時也汲取了較多少數民族的文化精華,養成了任性狂放的性格。李白不但近道,還崇尚佛學,對儒家思想也有著一定程度的研究。他甚至欽敬俠義,喜歡劍術,喜歡山水,喜歡交友。所有這些,對他的文風、詩風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他的作品充滿靈性和仙氣。杜甫的《春日憶李白》一詩將李白的仙風道骨,嫡仙人的風格表現得特別恰如其分。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李白雖然成名較早,30歲就得到了謫仙人的稱謂,成盛唐(在世時)時影響已經很大。但是,他的詩雖然具有仙風道骨之氣,得到了當時社會各界的廣泛喜愛。和杜甫的作品相比他的作品又似乎缺少了點什麼,那就是我們所說的社會責任感,就如同今天評價某位詩人那樣。特別是安史之亂爆發以後,浪漫主義大詩人卻無法用他的作品充分反映社會現實,無法為時代代言,因此也就無法達到史詩級別的高度。

再說一下杜甫

杜甫比李白小11歲(712-770),生在飽學之家,但是他的仕途卻始終不順。杜甫也研究道學和佛學,更以儒學為主,忠君報國的思想根深蒂固。杜甫對詩詞的研究達到了一定有高度,他的作品很少有出格出律的現象,特別在煉字煉句方面幾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他的詩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別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寫下了很多反映現實社會和百姓疾苦的好作品,《三吏》《三別》等3作品成為中國的史詩,具有極高的現實主義風格,成為繼陶淵明之後千百年來最受社會愛戴和推崇的聖人般的詩學大家。

所以我們說。把李白比做詩仙,杜甫位列詩聖絕對符合他們的身份,名副其實,恰如其分。


飛鴻鳴春


李杜詩篇萬古傳,李白代表著我國古典詩詞的最高水平,李白就是詩詞領域的珠穆朗瑪峰。杜甫的詩詞成就可以比肩李白,除了李白之外沒有人可以超越杜甫。李白飄逸瀟灑被稱為詩仙,杜甫用詩詞來反映社會現實,憂國憂民,被稱為詩聖。李白和杜甫這兩位詩詞領域的高人還是很要好的朋友,這也是詩詞領域的一段佳話。

李白為什麼被稱為詩仙呢?李白的詩仙榮譽是如何煉成的呢?李白的詩詞水平獨步古今,天下無雙。

李白具有著很神秘的出身,據說他還具有著高貴的皇族血統。李白的出生地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歷史學家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人們也許都會有這樣的想法了,“黃河之水天上來”,那麼大詩人李白會不會也是來自天上呀,李白不愧為詩仙,就連身世都有了撲朔迷離的味道。現在一般的說法是李白出生在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青蓮鄉。根據《新唐書》的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的九世孫,也就是說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

李白少年的時候就表現不凡,得到了人們的關注。李白才十五歲的時候,他就寫出了多篇的詩賦,並且還廣受好評。李白在十八歲的時候,就隱居到了大匡山讀書,過上了隱居的生活,在這一段時間內李白發奮讀書,在兩年的時間內李白從來沒有下過山,專心研究學問,並且學有所成。世界上有天才,但是天才的知識和能力也不是老天直接賜予的,也是個人努力的結果。沒有辛勤的汗水就不會有收穫的果實,這是自然界的規律。

在李白的身上體現出來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作用,實踐出真知。李白很有才華,但是李白並沒有走科舉這條道路,李白採取的方式是漫遊並且拜訪有名望的人,希望通過這些人的舉薦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李白二十五歲的時候離開了四川到全國各地去漫遊,以後李白就再也沒有回到自己的家鄉。“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李白走遍了大江南北,寫下了優美的詩篇,給人們帶來了美好的享受。

杜甫為什麼被稱為詩聖呢?杜甫都經歷了哪些人生的坎坷呢?杜甫寫下的詩篇很感人,反映了人們群眾生活的疾苦。

杜甫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具有著良好的基因。古代有這樣的一句俗語,龍生龍鳳生鳳。杜甫的身世也很不簡單,杜甫的爺爺是唐代的著名詩人杜審言。他出生於河南鞏縣。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對於一個人來說很關鍵,環境對一個人有著太大的影響。為什麼書香門第的家庭的孩子在求學方面有更大的優勢呢?人家耳濡目染就學會了很多東西。

杜甫對仕途很感興趣,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是仕途坎坷,總是不能如願。杜甫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想要在政治上有所建樹。杜甫在三十五歲以前沒有什麼成就,一直到了四十五歲的時候才當上了右衛率府參軍的一個小官。因為安史之亂的原因,杜甫流亡到社會,還被叛軍給捉去了。後來又當上了左拾遺的官職,但是時間很短。這個社會就是如此的現實,很多事情總是事與願違。杜甫想要為百姓做事情,想要建功立業,但是命運沒有給杜甫機會。

杜甫寫下了大量的詩篇,被稱為詩史,成為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詩詞流傳到如今的有一千五百多首,他的詩反映了社會面貌。杜甫的詩詞給人的感覺很憂傷,“萬里悲秋常作客,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的詩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杜甫是人們難以跨越的詩詞高峰。


詩詞中的陽光雨露


李白(701年2月28一762),字太白,號青連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創造了古代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高峰,為唐詩的繁榮與發展打開了新局面,批判繼承前人傳統並形成獨特風格,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及難的高度,開創了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

被世人譽為"詩仙″之稱。

杜甫(712一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愛推崇,影響深遠。

杜甫是個愛國愛民者,被後世人稱為"詩聖"。


佛門中人平凡


現在人們在評論李白與杜甫的雅號詩仙與詩聖到底誰的利害。而不是評論他們的詩的水平誰高誰低。當然,這詩的水平高低很難評述。蘿蔔青菜各自喜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他們的雅號我認為是平等的。我認為仙與聖沒有高低之分,只是二種尊稱。仙一般是在道教中的最高稱呼,修道成功的才能成仙。聖一般是在儒家中的最高稱呼,有賢有德君子才能成聖。因此在下認為二者是二個教派的最高稱呼而以!沒有高低之分!……


hUijiSanren


人們稱呼孔仲尼為 孔聖人。

所以 聖 屬於人,曰聖人。

而 仙 屬於神曰 神仙。

神仙的道行比聖人大很多。如果把二者用現代詞定 職稱 的話,形容 聖人是碩士, 那仙 就是博士後啦!

說的不一定對,請高人賜墨。


戈亮8


李白性格飄逸灑脫、孤傲清高,詩風氣勢磅礴、縱橫變幻,以“斗酒詩百篇”的浪漫情懷而著世。因家境殷實、性格豪放又喜飲善結交,故常與友人聚於名山大川間,因始終生活在上流社會,沒能深入瞭解百姓疾苦,所以他的詩作中反映貧民生活的述寫很少。又因身處大唐盛世時期,百業興榮、市街繁華,所以使李白天生的才氣與飄灑的性格、浪漫的情懷、繁盛之境相結合,而造就了一代“詩仙”。

杜甫一生坎坷多難、因戰亂而顛沛流離、貧困潦倒,但他始終關注時局、同情百姓遭遇,述寫了大量反映戰爭給人民帶來的不幸,以此揭露統治階級的黑暗,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文人。他才華卓越,多以詩作述寫現實,猶有寬廣胸襟,所以具備聖賢之德、之才,所以有“詩聖”之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