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到了最後,搶救的意義在哪?巴金:長壽對我是一種“懲罰”

“醫生,不如讓我走吧!”

在病房裡,很多老年患者都有類似的心聲。

生命到了最後,搶救的意義在哪?巴金:長壽對我是一種“懲罰”


據國家衛健委公佈的數據,2019我國預期人均壽命為77歲,但健康預期壽命只有68.7歲!也就是說,我們平均每人有8年多的帶病生存時間。

震驚之餘,卻又覺得理所當然,因為生活中越來越多聽說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了。據統計,我國有超過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4000萬老年人完全失能或部分失能,毫無生活自理能力。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醫院病房裡一半以上是老人。然而讓人好奇的是,在一些歐美國家,如瑞典、美國、澳洲等,很少看到長臥在床的老人,醫院ICU病房也是,只有約20%的人在醫院裡去世。

為什麼歐美少有常年臥病在床的老人?

日本在對待臨終老人患者上也有著和中國類似的態度。同為日本高齡者臨終醫療學會醫師宮本顯二,和妻子宮本禮子兩人也看到東西方文化在對待臨終老人態度上的差異。為了探究西方人是如何看待臨終老人問題,他們兩人親自到歐洲訪問,並將見聞寫成一本書《不在病床上說再見》。

生命到了最後,搶救的意義在哪?巴金:長壽對我是一種“懲罰”

原來,在這些國家的人看來,大多數患者(主要指臨終老人)在進入意識不明,長期臥床不起的狀態之前,就已經自然地壽終正寢了。當地醫護人員也不會給在臨終階段的老人打點滴或者使用經腸道營養。

他們認為,使用打點滴或者經腸道營養等人工補充營養方法來給臨終的老人續命,是在干涉他人的自然發展,會被看作是一種侵害他人權利,有違倫理的行為,也會被認為是在虐待老人。

當然,歐洲國家很多,各地醫療機構的規定不盡相同。就作者在瑞典所見,當地醫護人員不會在老人開始無法進食的時候,給予經腸道營養或點滴,就算髮生感染導致老人染上肺炎,也不會給老人打抗生素,僅僅是給予內服藥。

生命到了最後,搶救的意義在哪?巴金:長壽對我是一種“懲罰”

作者在書中說,生命的延續是為了人生本身,在這裡,院所的治療原則是盡力減少病痛從患者身上剝奪生活樂趣。他們相信,人在活著的時候就要盡情享受,死的時候就該乾脆爽快。

有時長壽是一種“懲罰”

兩種不同的生命觀,形成了兩種對待臨終老人的不同方式。但是,持續對那些救治無望的老人續命,讓老人一直躺在病床上也是一種折磨。巴金就曾親口說過,“長壽是一種懲罰。”

2004年11月25日,巴金老人迎來100歲生日。在此前一天,央視的一檔節目採訪了巴金以及養子等人。節目裡,他們都不約而同地稱,巴金老人身體條件很糟糕,老人家活得非常痛苦,很多愛他的人都希望老人家能夠早日與去世的妻子相會,安樂死也是他自己的意願。

生命到了最後,搶救的意義在哪?巴金:長壽對我是一種“懲罰”

巴金 圖源網絡

的確,巴金住院搶救已經好幾年,每一次的過程都讓老人家感到非常痛苦。他自己當時就曾提出不要再搶救,但人們思想感情上還是希望他能活下去。

冰心女兒吳青介紹說,巴金老人和冰心私交很好,他們兩位老人的思想很一致,都想用“安樂死”來結束生命。吳青說,身邊的人都希望他活著,但老人家應該隨自己的心願,而不應該為別人活著。

囿於人們的觀念、別人所以為的責任,巴金老人臨終前的一段時間,正如他所說,“是一種懲罰”。

死亡的權利在誰手中?

一個人有沒有權利決定自己生死?這是個很難給出答案的問題,因為這涉及到很多法律層面的糾紛。幾年前的一個案件正體現了這種死亡權力有多難分清楚。

51歲的冷霞生前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腦梗等等。她長期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後來漸漸生出了厭世的情緒,還多次要求家人幫她買自殺的藥物了斷,好讓自己不再受疾病折磨,也不想拖累家人。

生命到了最後,搶救的意義在哪?巴金:長壽對我是一種“懲罰”

2017年8月28日,冷霞當著丈夫、大女兒、大女婿的面服下老鼠藥,三人跪在床前痛哭,無人阻攔。

三人因此上了法院,公訴機關認為,雖然冷霞是自殺,但三個親屬沒有施救,還給她買藥遞藥間接造成死亡,故而構成故意殺人罪。

主審法官稱,三人“其情可憐,其罪不可恕”。

但是,如果中國有“安樂死”的話,或許他們不會得到這樣的結果。

1. 宮本顯二,宮本禮子.《為什麼歐美少見常年臥床的老人》.中國老年.2017年第8期

2. 《一個重病患者的非法“安樂死”》.鳳凰網.2019年3月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