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全世界50%帕金森患者都在中國!我們年老之後怎麼辦?

民政部公報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3億人,佔總人口的16.7%。據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發布的《中國中老年健康狀況白皮書》,我國中老年人群目前主要面臨認知健康、心血管健康和骨骼健康三方面的健康風險。

就常見的老年病來說,帕金森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之後嚴重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殺手,然而人對於帕金森病卻知之甚少。

全世界50%帕金森患者都在中國!我們年老之後怎麼辦?

說起帕金森這個老年病,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陳彪將其總結為“三個多”:一是聰明人得的多,二是中國人得的多,三是症狀非常多。

聰明人得的多

從著名作家巴金、數學家陳景潤到美國前總統杜魯門、教皇保羅二世等眾多名人都得過帕金森病,原因很可能和過度用腦有關。陳彪戲稱為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得這病。

原因是用腦過度會使腦細胞產生一系列化學反應,而帕金森病就是因為一種叫多巴胺的細胞減少、衰老而發病。過度用腦會加速腦組織老化,誘發帕金森病。

全世界50%帕金森患者都在中國!我們年老之後怎麼辦?

另外,這個病還與工作緊張、壓力有關。曾有實驗發現:二戰期間關押在監獄的戰俘得帕金森病的非常多,主要就與壓力、緊張程度有關。因此,防帕金森病要注意勞逸結合、不用腦過度,尤其年輕時從事腦力勞動的老人,晚年別太緊張和忙碌,儘量多休息。

中國人得的多

目前中國得帕金森病的老人有200多萬,全世界一半的帕金森病患者都在中國。預測到2030年中國帕金森病患者將要增加到500萬,在全世界佔比率將近57%。

究其原因是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非常快,老年人越來越多,而帕金森病發病年齡多集中在60歲以上,隨年齡增高,患病率也不斷升高。

症狀非常多

抖、慢、緊、不穩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狀,即手抖或是動作慢,比如寫字寫得越來越小;緊是指肌肉緊,手伸出去覺得僵硬;不穩是平衡不好,走路容易晃、摔跤。這其實是帕金森病發展到中晚期的症狀,等到真正出現手抖了,這個病可能至少存在3年,甚至十幾年了。

全世界50%帕金森患者都在中國!我們年老之後怎麼辦?

而早期的非運動症狀,如失眠、嗅覺減退、血壓不穩定、焦慮等最困擾患者。有的患者還會在睡眠中大喊大叫,甚至踢打同床的人。出現這些症狀後需及早到醫院篩查。

我國建立大數據系統全程管理老年病

日前召開的宣武老年醫學國際論壇上,宣武醫院院長趙國光介紹,國家老年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已於今年9月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揭牌。

該中心將依託醫院前期在帕金森病、老年痴呆、老年血管系統性疾病和老年綜合評估及應用等四方面建立的全國性團隊及成果,圍繞延緩衰老、老年醫療服務技術網絡和科學創新體系,引領國家創新老年疾病診療、研究和健康管理模式,為實現重大戰略轉型和決策提供依據。

全世界50%帕金森患者都在中國!我們年老之後怎麼辦?

目前、中心已建立13個臨床和科研協作聯盟,涉及近千家醫院和科研單位;成立了“吳階平老年醫學論壇”、“衰老與幹細胞研究中心”、“宣武醫院——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聯合研究中心”等。近期還將建立“高齡外科中心”、“老年多系統疾病診療中心”等特色臨床機構,建設多組學、幹細胞、神經影像、腦——機接口、互聯網與移動醫療5個創新研究平臺。

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陳彪介紹,其中心已與美國Duke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大基因等多家機構合作共建技術轉化平臺,實現大數據共享,建立臨床和科研協作聯盟,實現全國範圍內的科研和臨床閉環,最終依託移動和智慧醫療,實現老年慢病的全程管理。

到2021年,中心將建立4大數據庫、3大聯盟和5大平臺,實現產品的轉化平臺,通過院士工作站、傑青工作站等實現人才隊伍的全面建設。

我國老年人用藥有了“風險目錄”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3億。而老年患者一般都有多種疾病,用藥多而重複;並且老年人的肝腎功能降低,藥物消除減慢,易發生不良反應。”,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合理用藥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藥物研究室主任張蘭表示,研究老年人潛在不適當用藥已經迫在眉睫。

潛在不適當用藥(PIM)是指此類藥物的潛在不良反應風險超過預期獲益,是一類高風險藥物。老年人潛在不適當用藥可增加老年患者發生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及住院風險。

遺憾的是,我國尚未建立PIM目錄,實際臨床上多以美國的BEERS標準作為我國老年人合理用藥的評價依據。但由於我國藥品目錄及臨床診療與其他國家的差異,BEERS標準目錄在臨床使用受到諸多限制。

全世界50%帕金森患者都在中國!我們年老之後怎麼辦?

鑑於此,由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牽頭研製,聯合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中國藥學會老年藥學專業委員會、中國藥理學會抗衰老與老年痴呆專業委員會,四大學會共同修訂的《中國老年人潛在不適當用藥目錄》(修訂簡化版)。

據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合理用藥分會主任委員王育琴介紹,此次修訂的過程,國內老年臨床醫學和臨床藥學等專家在國外PIM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北京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全軍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數據,另外還收集北京市參與“醫院處方分析合作項目”22家醫院60歲以上老年患者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數據,運用德爾菲法,最終制訂出符合我國國情的PIM目錄。

“該目錄一共列舉了包括華法林、氯吡格雷等72種老年人潛在不適當用藥及每種藥物存在的風險隱患和評級。在臨床使用中,醫務人員可根據藥物的風險點和風險強度,並結合老年人的疾病狀態,指導老年人合理使用藥物。”王育琴說。(通訊員:王蕾 孫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