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遠方的“家人”

<table> 心心念念遠方的“家人”

3月17日,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醫療隊隊員將患者轉運到新地點,作進一步的治療。 南方日報記者 董天健 攝

/<table>

“春風十里,所有的美好在等你。劉姐姐,廣東援荊醫療隊與您出院見!”“荊州此時鶯飛草長,楊奶奶,您也要挺住!廣東援荊醫療隊愛您!”……

3月24日一早,幾束帶著賀卡的花被送進荊州市中心醫院感染科病房,收花的是病房裡剩下幾位尚未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送花的是遠在廣東佛山集體休整的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隊員。

3月20日,564名廣東醫療隊隊員完成支援任務,告別荊州,抵達佛山集體休整;12名“勇士”留在荊州繼續抗疫。在集中休整的這些日子,廣東醫療隊員們依舊念著荊州的病人:與荊州醫護人員視頻交流、共同會診在院患者、詢問荊州疫情形勢……兩地醫護共建的微信群依然活躍,信息不斷。

支援荊州戰“疫”的日子裡,醫療隊員們與患者的心早就融在一起,成為一家人。

南方日報記者 曹嬡嬡 黃錦輝 肖文舸

通訊員 張陽 甄曉洲 白恬

千里之外的牽掛

網絡答疑實時在線

鮮麗的紅玫瑰、清香的白百合、粉嫩的洋桔梗,把病房裝點得格外生機勃勃。廣東醫療隊在佛山集中休整,心念著患者,專門募集300多元,請留在荊州的“戰友”幫忙買了鮮花送來。

在花的旁邊,幾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等幾項監護指徵正持續好轉。而這些最新數據,第一時間被荊州醫護拍下,傳到粵荊兩地“新冠ECMO醫生團隊”微信群裡,引得大家陣陣欣喜。

目前荊州市中心醫院在院的患者,均是ECMO(體外膜肺氧合)支持的危重症病人。此前,他們在廣東醫療隊和荊州醫護合力搶救下,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病情得到了控制。

廣東醫療隊大部隊離開荊州的這幾天,幾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等監護指徵最新數據,總會第一時間被荊州醫護拍下,傳到“新冠ECMO醫生團隊”微信群裡,兩地醫生繼續保持視頻聯繫。

“2床的血氧(飽和度)升到了90!”看完荊州發來的患者最新CT片和血氣分析數據等,廣東醫療隊隊員十分欣喜。

“這幾位患者之前經歷過好幾次危急情況,他們都撐下來了,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我們更要全力以赴,一起幫助他們戰勝病毒。”廣東醫療隊救治專家組組長蔣文新介紹,雖然已返回廣東休整,他們和荊州醫護一起建的“新冠ECMO醫生團隊”微信群,還是24小時“滴滴滴”響個不停,就像從未離開一樣。

“影響VV-ECMO氧合的因素有哪些?”“心律紊亂病例脈搏輪廓分析情況如何?”……面對當地醫護在救治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廣東醫療隊隊員第一時間在微信群回覆。如果文字和語音不便解釋清楚,就開啟視頻通話。

23日下午和晚上,廣東醫療隊隊員麥聰、廖小卒分別就“ECMO在ICU中的應用”“ECMO輔助下心衰患者的流量及循環管理”等話題連線荊州醫護,開展了兩場各兩小時的視頻培訓。

“難捨牽掛!”蔣文新如此形容自己的心情。他說,為了把這幾個病人救回來,醫療隊付出了大量努力,雖然大家回了廣東,但是始終保持對這幾位患者的關注,密切聯動荊州當地,希望他們可以早日康復。

12人堅守荊州

“我們等著他們出院”

3月24日下午3時,一場關於醫療救治的培訓在荊州市中心醫院如期舉行。在會上,廣東省人民醫院東病區ICU副主任醫師黃道政為200餘名醫護人員分析了自己過往經手的案例。

黃道政是繼續堅守荊州的一名廣東醫療隊隊員。由於當地仍有新冠重型與危重型病例住院接受救治,少數普通型患者仍未達到出院標準,3月19日,在大部隊即將從荊州返回廣東之時,12名醫護人員選擇續戰荊州。

“既然選擇留下,就必須做好剩下的這些工作,堅持到最後。”黃道政說。

截至25日,荊州還有3名新冠肺炎患者在院。12名醫療隊員主要負責和當地醫護一同對病人病情研判、會診。

“病人和家屬知道我們還在,都覺得安心不少!”廣東省人民醫院東病區ICU護士長廖遊玩是留在荊州的醫療隊一員。從2月20日到荊州後,她和同事們承擔起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護理工作。

廣東醫療隊抵達荊州時,當地重症、危重症患者180人,救治壓力極大。廖遊玩那段日子也常常忙到深夜,在荊州一個多月,她看著病人一個個好轉、出院,近期荊州第一人民醫院的最後一個病人轉出,實現了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從治病到“醫心”,廣東醫療隊員始終守望著醫者初心。

2月23日,鍾南山院士隔空把脈,為荊州25歲護士小雪(化名)制定診療方案——儘早使用無創機械通氣,改用磷酸氯喹抗病毒治療,慎用激素……10天后,小雪康復出院,出院時,她拿著一張寫給終南山的感謝信,對著鏡頭,說要與同事繼續戰鬥。

“現在病人需要的是心理疏導。”廖遊玩曾經負責的一位病人張大姐曾在ICU接受治療,後來病情轉輕,各方面都好轉不少,但核酸檢測始終是陽性。看著周圍的人陸續出院,張大姐十分著急。

為了讓病人安心,廖遊玩時常和她通電話瞭解情況,得知廣東醫療隊隊員留下來後,張大姐心情好了很多。近期張大姐核酸檢測終於變成陰性,只要再做一次檢測還是陰性後,就能出院。

在廖遊玩眼裡,雖然現在病人少了,但自己還是放心不下。“我們還要啃硬骨頭,特別是3個上ECMO的患者。我要繼續等著他們出院。”廖遊玩說。

這支由6名護士、5名醫生以及1名院感專家組成的隊伍,近期除了參與病人病情研判、會診,還輪番為當地醫護人員進行醫療救治和護理的培訓。

字字醫患情

患者來信感謝異鄉醫療隊

返粵後,一些廣東醫療隊隊員還會收到荊州病人的祝福與感謝。雖然言語樸實,但在醫護人員心中,卻是最美的“情書”。因為,這承載著患者對異鄉醫療隊的認可和肯定。

南方醫院神經科護士劉俊露有一個放不下的牽掛。在洪湖時,她照顧的病人寶蘭需轉至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離開時,她心有不捨,此後多次詢問病人近況。得知她核酸轉陰,心裡的石頭才放下。

說起兩人的緣分,劉俊露說,因為癌痛,剛開始接觸時,寶蘭並不理睬人,但在用方言耐心溝通後,劉俊露得知她掛念親人,於是偷偷用值班手機,撥打電話,解開寶蘭的心結,最終病人配合治療,與醫護人員約定,共賞春天美景。

語言是對抗疾病的法寶。在前線,劉俊露自學湖北話;護理時,她用方言嘮兩句嗑,“莫和不過(不要害怕)”“你蠻快就出克(你很快就出去)”;病床前,她總是安撫老人的情緒,增加病人對抗疾病的信心。

前兩天,南方醫院護士孫慧美在朋友圈曬出聊天記錄,有一名病人小心翼翼地說:“可以跟你做朋友嗎?”她說:“當然可以。”

兩人相隔千里,卻做起了知心的網友。孫慧美說,病人是輕症患者,但有抑鬱傾向,因此她會主動詢問病人的情況,“就像朋友一樣聊天說話。”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78歲的肖大爺對南方醫院護士曹賽說。

兩人有奇妙的緣分。從第一天入院,到轉出重症病房,曹賽幾乎全程參與他的救治過程。

日常護理、餵飯、擦身……這些對曹賽來講不過是本職工作。但肖大爺卻把醫護人員的付出看在眼裡。他用手機拍下了很多醫護人員工作的照片,做成了一個短片,記錄自己發自內心的感謝。“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只知道是從廣東來的一支醫療隊……”在視頻中,他還特意把自己的感受打上了字幕。

“反正我們兩個約定好了,一定要健健康康的,我在廣州等著他,加油爺爺!”曹賽離開前說。

這兩天,曹賽得知肖大爺已經出院,在家隔離,情況一點點好起來。得知醫療隊已離開,肖大爺特意發來了感謝短信。曹賽再次動容了。

一份感謝,溫暖了醫者的心,堅定了行醫的信念。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王朦夏說,支援荊州,她找回了醫者的初心,當病人出院時,他們的一句真摯感謝,會讓她覺得付出是很值得的,“這份工作很有價值感”。

離開洪湖前,人們夾道歡送醫護人員的場景,讓南方醫院放射科醫生秦耿耿動容。他說,每一次挺身而出時,那份被需要的感覺,正是讀醫多年的赤子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