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亨新區 吹響主陣地衝鋒號角

“翠亨新區戰略地位非常突出,承載著中山希望、中山夢想。”中山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明確提出,努力把翠亨新區打造成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翠亨新區,以一流的生態環境、一流的城市基礎設施、一流的政務服務和營商環境、一流的產業和龍頭項目、一流的公共服務配套、一流的創新創業人才,建設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

科創高地:

佈局高端科研平臺

2019年4月,中國科學院藥物創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下稱“中山藥創院”)揭牌,標誌著這一重磅級生物醫藥科研機構正式落戶中山。

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翠亨新區管委會與中國科學院藥物創新研究院按照“五個一”目標深化合作共建:建設一箇中山藥創院、一箇中山新藥創制產業園、一箇中國科學院大學藥學院中山學院、一個公共技術平臺、一個生物醫藥產業基金。通過這樣的超級創新平臺,可以整合國內外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創新要素集聚,形成科學研究、創新研發、中試轉化、總裝測試、臨床試驗、示範推廣為一體的生物醫藥全要素創新鏈、產業鏈,為中山乃至整個大灣區的生物醫藥產業提供新動力。

在智能製造領域,以哈工大機器人(中山)無人裝備與人工智能研究院(下稱“HRG中山研究院”)為代表的重點平臺也拉開了“開局戰”序幕。HRG中山研究院今年在立項總數達到10-15項基礎上,力爭完成2-3個項目的成果轉化,全力申報廣東省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

新的大灣區動能,正在新區孕育壯大。當前,翠亨新區集聚了包括中深科技園、生物醫藥智創中心、深圳醫療器械科技園等在內的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科研及成果轉化平臺。

產業高地:

助推產業集聚發展

翠亨新區是大灣區核心區難得的一塊黃金寶地。新區項目招引堅持寧缺毋濫,嚴把項目准入關。越是大項目,越要多方調研認真摸透,越要看得長遠。

瞄準世界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加大對健康醫藥、高端裝備製造、光電信息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的招商力度,推進產業集聚,做實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加快培育優勢主導產業,實現項目集聚和產業集群,招引落地一批重點項目。

翠亨新區將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總部經濟。著力引入高端文旅項目,發展休閒旅遊產業,打造大灣區西岸重要的休閒旅遊目的地。啟動集國際展覽、國際會議、商務酒店、藝術展覽、文化交流、創意研發、旅遊觀光等為一體的翠亨國際會展中心片區建設。到2022年,爭取落地建設至少15個總部企業,以企業總部和人才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初步建成,總部經濟集聚區雛形初現。

人才高地:

打造創新創業平臺

大灣區建設的前沿陣地,必然也是人才集聚的高地。去年11月,翠亨新區向全國英才發出“英雄帖”,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知名高校的人才,紛紛“應徵”。集聚海內外人才,翠亨新區推出了“展翅計劃”,出臺一攬子計劃吸引、扶持、服務人才,力度為全市前列。例如在支持海外及港澳臺青年在新區創新創業方面,人才上年度所繳納工薪收入和科技成果轉化所形成的個人所得稅新區留存部分,按50%給予生活補貼,其中瑞士籍、德國籍、港澳臺戶籍人才按100%給予生活補貼,每年最高50萬元。

除了政策引才,更重要的是平臺留才。2020年,中國科學院大學藥學院中山學院啟動招生,聯合港澳知名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為中山建設高水平大學積累高端人才隊伍。此外,今年還有領軍人才進駐中山藥創院,爭取進駐10-15個研究組,構建華南地區領先的新藥研發體系。

訪談

中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翠亨新區黨工委書記楊文龍:以更寬視野更高標準謀劃建設大灣區明珠

為推進落實省委賦予中山“建設成為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的支撐點、沿海經濟帶的樞紐城市、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極”三個定位,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環灣佈局、向東發展的決策部署,翠亨新區成為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中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翠亨新區黨工委書記楊文龍表示,要按照省委“三個定位”和市委“六個一流”的部署要求,樹立國際視野、大灣區思維,形成對標先進、爭創一流的濃厚氛圍,搶抓“雙區驅動”戰略實施和深中通道建設的黃金期、窗口期、機遇期,努力闖出新路,打造全市把握“雙區”機遇、參與“雙區”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主陣地。

提高站位,跳出新區看新區

南方日報:作為中山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翠亨新區如何落實省委賦予的“三個定位”?

楊文龍:思路決定出路。翠亨新區一定要高起點謀劃規劃,以大平臺激發新動能,以大產業帶動新經濟。

翠亨新區是中山的新區,是全市環灣佈局向東發展的重要載體、建設深中產業拓展走廊的核心節點。翠亨新區也是全省的新區,要發揮好廣東沿海經濟帶樞紐作用。翠亨新區還是大灣區的新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直接提到中山的有9處,內容涉及基礎設施、產業體系、科技研發等方方面面,幾乎每一處都與翠亨新區密切相關。

新區的發展還要在國家發展戰略的背景下謀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都是國家戰略,把握“雙區”機遇、參與“雙區”建設,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就是在落實國家戰略。我們還要有國際思維:粵港澳大灣區要與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等國際灣區比肩,要把翠亨新區建成大灣區城市群中的璀璨明珠,我們就必須具備國際視野、開放思維和高起點定位。

當前,我們按照深中通道四年建成通車的時間來倒排重點基建項目工期,來加快高速、快線、骨幹路網建設,來完善對接深圳產業、科技、人才、項目資源的配套設施和配套政策。

努力把區位優勢變成發展優勢

南方日報:在珠江兩岸融合發展中更好地發揮“東承西接”作用方面,翠亨新區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楊文龍:從地理位置來看,翠亨新區處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中心地帶,與深圳一江之隔,是深中通道在珠江西岸的登陸點。深中通道建成通車後,我們在做好“東承西接”方面,推動珠江兩岸融合發展上確實有獨特的優勢。翠亨新區正在按照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雙區”驅動的重大歷史機遇中,我們積極謀劃推進與周邊城市聯動發展。

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堅持謀定而動。我們花大力氣開展新區起步區控規修編,根據新區在全市和大灣區中的發展定位,重新梳理調整空間佈局、功能配比、用地性質;我們還在起步區南部高標準開展18平方公里的翠亨科學城的城市設計國際諮詢,明確了“兩軸、四帶、一心、五區”的多元複合規劃結構。這些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招引落地釐清了思路、掃清了障礙,新區區位優勢更加明顯。

南方日報:如何把這種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楊文龍:區位優勢不會自動變成發展優勢,深中通道的建設期就是中山發展的重要機遇期,這是我們不容錯過的機會。這一年多來,我們做了大量搭平臺、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比如:

在優化城市格局方面,翠亨新區與東部片區的幾個鎮區在規劃優化調整、產業協同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融合發展,積極構築面向未來、特色鮮明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在構建交通格局方面,我們抓緊深中通道建設的窗口期,全力以赴來打好交通攻堅戰。按照深中通道2024年建成通車的時間來倒排重點基建項目工期,我們今年要完成15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未來三年合計實現固定資產投資不低於500億元。今年內,我們要全力完成8個省市重點基建項目和42公里道路建設,完成其餘69公里道路的前期工作,以及城市規劃館、圖書館、起步區醫院、翠亨新區第一中學、北部垃圾轉運站初步設計。通過精細化的建設管理和綜合環境整治,讓投資客商和群眾看到新區面貌日新月異的變化。

在打造平臺方面,加快創新要素集聚。上面提到我們對翠亨新區進行了規劃升級,高標準規劃建設翠亨科學城;我們還著力規劃建設大灣區國際創新園、國際醫療城、國際設計港。紮實推進中科院藥物創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建設,加快生物醫藥智創中心建設,設立生物醫藥產業基金,支持以康方醫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產業化項目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等。

在產業佈局方面,加快培育優勢主導產業,實現項目集聚和產業集群,招引落地一批重點項目,同時加快中深科技園等標杆性項目建設,助推國家重大儀器科學園落地和招商。構建以生物醫藥、智能裝備製造、光電信息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產業,以總部經濟為主要業態,以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為核心的完整產業鏈。我們將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引入高端文旅項目,打造大灣區西岸重要的休閒旅遊目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