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亨新区 吹响主阵地冲锋号角

“翠亨新区战略地位非常突出,承载着中山希望、中山梦想。”中山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努力把翠亨新区打造成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翠亨新区,以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流的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一流的产业和龙头项目、一流的公共服务配套、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

科创高地:

布局高端科研平台

2019年4月,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下称“中山药创院”)揭牌,标志着这一重磅级生物医药科研机构正式落户中山。

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翠亨新区管委会与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按照“五个一”目标深化合作共建:建设一个中山药创院、一个中山新药创制产业园、一个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中山学院、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一个生物医药产业基金。通过这样的超级创新平台,可以整合国内外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创新要素集聚,形成科学研究、创新研发、中试转化、总装测试、临床试验、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生物医药全要素创新链、产业链,为中山乃至整个大湾区的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新动力。

在智能制造领域,以哈工大机器人(中山)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研究院(下称“HRG中山研究院”)为代表的重点平台也拉开了“开局战”序幕。HRG中山研究院今年在立项总数达到10-15项基础上,力争完成2-3个项目的成果转化,全力申报广东省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新的大湾区动能,正在新区孕育壮大。当前,翠亨新区集聚了包括中深科技园、生物医药智创中心、深圳医疗器械科技园等在内的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科研及成果转化平台。

产业高地:

助推产业集聚发展

翠亨新区是大湾区核心区难得的一块黄金宝地。新区项目招引坚持宁缺毋滥,严把项目准入关。越是大项目,越要多方调研认真摸透,越要看得长远。

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加大对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力度,推进产业集聚,做实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实现项目集聚和产业集群,招引落地一批重点项目。

翠亨新区将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着力引入高端文旅项目,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打造大湾区西岸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启动集国际展览、国际会议、商务酒店、艺术展览、文化交流、创意研发、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翠亨国际会展中心片区建设。到2022年,争取落地建设至少15个总部企业,以企业总部和人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建成,总部经济集聚区雏形初现。

人才高地: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大湾区建设的前沿阵地,必然也是人才集聚的高地。去年11月,翠亨新区向全国英才发出“英雄帖”,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人才,纷纷“应征”。集聚海内外人才,翠亨新区推出了“展翅计划”,出台一揽子计划吸引、扶持、服务人才,力度为全市前列。例如在支持海外及港澳台青年在新区创新创业方面,人才上年度所缴纳工薪收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所形成的个人所得税新区留存部分,按50%给予生活补贴,其中瑞士籍、德国籍、港澳台户籍人才按100%给予生活补贴,每年最高50万元。

除了政策引才,更重要的是平台留才。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中山学院启动招生,联合港澳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为中山建设高水平大学积累高端人才队伍。此外,今年还有领军人才进驻中山药创院,争取进驻10-15个研究组,构建华南地区领先的新药研发体系。

访谈

中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杨文龙:以更宽视野更高标准谋划建设大湾区明珠

为推进落实省委赋予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三个定位,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的决策部署,翠亨新区成为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中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杨文龙表示,要按照省委“三个定位”和市委“六个一流”的部署要求,树立国际视野、大湾区思维,形成对标先进、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抢抓“双区驱动”战略实施和深中通道建设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努力闯出新路,打造全市把握“双区”机遇、参与“双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

提高站位,跳出新区看新区

南方日报:作为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翠亨新区如何落实省委赋予的“三个定位”?

杨文龙:思路决定出路。翠亨新区一定要高起点谋划规划,以大平台激发新动能,以大产业带动新经济。

翠亨新区是中山的新区,是全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深中产业拓展走廊的核心节点。翠亨新区也是全省的新区,要发挥好广东沿海经济带枢纽作用。翠亨新区还是大湾区的新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直接提到中山的有9处,内容涉及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科技研发等方方面面,几乎每一处都与翠亨新区密切相关。

新区的发展还要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都是国家战略,把握“双区”机遇、参与“双区”建设,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就是在落实国家战略。我们还要有国际思维:粤港澳大湾区要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等国际湾区比肩,要把翠亨新区建成大湾区城市群中的璀璨明珠,我们就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开放思维和高起点定位。

当前,我们按照深中通道四年建成通车的时间来倒排重点基建项目工期,来加快高速、快线、骨干路网建设,来完善对接深圳产业、科技、人才、项目资源的配套设施和配套政策。

努力把区位优势变成发展优势

南方日报:在珠江两岸融合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东承西接”作用方面,翠亨新区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杨文龙:从地理位置来看,翠亨新区处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中心地带,与深圳一江之隔,是深中通道在珠江西岸的登陆点。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我们在做好“东承西接”方面,推动珠江两岸融合发展上确实有独特的优势。翠亨新区正在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中,我们积极谋划推进与周边城市联动发展。

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坚持谋定而动。我们花大力气开展新区起步区控规修编,根据新区在全市和大湾区中的发展定位,重新梳理调整空间布局、功能配比、用地性质;我们还在起步区南部高标准开展18平方公里的翠亨科学城的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明确了“两轴、四带、一心、五区”的多元复合规划结构。这些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招引落地厘清了思路、扫清了障碍,新区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南方日报:如何把这种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杨文龙:区位优势不会自动变成发展优势,深中通道的建设期就是中山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这是我们不容错过的机会。这一年多来,我们做了大量搭平台、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比如:

在优化城市格局方面,翠亨新区与东部片区的几个镇区在规划优化调整、产业协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融合发展,积极构筑面向未来、特色鲜明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在构建交通格局方面,我们抓紧深中通道建设的窗口期,全力以赴来打好交通攻坚战。按照深中通道2024年建成通车的时间来倒排重点基建项目工期,我们今年要完成1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未来三年合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500亿元。今年内,我们要全力完成8个省市重点基建项目和42公里道路建设,完成其余69公里道路的前期工作,以及城市规划馆、图书馆、起步区医院、翠亨新区第一中学、北部垃圾转运站初步设计。通过精细化的建设管理和综合环境整治,让投资客商和群众看到新区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打造平台方面,加快创新要素集聚。上面提到我们对翠亨新区进行了规划升级,高标准规划建设翠亨科学城;我们还着力规划建设大湾区国际创新园、国际医疗城、国际设计港。扎实推进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建设,加快生物医药智创中心建设,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支持以康方医药、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产业化项目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

在产业布局方面,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实现项目集聚和产业集群,招引落地一批重点项目,同时加快中深科技园等标杆性项目建设,助推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落地和招商。构建以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光电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以总部经济为主要业态,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我们将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引入高端文旅项目,打造大湾区西岸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