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機場嚴守防控境外疫情輸入“主陣地”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樊菊 報道:按照國家疫情防控工作有關部署,自3月20日起,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開始作為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航班的第一入境點,承接首都機場部分國際航班的分流保障任務。為打好首都保衛戰,踐行國企擔當,在內蒙古自治區防控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呼和浩特機場與聯檢單位在信息共享、協同聯動的基礎上,總結保障工作經驗,不斷優化保障流程,全力做好旅客防控、員工防護以及應急服務等方面的工作,嚴守防控境外疫情輸入“主陣地”。

呼和浩特机场严守防控境外疫情输入“主阵地”

3月23日抵達呼和浩特機場的兩架國際分流航班班CA856和CA938

凝聚合力緊密聯動,專區專人閉環保障

接到分流保障任務後,呼和浩特機場迅速成立保障小組,制訂專項保障方案並與各單位開展聯合演練,梳理保障環節,確保銜接順暢。依託機場運管委平臺建立國際航班分流信息群,形成了由前線聯合指揮部、機場運控中心、機坪現場總協調以及各屬地化保障單位共同構築的保障信息網絡,確保了航班信息傳遞、旅客信息收集的及時性,實現了對保障流程的實時跟進、保障節點的及時把控。對於其他突發情況,可快速進行指揮協調,確保分流保障工作的安全有序。

呼和浩特机场严守防控境外疫情输入“主阵地”

國際航班的行李保障現場

為確保國際航班處置工作閉環進行,呼和浩特機場為國際航班規劃了保障專用機位、專用通道、專用擺渡車、專用行李拖車、專用行李轉盤,通過專區專用,杜絕交叉感染。此外,為發熱及疑似旅客、密切接觸旅客和正常旅客制定了不同的保障流程,劃定了專門的下機和轉運路線,實現了所有保障通道與普通旅客通道的分離。在最短的時間內,機場完成了航站樓國際保障區域的“硬隔離”工作,通過對一樓扶梯西側的封閉施工,停用國際區電梯,實現了國際國內分區運行,最大限度減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在國際區域開闢旅客候檢區、增設流行病學調查區、入關手續辦理後的臨時休息等待區。在各入口處鋪設消毒地墊,在工作臺設置手部及物品消毒用品,配合海關對衛生間、潔具及飲水機的全面專業消殺。此外,停用航站樓公共區域空調,加強工作環境的通風與消毒管理工作。同時派專人加強對國際區的保障流程及設施設備運行的監督管理。

為確保參與國際分流航班的工作人員不與普通旅客及其他工作人員混流,機場對所有參與國際航班保障的員工全部實行封閉式管理。為他們分類制定不同的進出隔離區流程,明確保障範圍,劃定休息區域,安排專車點對點接送,結束保障統一送往指定的專用賓館隔離休整。嚴格控制進入特殊保障專區的人數,減少工作人員出入特殊保障專區的頻次。

突破瓶頸擴容硬件,持續優化保障流程

自3月20日完成首個國際航班分流保障工作以來,呼和浩特機場國際航班分流用時已經由首班的12.5小時縮短至目前的5小時以內,使旅客人均保障時間由11分鐘縮短至不到1分鐘,單位效能提升10倍以上。經過連續一週的保障,呼和浩特機場不斷總結經驗,在各項防疫措施落實到位的基礎上,全面梳理航班保障、旅客保障、行李保障各個節點,加強溝通和信息共享,協同紓解流程瓶頸,全面提高國際分流航班保障效率。

呼和浩特机场严守防控境外疫情输入“主阵地”

引導旅客轉運車輛

在保障流程方面,聯檢單位對重複流程進行了整合,調整了測溫環節,機場方面加強與航空公司、邊檢的信息共享,通過製作機艙座位圖,實現對發熱旅客和密切接觸旅客的“快速精準”定位,提高了現場旅客信息的確認效率。

在保障資源方面,為進一步滿足醫學排查需要,解決航站樓空間不足的問題,機場在48小時內,在相對獨立並且可形成最優轉運路線的2號公務機坪,搭建起30頂帳篷,實現了醫學檢疫區的擴容,後期補充了20頂帳篷,作為旅客臨時休息區。選定的公務機坪與正常運行區域衝突小,且便於大巴及救護車輛從貨運通道直接進入機坪,在緩解運行保障壓力、提高處理效率的同時,降低運行安全風險。目前,檢測人員已由2組增加至14組,流調櫃檯數量由15個增加至41個,有效提升了檢疫速度。此外,由於航站樓國際區行李轉盤難以滿足實際保障需求,且多次運送、查找旅客行李較為不便,影響保障進度。改用機下行李直接處置的方式,將行李轉運至公務機坪海關檢測區,採用移動X光機車過檢入關,方便了在該區域完成檢疫的旅客直接提取,大大縮短行李保障時間。此次首都機場向呼和浩特機場支援了3臺X光機車,幫助國際航班行李保障工作,提升了機場的行李處置能力。

此外,考慮到國際航班的機型特點和機坪安全運行的要求,機場在國際航班機位旁增設了現場標誌,加強現場的監管巡視,維護航班保障的正常秩序。在公務機坪加設提示引導標識,為旅客檢疫帳篷區域加設雨棚、警務工作站、生態廁所等設施,同時響應內蒙古疾控中心要求,在保障點設置除顫儀(AED),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切實提升了旅客的應急服務能力。

切實加強員工防護,持續踐行真情服務

國際航班分流保障工作接口多、要求高、難度大,為確保員工安全,呼和浩特機場為國際航班配置了相對固定的專人保障隊伍,不安排年齡偏大或有基礎疾病的人員參與保障,同時把黨員和業務骨幹充實到保障隊伍中,如當日有2趟國際航班,則配備兩套工作人員分別保障,目前每個航班保障人數可達66人。內蒙古機場集團從5個支線機場抽調26名員工幫助呼和浩特機場國際航班分流及其他運行保障工作,同時增派集團公司職能部門人員參與航站樓旅客測溫,緩解了部分保障崗位人員短缺的問題。

呼和浩特機場根據國際航班保障崗位風險級別加強員工防護管理,對員工防護裝備的使用提出明確的規範要求。請專業的疾控人員和醫療人員重點對個人防護裝備的使用、防護服的穿脫進行培訓考核,協請疾控專家在保障現場督導員工的防護裝備穿脫流程。此外,機場為參與保障的員工統一採購個人衣物置換揹包,劃定更換衣物專用區域並加設雨棚。制定了專門的住宿隔離方案,成立保障小組,做好員工住宿、飲食、環境衛生和消毒等管理工作。要求各單位領導及時瞭解關心員工的健康狀況,加強鼓勵和心理疏導,開展送溫暖與一線黨員慰問工作。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呼和浩特機場堅持“真情服務”理念,在廊橋懸掛歡迎標語,播放歡迎辭,在國際區增設各類政策公告、流程指引、引導標識。為旅客提供免費的礦泉水、餅乾、點心等食品,增設自動售賣機,合理安排隔離區內的生活必需品售賣、飲水及衛生保潔工作。為方便服務國外旅客,除協調自治區外辦派駐翻譯外,還配備了翻譯機,同時準備專門服務資料,做好相關的問詢和投訴受理工作。

截至3月30日24:00,呼和浩特機場共完成14班首都機場國際分流航班、3464名進港旅客(中國籍3362名,外籍102名)、4533件托運行李的保障工作。期間還配合完成了211名醫學隔離旅客、3214名酒店隔離旅客、以及39名回京旅客(中國籍15名,外籍24名)的轉送及保障工作。作為首都國際航班的第一入境點和首府的空中門戶,呼和浩特機場將積極響應聯防聯控工作部署,加強同聯檢單位的溝通配合,全力做好接下來的入境航班分流保障工作,守好防控境外疫情輸入的“主陣地”,助力打贏這場抗擊疫情的關鍵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