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诗词去旅行:走近谢灵运的山水,品味谢朓的才情。

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家都闷在家里不能出去,但通过诗词同样可以将祖国的秀美河山一览无余,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前人的脚步,去感受祖国的秀美河山和那一个个有趣的灵魂。

谢灵运:山水有灵性,人间亦有情。

第一个带着我们去旅行的是山水诗的一代宗师谢灵运,这个陈郡谢氏家族的子弟,尽管在政坛上并没有什么作为,但是正因为如此才让他有了不曾停歇的脚步,和饱览祖国名山大川的机会。不要忘了除了诗人之外,谢灵运的称号里还有一个旅行家,这可不是此很多人能得到的称谓。把游览过的景色深深印入在脑海中的是旅客,将秀美的景色融合了个人的情感,又写下动人的诗篇而流传于世的是诗人。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跟着诗词去旅行:走近谢灵运的山水,品味谢朓的才情。

彭蠡湖口晚春时节恬静的美景,在谢灵运眼中别具风情,他晨起远眺,只见晚春绿野秀丽,一碧千里,远处苍岩高耸入云更在白云之上,云朵好似屯聚在峰顶上一般。这里谢灵运提到的彭蠡湖就是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就的描写鄱阳湖的诗句不计其数。诗人的笔下能够妙笔生花,是因为他的心中能够记下那美丽的景色。

旅行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能跑,谢灵运刚才还在鄱阳畔观察湖口的美景和春意的恬静,转眼间又来到了温州的池上楼,感受园林的精致和雅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跟着诗词去旅行:走近谢灵运的山水,品味谢朓的才情。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季节的变化,带来的是万物皆发生了变化。水池的堤坝上长满了春草,园内柳树上也换了鸟儿在歌唱。感受了彭蠡湖口的景的一碧千里,又在池上楼感受那一抹绿色,青草用绿色迎接春天,鸟儿用鸣叫迎接春天,白云用屯聚欢迎春天,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的彭蠡用宽广的胸襟迎接春天,景色由远及近,诗人的思绪也由春水般恬静,到鸟儿般啼鸣,由静到动,动静相宜,在感叹大自然美景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其中是那一份爱国的情怀。不热爱生活的人,会去抱怨生活不公,而不会赞美自然的美丽,从这一点来说,谢灵运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跟着诗词去旅行:走近谢灵运的山水,品味谢朓的才情。

但谢灵运这位才子的结局并不好,他被南朝宋文帝赐死,原因当然是政治上的分歧,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本欲纵情山水之间,却奈何为俗物所累;本有治国之志,却无赏识之人;这也许就是谢灵运的悲哀,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因为没有步入政坛得到赏识和重用,才能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多的传世名篇,让我们知道祖国有如此多的美景,等待我们去探索,等待我们去发现。

谢朓:放不下的美景,舍不掉的情怀。

和谢灵运文坛得意、政坛失意类似,谢朓也是个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的人,相比于谢灵运,谢朓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伯乐萧子良,二人以文会友,又有其他六位志同道合之人,在永明年间组成了合称为“竟陵八友”的文人集团。

跟着诗词去旅行:走近谢灵运的山水,品味谢朓的才情。

但谢朓又是不幸的,在他离开萧子良跟随萧子隆正式步入仕途之后,随着他的步步高升,他开始了自己坎坷多磨的政治生涯,他发现朝堂上那些衣冠楚楚、道貌盎然的国之栋梁,和自己想象中的大不一样。他没有想去力挽狂澜,但也不甘心临阵脱逃,因此他处在矛盾之中。这个时候,他被外放为宣城太守,在离开京城建康的路上,路过三山的时候,他登山回望京城,不仅感慨万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跟着诗词去旅行:走近谢灵运的山水,品味谢朓的才情。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这就是春的气象。谢朓举目远眺,不远处就是自己熟悉的京城建康,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诗人对于建康有些一份发自内心的不舍,但哪里却是个血雨腥风的地方,和自己热爱的文学创作相比太残酷、太血腥了。耳边听到的是动听的鸟鸣,眼中看到的是灿烂的色彩,鼻息中嗅到的沁人的芬芳。自然界的美景打动人心,人世间的争斗让自己感到厌倦。

跟着诗词去旅行:走近谢灵运的山水,品味谢朓的才情。

南京是六朝古都,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的笔墨颇多,谢朓对于这座城市的眷恋不是因为他是南齐政治中枢之地,而是因为这座城市的美丽和文化氛围。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对于京城建康,谢朓的内心十分不舍,就像我们对于大城市的向往和依恋之情。

跟着诗词去旅行:走近谢灵运的山水,品味谢朓的才情。

谢朓留恋的究竟是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还是风情万种的国色天香,亦或是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我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诗人对于这座城市的情感是真实的,只有走心的文字,才能铸就感人的文章,让我们不仅能感受秀美的景色,更能了解诗人的心境。

旅行的目的是去感受,感受山河的壮美,感受自然的博大,感受世界的美好,感受人世的沧桑,感受一切的感受,体味先人留下的痕迹,于心、于行、于天地万物,山水自有灵性,万物皆可同情。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