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如何90+?(資料分析篇)

資料分析,可謂行測最關鍵的模塊。可以說,資料不強,行測分想高,幾乎不可能。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資料分析的做題時間往往拉開了差距,行測,第一是速度,第二才是正確率,沒有時間作為保證的正確率只是鏡花水月。


三大錯誤心態

1、過於輕視。計算誰不會啊!結果上了考場,算完一小題,別人都做好一大題了。

2、過於畏懼。畏敵如虎,未戰先怯,

3、過於盲從。盲目崇拜所謂的速算技巧。資料分析的確需要速算技巧,但是過於花哨的速算技巧,完全不需要。其實只要掌握常用的技巧足矣。


一個最大誤區 ——資料分析不就是計算嗎?


人家明明都叫資料分析了,你非要強行給他改名“資料計算”?

考試大綱“資料分析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形式的文字、圖表等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能力,這部分內容通常由統計性的圖表、數字及文字材料構成。”


資料分析,分析!不是資料計算!

很多機構的解析可以說是純粹誤人子弟!!

答案只會列個式子,然後結果就出來了,甚至有的連式子都沒有,直接告訴答案,你是在逗我?還是在玩我?

行測如何90+?(資料分析篇)

資料分析

難不難?

大部分人都會說:不難!

煩不煩?

有人會說,很煩!

煩在哪?

1.找數據煩

2.數據計算煩


一、.找數據煩 ——如何找數據

核心詞閱讀法 資料分析無非四類:文字、表格、圖形以及綜合材料。 通用重點信息:核心詞、時間表述、單位表述、註釋

解題步驟:

1、看問題,找出核心詞

2、在文中找出核心詞所在句

3、對比時間和單位等,找出所需數據


(一)文字材料: 文字材料大部分都可濃縮成“時間、指標+數值、增長數值,比上年同期增長几個百分點”這樣的表述。所以我們做題的時候,大概瞄一眼材料,根據試題的關鍵點來找數據,這樣時間上比上來就閱讀材料,劃關鍵詞節省了許多,而且找到的數據肯定是正確的。

(二)圖表類 圖表類具有一目瞭然、條理清楚的優點,答題時首先要看清標題、縱標目、橫標目以及註釋,瞭解每行每列的數據所代表的含義,然後再有針對性地答題。


二、數據計算煩——注意,資料大部分是分析而不計算

如何分析?

很多參考書、教材甚至很多帖子裡面裡面巧算技巧已經很多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覺得資料分析很難呢?

主要有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些技巧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很多教材,文字洋洋灑灑、內容包容萬象,可謂蔚為大觀,然並卵。技巧也是有一個度的,太多了,

一是針對技巧理解、記憶乃至掌握都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很多的考生尤其是在職考生時間精力都很寶貴;

二是有的技巧實用性並不強,有的純粹是為了技巧而技巧,我用直除一步10秒就可以解決的,你給我弄個技巧,用了兩個式子,選了三個數據,然後四步解出,最後看時間一分鐘就這麼沒了,你確定不是在逗我?

第二個問題——說到底,他們的導向就錯了,永遠都想著怎麼去算得快,卻不知道其實是可以只分析不用算的。(包括各類名師,大部分都是毫無自己的思想,在某明的基礎上變著花樣翻來覆去講)

第三個問題——該深入講解的技巧,他們講得不深不透。

那麼,資料分析該如何分析呢?

我將技巧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看的

比如找數據——怎麼快速找到所需數據、問題轉化——化繁為簡,

又比如可以直接利用結論的十字交叉法、比重趨勢和比重差小於增長率之差。


第二類是算的

最關鍵的是要牢記一點——列式後不要急於計算。

最有效的是小數化分數法(份數法就是個典型的應用,因高頻單列出來)

乘除轉化法、尾數法、分部計算都有用武之地

直除法可能是大家用的最多的,但大部分時候並不太簡便。


第三類是比的

這是最為關鍵的,也就是我所說的定量計算轉為定性分析。

有的計算比較麻煩,那麼這時候,我們可以考慮兩個方向,

一是避免計算,比如可以利用常見結論(看的技巧第二方面);

二是減少計算,可以選取一個容易計算的數(這一步十分關鍵,如果選項易於計算,直接選取選項;若選項不滿足,則可以構造一箇中間值),然後通過計算的值與實際值相比,得到實際值得範圍。

具體表現為:中間值法(特別好用)、誤差分析法(在目前選項特別接近的情況下,有奇效)、假設法(特別適用於結論題)、放縮法(常用於比較類題型)

資料分析,掌握技巧,15分鐘20題,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