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唐】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閒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餘,青松如膏沐。

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古風攝影


譯文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汲來清涼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塵土。
悠閒地捧起佛門貝葉經,信步走出東齋吟詠朗讀。
佛經真諦世人並無領悟,荒誕之事卻為人們追逐。
佛儒精義原也可望暗合,但修養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禪院多麼幽雅清靜,綠色鮮苔連接竹林深處。
太陽出來照著晨霧餘露,蒼翠松樹宛若沐後塗脂。
清靜使我恬淡難以言說,悟出佛理內心暢快滿足。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蜉蝣夢#“等八千歲春 又八千歲秋 才羨人間如寄不繫舟 ”

註釋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詣(yì):到,往。超師院:指龍興寺淨土院;超師指住持僧重巽。禪經:佛教經典。
汲(jí吉):從井裡取水。
拂:抖動。
貝葉書:一作“貝頁書”。在貝多樹葉上寫的佛經。因古代印度用貝葉書寫佛經而得名,又叫貝書。


東齋(zhāi)指淨土院的東齋房。
真源:指佛理“真如”之源,即佛家的真意。了(liăo):懂得,明白。
妄跡:迷信妄誕的事蹟。
遺言:指佛經所言。冀:希望。冥:暗合。
繕性:修養本性。熟:精通而有成。
道人:指僧人重巽。繕:修持。
膏:潤髮的油脂。沐(mù木):溼潤、潤譯。
澹(dàn)然:亦寫作“淡然”,恬靜,沖淡,寧靜狀。
悟悅:悟道的快樂。


賞析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到超師院讀佛經的感受,其主要內容是:清晨早起,他到住地附近一個名叫超的僧人(師)的寺院裡去讀佛經,有所感而寫下這首五古抒情詩,既表達了他壯志未已而身遭貶謫,欲於佛經中尋求治世之道的心境,又流露出尋求一種超越塵世,流連於沖淡寧靜的閒適佳境的複雜心情。

頭四句總說"晨詣超師院讀禪經"。詩人把研讀佛典安排在一天中最寶貴的時刻。"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清晨早起,空氣清新,以井水漱牙可以清心,又彈冠振衣拂去灰塵,身心內外俱為清淨方可讀經。可見用心之虔誠,充分表現了詩人對佛教的傾心和崇信,其沉溺之深溢於言表,不啻教徒沐浴更衣以拜佛祖。

中間四句承上文"讀"字而來,正面寫讀"經"的感想。這裡有兩層意思:前二句"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是說書中真意不去領悟,妄誕之言世所追逐。詩人以自身崇信佛學的正確態度諷喻世俗之佞佛,即對於佛經中的真正本意全然不去領悟,而對於書中一切迷信荒誕的事蹟卻又盡力追求而津津樂道。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末六句承上文"閒"字而來,抒發詩人對寺院清淨幽閒的景物的流連賞玩,到了忘言的境界。這裡也寫了二層意思:前四句寫景,後二句抒情。前四句意謂超師寺院何其幽靜,苔色青青連著翠竹。旭日東昇晨霧滋潤,梳洗青松塗以膏沐。"道人"實指"超師","庭宇"呼應"東齋",既言"步出"則寺院環境盡收眼內,一個"靜"字總括了它的幽靜無聲和詩人的閒適心境。是景物之靜,也是詩人內心之靜。而苔色青青,翠竹森森,一片青綠,又從色調上渲染了這環境的蔥蘢幽深。"日出"照應"晨",緊扣題目,再次點明時間。旭日冉冉,霧露濛濛,青松經霧露滋潤後彷彿象人經過梳洗、上過油脂一樣。這是用擬人法寫青松,也是用"青松如膏沐"進一步寫環境的清新。這就使讀者體會到詩人通過優美寧靜的寺院之景傳達出一種獨特的心境和思想感情。這是"閒人"眼中才能看得出的靜謐清幽之景,抒發的是"閒人"胸中才有的超逸曠達之情。結尾二句意謂寧靜沖淡難以言說,悟道之樂心滿意足。

從章法上看,全詩自晨起讀經始,至末以日出賞景憚悟終,渾然無痕,相映成趣,生動表現了詩人於逆境中讀經養性、追求事理而又超脫塵俗、寄情山水、怡然自適的複雜心境,營造了一種"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幽深寂靜的藝術境界。詩中有禪味而又託情於景,情趣濃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