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雲端的名字,做最親近的事(下)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根據古籍,《雲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相傳存在於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舞容舞步均已失傳,只留下這個美麗的舞名。1973年春天,林懷民以《雲門》作為現代舞團的名稱。這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現代舞團。多年以來,雲門的舞臺上呈現了將近一百五十出舞作。二十多年來,舞團在歐美亞澳各洲兩百多個舞臺上呈現了一千多場公演,以獨特的創意,精湛的舞技,獲得各地觀眾與舞評家的熱烈讚賞。

·流浪者之歌

用雲端的名字,做最親近的事(下)

將三噸半稻穀搬上舞臺

《流浪者之歌》的靈感來源哪裡?

1994年的流浪者之歌,是林懷民在印度的經驗的反射,這是一個悉達多的故事。(改編自黑塞的小說)

印度的旅行對林懷民產生了一輩子的影響。在印度,火車可以慢到11、12個小時,連飛機也可能會慢七八個小時,這與我們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式生活”格格不入。可當他在印度呆了兩個星期後,忽然感受到了自己安靜了——你急什麼?

火車和飛機是一定會來的,急也沒有用。他安靜下來以後,在月臺上讀了很多書;他開始看到世界,看到身邊走過的行人,看到牛在月臺上“便便”;他看到人和動物一起活著,看到階級的差別,看到生老病死在恆河河畔和河裡展開,而生命的遼闊不急於一時。

就像金剛經裡面說的:“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流浪者之歌裡有很多追求道的人,好像在找什麼東西,可到最後是一個很安靜和尚:稻穀汩汩落在一個僧侶的光頭上,就像時光一樣流過。作品最後是有人慢慢地在米上畫圈圈,時間如同停止了一樣。

·行草三部曲

用雲端的名字,做最親近的事(下)

用身體理解書法美學本質

如何想到用抒發作為舞蹈的主題?

《行草三部曲》不是在表現、表達書法,因為人還不是毛筆,作品是從書法的美學、留白、氣韻出發,最重要的是書法裡面的能量的起落。舞蹈課上老師常說:這個姿勢不是死的,而是還在呼吸、還在繼續延伸的。在書法裡也一樣,筆斷意連。

書法家拿著毛筆在跳舞,他手裡的毛筆路線永遠是八字迴轉,如同雲手一樣,走的是圓的路線。

從90年代開始,雲門的舞者在芭蕾舞的現代舞的訓練之外,還會被要求學習內家拳、氣功及太極導引。林懷民從舞者最基本最原始的材料——身體出發做改變,強調吐納和呼吸,這個結果就是讓舞者的動作是一個曲線的發展,書法也是這樣的。


作品片段欣賞

名稱:水月

編舞:林懷民

音樂:選自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 米夏麥斯基演奏

燈光設計:張贊桃

舞臺設計:王孟超

服裝設計:林璟如

介紹:反映了表象與本質,男人和女人的關係,是一支美麗絕倫的抒情作品,在長達七十分鐘的和諧秩序中,讓人經歷了完全不同的時間感受。

https://mp.weixin.qq.com/s/fnZHH3ORRs1WmBS9YuG_-g

名稱:

微塵

編舞:林懷民

音樂:肖斯塔科維奇《絃樂四重奏第八號》

服裝設計:馬可

燈光設計:李琬玲

影像設計:王奕盛

介紹:《微塵》一個直面天災、人禍、戰爭、疾病的作品,題目“微塵”似乎意味著人類的脆弱、無助。舞臺上,舞者在肖斯塔科維奇《第八號絃樂四重奏》摧枯拉朽的音樂中起舞。

https://mp.weixin.qq.com/s/fnZHH3ORRs1WmBS9YuG_-g

名稱:白水

編舞:林懷民與舞者

音樂:艾瑞克•薩提、阿爾伯特•胡塞爾、 扎伊貢、莫里斯•歐哈納、雅克•伊貝爾

服裝設計:馬可

燈光設計:李琬玲

介紹:《白水》是一出愉悅的純舞蹈作品,隱隱呼喚人們腦海中逐漸被數位影像取代的自然風景。動作與音樂暢然和諧,詩意與科技傾軋撞擊。

https://mp.weixin.qq.com/s/fnZHH3ORRs1WmBS9YuG_-g


圖 |網絡整理

此文章引用“藝家之言|和林懷民一起

探尋寶島頂級舞團:雲門的”採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