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读《论语》|“君子”的心胸应该是这样的

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

孔先生说:“君子不是器具。”

换朱熹先生的说法解读就是:器这种东西只有有一用。器与不器则是艺与道的问题。

说点大家都懂的话,那就是你作为一个“青春有你”训练生,是只懂一种才艺还是各项全能。


如此读《论语》|“君子”的心胸应该是这样的

也许是在孔先生周游列国的时候,社会上流行了一种新时尚。这是孔门弟子倡导的礼仪。大家见面问候的时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拱手,然后互问:你器了吗?孔子还讲要游于艺。

这话是也许有点戏谑,可却道出了“不器”在某一时期的历史重要性。

君子不器,体现了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普世情怀。是张载讲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而继绝学,为万世而开太平。”这抱负换来的就是入仕。就是话语权,就是能够反思话语权,就是在芸芸众生里作一个有权威的布道者,让制度成为最好的舞台。

这种不器是一种集体智慧。是在行进中的思索。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压力山大。那么再拓展一下。

古时候,君子是这样的。

《诗经》里的有记述的,君子如圭如璧,赫兮煊兮,是显赫发达的。在《论语》里我们看到的君子是周而不比的胸怀,是坦荡光明的。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君子比做一个科研工作者或是某个领域的“砖家”要难得多。太近乎完美了,这样有修养的人只能是读书人,儒生。


如此读《论语》|“君子”的心胸应该是这样的

君子不器,作为一种曾经读书士子们追求的完美人格的目标,在时间的磨砺下,却是越发地单薄了。

时至今天,君子们正在接受着另一个现实,那就是社会分式精细化导致的专业化与职业化,知识经济,碎片时代,于是很多君子正逐渐放下普世情怀,在求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有那么一段时间,思想家闭嘴,学问家专横,使命感缺失,曾成为那一个时期的流行语。这和孔先生以及朱先生的想法是不是有点出入呢。

但是当灾难来临,那种中国式的担当与抱负,仍然引领着这个时代向前发展。


如此读《论语》|“君子”的心胸应该是这样的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没有哪一个时期是没有思想引领的。纵观天下大势,最终的结局仍然是求同存异,发展全球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还是在自觉地回到古圣先贤的智慧里面去。

可以说,学孔子,不过时,学论语,不过时。学不器的人格,不过时。

我是如此,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干货,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