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孩子不和,到底誰之錯?

老一輩人大多都有多子多福的觀念,前些年,由於計劃生育的原因,讓很多想生二胎卻不能生的家庭留下了很多遺憾。

從二胎政策放開後,周圍多出了很多生二胎的家庭,很多父母都認為,生二胎不為別的,只是想給老大留個伴兒。

以後生活裡遇到事了,兩個人之間能互相照應,也有商量的對象。

但是,父母們在生二胎前,可想過:如何來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需求和利益呢?

很多二胎,為什麼走到最後,沒能成為彼此的伴,反而是"絆"呢?

二胎家庭孩子不和,到底誰之錯?

多子女家庭實錄

在我們村,有一個70歲的孤寡老婆婆,說他是孤寡好像也不合適,因為她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

自幾年前,老人的老伴走後,她一直都是一個人在村裡生活,幾乎沒見過子女回家探望過她。

聽村裡人說起老人年輕時的一些事情:有一回,家裡最小的女兒偷了一個皮蛋,躲在灶房裡吃。

她下地回去正好撞見了,大吼一聲,嚇得孩子下意識地把皮蛋丟進了柴灰裡。

她要求孩子撿起來,不許抹掉灰塵,直接給吞下去,不僅如此,她還叫來其他四個孩子,叫他們把妹妹給綁了。

四個孩子立馬圍過來,年幼的妹妹本能地往外跑,手裡捏著那個吃了一半的皮蛋,慌不擇路時,她把那半個皮蛋往門前的水田裡一扔,繼續向遠處跑去。

作為媽媽的她,在門前指揮著那四個大孩子,硬生生地把小女兒給"押"了回來。

一頓訓斥後,還叫她跳進水田去撈那被她丟掉的半個皮蛋,偌大的水田裡,一個小小的身影,在裡面找了好久也沒找到。

她就端著飯碗坐在門前冷冷地看著這一幕,而此時,其他四個孩子不但不心疼妹妹,

反而大聲叫嚷著:再找不到,你今天就不用吃飯了。

二胎家庭孩子不和,到底誰之錯?

子女不和的家庭,根源在於父母

如果說母子間的緣分只有幾十年,那手足之情應該是一輩子的牽掛,可為何,有些手足卻反目成仇。

就像上面說的那個家庭裡的五個孩子,從童年到中年,他們之間都顯得不太親近。

到底是被欺負的孩子錯了,還是欺負她的其他孩子錯了呢?

也許,錯的根本不是他們,而是他們的父母。

父母用自己偏激的言行去"欺負"一個孩子,其他子女也學著父母的樣子去"施暴"。

可能源於討好父母,也可能是他也曾受到過父母的"欺負",此時那個"施暴者"只想在別人"落難"時發洩一通。

那個曾經被"欺負"的孩子無力反抗父母,但卻會將恨意轉嫁給其他的兄弟姐妹。

二胎家庭孩子不和,到底誰之錯?

有些父母,一輩子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偏心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可能覺得重男輕女、重女輕男的父母並不多。

因為很多父母壓根不覺得自己是偏心的,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在偏袒某一方。

《老師請回答》這個節目裡,有一個11歲的男孩上臺哭訴,他說家裡經常發生不公平的事。

如:家裡只有一根香腸時,那一定會是妹妹吃,作為哥哥的他是沒有的。

他在玩手機時,父母給他定的規則是隻能玩一個小時,多一分鐘都不行,但妹妹,撒個嬌就能再玩很久。

如果妹妹搶了他的玩具,或者是弄壞了他的東西,爸爸也會要求他讓著妹妹,否則就是他不懂事,不懂得謙讓。

更有一次,妹妹撕了他的作業,爸爸竟然說你至於嗎?還反問他是不是作業比親情更重要?

二胎家庭孩子不和,到底誰之錯?

這個11歲的孩子,在家看著妹妹"呼風喚雨",他卻連保護自己作業的權利都沒有。

你讓他去謙讓妹妹,去愛妹妹,去告訴他親情大於大,你覺得他能做到嗎?

很多父母,會覺得謙讓是理所當然的事,大的就該讓著小的,男孩就該讓著女孩。

也有很多父母會格外地喜歡小的那個,但自己卻對內心傾斜的天平渾然不知。

孩子對事情的不公平是有感知的,但由於年齡尚小,他還無法把"討厭的事"和"討厭的人"分開來看,所以他對某件事情的恨意,最終都會轉嫁到對人的討厭中,且很久都不會改變。

二胎家庭孩子不和,到底誰之錯?

孩子間的嫉妒,比你想的要厲害得多

都說血濃於水,每個人天生就喜歡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親近,但與此同時,人也是感情動物,誰對他好,誰對他不好,他也瞭然於心。

但往往,父母的偏心會導致孩子對另一個親人的感情被一樁樁小事給消磨無幾。

父母的偏心,讓孩子之間產生了潛意識裡的嫉妒。

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心理,孩子在行為上的表現就是競爭和羨慕,他會去爭搶東西,會去羨慕對方能得到父母的愛。

此時,父母只需好好地協調一番,事情就能得到解決。

但很多父母,都會不問青紅皂白地去偏袒其中一方,那被冷落的孩子,他的嫉妒心就會升級,就會由潛意識變成有意識的嫉妒。

二胎家庭孩子不和,到底誰之錯?

被嫉妒心左右的孩子,不光想去爭搶東西,還會故意去告狀、去誣陷、去招惹,總之就是要讓對方覺得痛苦,覺得有壓力。

這種"報復式"的快感,讓他們有勝利的感覺,彷彿打敗了對方,自己就能引起父母的注意,也就能得到父母的寵愛。

如果父母長期不公平對待,會讓那個被寵愛的孩子恃寵而驕。

他會潛意識裡認為所有人都要讓著他,但凡有一點不滿意就會大吵大鬧,以爭取"權利"的絕對在握,但也會讓那個被忽略的孩子把嫉妒變成恨意。

手足間的血緣關係和感情,就在這日復一日的嫉妒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們可以對陌生人做到有禮有節,但卻無法和這個愛恨交織的手足一起好好說話。

二胎家庭孩子不和,到底誰之錯?

多子女家庭,父母更應該審視自己

不得不承認,任何父母都是有偏心的,有些愛男孩子,有些愛女孩子,有些愛大的,有些愛小的。

哪怕你表現得再不明顯,哪怕你自己並沒有意識到,你都不可能做到對兩個孩子絕對公平的愛。

所以,如果我們無意識地在心裡喜歡某一個孩子時,一定要有意識地去多關注另一個孩子。

我們生兩個孩子,不一定是讓他們可以做伴兒,而是要讓他們懂得愛與被愛、收穫與付出。

父母有了下意識的愛,就會讓那個被偏愛的孩子更有幸福感,父母做到有意識的關注,才能讓愛的天平公正一些。

其實,這世間哪有哪麼多手足反目的仇人,只不過是父母們偏了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