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襄阳、新城抗元——华夏民族的不朽抗争

忽必烈登汗位后,1264年建都燕京,改年号为至元,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开展对南宋的第二次战役。1267年冬,元军对南宋的襄阳、樊城进行围攻,这两座城池隔汉水对峙,上通秦陇,下控荆楚,是军事重镇。两城被包围达6年之久,多次向临安朝廷求援,把持朝政的贾似道皆置之不理,他排斥忠良,进用群小,权倾朝野,纷更旧法,大买公田,破家者多;又行“推排法”,江南之地,尺寸皆有税,民力困弊。襄阳危急时,贾似道急于起楼阁亭榭,每天淫乐赌博其中,嗜宝玩,斗蟋蟀。


南宋襄阳、新城抗元——华夏民族的不朽抗争


元军增强攻城兵力,堵截南宋的援军,郢州守将、荆湖制置使李庭芝,招募勇士3000人来援。援救襄阳的尚有民兵将领张顺、张贵,他们发船百艘,各船置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乘风破浪,浩浩荡荡而来,径犯重围,转战百二十里,直抵襄阳城下。张顺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身中四枪六箭而壮烈牺牲;张贵杀入襄阳城后,为了与预先约定的郢州援军会合,他带领舟师突围,因汉奸告密,在龙尾洲遭元军阻击,牺牲惨重,张贵身负数十枪,终因力不支被俘,不屈而死。

襄阳与樊城虽隔汉水,但建有浮桥,互通信息,彼此声援。元军水陆夹攻,烧毁浮桥,使襄樊两城的联系中断,并采用发射巨石的机械“回回炮”轰城,樊城先破,守将牛富率兵士百人巷战,身受重伤,以头触柱赴火死;其裨将王福,叹曰:“将军死国事,吾岂宜独生!”随牛富之后亦赴火死。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坚守襄阳的范天顺见大势已去,仰天叹曰:“生为宋臣,死当为宋鬼!”他就在战斗岗位上自缢身死以殉国,朝廷表彰其忠义曰:“功烈虽卑,忠义莫夺。”襄樊保卫战中涌现了很多忠臣义士。


南宋襄阳、新城抗元——华夏民族的不朽抗争


元军占领襄樊后,南宋的防线被突破,湖北各地人民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沙洋守军在王大用领导下,不畏强暴,与元军鏖战,城破,王大用被俘。投降元军的襄阳守将吕文焕,卖身投靠元军,为元军带兵攻新城,遭到迎头痛击,几乎丧命。吕文焕原先根本不把新城放在眼里,以为可不攻而破,岂料新城的守将是随州人边居谊,他原是名将李庭芝的部下,积战功至都统制。咸淳十年(1274 年),以京湖制置帐前都统守新城。他善于治军,统兵有术,对部下的管理得法,极得军心;战守之具,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当吕文焕来攻时,边居谊率舟师拒之,吕文焕不能武力压服,便将在沙洋所斩之首级拿出来威胁招降,被严词拒绝;沙洋俘虏的王大用被迫来劝降,边居谊毫无所动;又将劝降书射入城中,边居谊提出要与吕文焕对话,吕文焕以为边居谊已经动摇,立即驰马至城下,在吕文焕正做着纳降美梦时,城上伏弩乱发,吕文焕被射中三箭,其乘马被射死,左右在慌乱中把他救出。过了两天,守城的总制黄顺出降,回过头劝边居谊投降,边居谊表示了死守新城的决心,并对阴谋叛逃以响应黄顺的一批士兵处以极刑。

吕文焕见威胁利诱毫无作用,指挥攻城。边居谊以火具却之。吕文焕为了效忠其新主子。不惜大批士兵的生命,驱使兵士蚁附登城,边居谊往来督战,战至傍晚,侵汉楼被破,燃起大火,火势迅速蔓延,殃及民居,边居谊坚持战斗至筋疲力尽,投火死。边居谊的英勇壮烈,元朝丞相伯颜亦极为钦佩,后来在他牺牲处立庙纪念他。 襄樊、新城失陷后,郢州都统制赵文义,更戍归,途中与元兵相遇,力战牺牲。其兄赵武义亦在抵抗元兵中战死。兄弟为国捐躯,父子为国献身,这类可歌可泣的壮举众多。


南宋襄阳、新城抗元——华夏民族的不朽抗争


元右丞阿里海牙攻江陵,江陵原恃三海八匮为防,忽遇水涸,元兵乘风纵火,江陵与沙市同时沦陷。阿里海牙随即分兵戍常德,以防附近民族地区之兵抄袭其后路,而以主力攻潭州。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李芾负责保卫潭州,他召募士兵,联络附近的少数民族以为声援,缮器械,峙刍粮,栅江修壁,派兵到湘阴抵御来犯之敌,失败;元军很快包围潭州城,李芾亲自登城指挥,城中百姓不分老弱自动组织起来,协同作战。

军民团结死守苦战达4个月,吴继明自湖北带兵参加了潭州的保卫战,元兵除夕登城,李芾举家皆死,潭州百姓多举家自尽。元军既得江陵、潭州,江西难保,临安危在旦夕。 元军攻城掠地,南宋的守将虽纷纷投降,而其部属多坚贞不屈。元军攻鄂州,鄂州守张晏然降,其部将张山翁被执,宁死不屈;元军至黄州,黄州守陈奕降,其部将米立突围出,坚持抗战,被俘不降而遇害。元军顺江而东,贾似道在朝野压力下,不得已出兵应战,13万人马在池州丁家洲被元军打得溃不成军,贾似道在乱军中被杀。1276年2月,元军进入临安,俘南宋恭帝)及谢、全两太后、大小臣僚北去。临安失守后,各地军民仍继续坚持抗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