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襄陽、新城抗元——華夏民族的不朽抗爭

忽必烈登汗位後,1264年建都燕京,改年號為至元,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開展對南宋的第二次戰役。1267年冬,元軍對南宋的襄陽、樊城進行圍攻,這兩座城池隔漢水對峙,上通秦隴,下控荊楚,是軍事重鎮。兩城被包圍達6年之久,多次向臨安朝廷求援,把持朝政的賈似道皆置之不理,他排斥忠良,進用群小,權傾朝野,紛更舊法,大買公田,破家者多;又行“推排法”,江南之地,尺寸皆有稅,民力困弊。襄陽危急時,賈似道急於起樓閣亭榭,每天淫樂賭博其中,嗜寶玩,鬥蟋蟀。


南宋襄陽、新城抗元——華夏民族的不朽抗爭


元軍增強攻城兵力,堵截南宋的援軍,郢州守將、荊湖制置使李庭芝,招募勇士3000人來援。援救襄陽的尚有民兵將領張順、張貴,他們發船百艘,各船置火槍、火炮、熾炭、巨斧、勁弩,乘風破浪,浩浩蕩蕩而來,徑犯重圍,轉戰百二十里,直抵襄陽城下。張順奮不顧身,勇往直前,身中四槍六箭而壯烈犧牲;張貴殺入襄陽城後,為了與預先約定的郢州援軍會合,他帶領舟師突圍,因漢奸告密,在龍尾洲遭元軍阻擊,犧牲慘重,張貴身負數十槍,終因力不支被俘,不屈而死。

襄陽與樊城雖隔漢水,但建有浮橋,互通信息,彼此聲援。元軍水陸夾攻,燒燬浮橋,使襄樊兩城的聯繫中斷,並採用發射巨石的機械“回回炮”轟城,樊城先破,守將牛富率兵士百人巷戰,身受重傷,以頭觸柱赴火死;其裨將王福,嘆曰:“將軍死國事,吾豈宜獨生!”隨牛富之後亦赴火死。襄陽守將呂文煥投降,堅守襄陽的範天順見大勢已去,仰天嘆曰:“生為宋臣,死當為宋鬼!”他就在戰鬥崗位上自縊身死以殉國,朝廷表彰其忠義曰:“功烈雖卑,忠義莫奪。”襄樊保衛戰中湧現了很多忠臣義士。


南宋襄陽、新城抗元——華夏民族的不朽抗爭


元軍佔領襄樊後,南宋的防線被突破,湖北各地人民為保家衛國,浴血奮戰。沙洋守軍在王大用領導下,不畏強暴,與元軍鏖戰,城破,王大用被俘。投降元軍的襄陽守將呂文煥,賣身投靠元軍,為元軍帶兵攻新城,遭到迎頭痛擊,幾乎喪命。呂文煥原先根本不把新城放在眼裡,以為可不攻而破,豈料新城的守將是隨州人邊居誼,他原是名將李庭芝的部下,積戰功至都統制。鹹淳十年(1274 年),以京湖制置帳前都統守新城。他善於治軍,統兵有術,對部下的管理得法,極得軍心;戰守之具,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當呂文煥來攻時,邊居誼率舟師拒之,呂文煥不能武力壓服,便將在沙洋所斬之首級拿出來威脅招降,被嚴詞拒絕;沙洋俘虜的王大用被迫來勸降,邊居誼毫無所動;又將勸降書射入城中,邊居誼提出要與呂文煥對話,呂文煥以為邊居誼已經動搖,立即馳馬至城下,在呂文煥正做著納降美夢時,城上伏弩亂髮,呂文煥被射中三箭,其乘馬被射死,左右在慌亂中把他救出。過了兩天,守城的總制黃順出降,回過頭勸邊居誼投降,邊居誼表示了死守新城的決心,並對陰謀叛逃以響應黃順的一批士兵處以極刑。

呂文煥見威脅利誘毫無作用,指揮攻城。邊居誼以火具卻之。呂文煥為了效忠其新主子。不惜大批士兵的生命,驅使兵士蟻附登城,邊居誼往來督戰,戰至傍晚,侵漢樓被破,燃起大火,火勢迅速蔓延,殃及民居,邊居誼堅持戰鬥至筋疲力盡,投火死。邊居誼的英勇壯烈,元朝丞相伯顏亦極為欽佩,後來在他犧牲處立廟紀念他。 襄樊、新城失陷後,郢州都統制趙文義,更戍歸,途中與元兵相遇,力戰犧牲。其兄趙武義亦在抵抗元兵中戰死。兄弟為國捐軀,父子為國獻身,這類可歌可泣的壯舉眾多。


南宋襄陽、新城抗元——華夏民族的不朽抗爭


元右丞阿里海牙攻江陵,江陵原恃三海八匱為防,忽遇水涸,元兵乘風縱火,江陵與沙市同時淪陷。阿里海牙隨即分兵戍常德,以防附近民族地區之兵抄襲其後路,而以主力攻潭州。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李芾負責保衛潭州,他召募士兵,聯絡附近的少數民族以為聲援,繕器械,峙芻糧,柵江修壁,派兵到湘陰抵禦來犯之敵,失敗;元軍很快包圍潭州城,李芾親自登城指揮,城中百姓不分老弱自動組織起來,協同作戰。

軍民團結死守苦戰達4個月,吳繼明自湖北帶兵參加了潭州的保衛戰,元兵除夕登城,李芾舉家皆死,潭州百姓多舉家自盡。元軍既得江陵、潭州,江西難保,臨安危在旦夕。 元軍攻城掠地,南宋的守將雖紛紛投降,而其部屬多堅貞不屈。元軍攻鄂州,鄂州守張晏然降,其部將張山翁被執,寧死不屈;元軍至黃州,黃州守陳奕降,其部將米立突圍出,堅持抗戰,被俘不降而遇害。元軍順江而東,賈似道在朝野壓力下,不得已出兵應戰,13萬人馬在池州丁家洲被元軍打得潰不成軍,賈似道在亂軍中被殺。1276年2月,元軍進入臨安,俘南宋恭帝)及謝、全兩太后、大小臣僚北去。臨安失守後,各地軍民仍繼續堅持抗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