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為什麼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在古代,由於地理阻隔,嶺南地區人口稠密度低,所以即使嶺南地區從秦漢時期就已經得到了大力開發,但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都遠不及中國的其他地區。

直到隋唐時期,由於科舉制度的出現,在嶺南地區文人舉子不懈的努力之下,才得以改變嶺南地區長期落於人後的尷尬境遇。在這些文人舉子當中,有一人超類拔萃功莫大焉,因此被譽為“嶺南第一人”,他就是張九齡。

張九齡為什麼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張九齡是歷史上第一位出自嶺南地區的宰相,開嶺南從政之先

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十二月,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張九齡拜相,任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由此歷史上第一位“嶺南宰相”誕生。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唐玄宗李隆基因為受李林甫的讒言所惑,張九齡的宰相之位被罷免。

張九齡雖然實際任職宰相只有不到三年的時間,但其可大書特書的政績卻有不少。

維穩朝局

當時武惠妃仗著唐玄宗的寵信,想要廢掉太子李瑛,張九齡堅決反對。

張九齡為什麼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武惠妃秘密派遣自己的心腹宦官牛貴兒勸道:“自古有廢就有興,張公如果支持廢掉太子,這宰相之位嘛,娘娘可保張公久坐”。

張九齡斷然呵斥道:“朝堂之事哪有後宮參預的資格!”。

於是連夜上奏唐玄宗,唐玄宗知道後大為感動。

在張九齡極力維護之下,武惠妃的陰謀被挫敗,太子地位因此得到了穩固,整個大唐的政局得以穩定。

可惜在張九齡罷相後的第二年,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武惠妃沒有了阻礙,她與駙馬楊洄一起設計陷害太子李瑛成功。

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最終太子李瑛與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一起被廢為庶人並被賜死,民間因為其三人之冤,稱之為“三庶人”,這就是聞名天下的“三庶人案”。

唐玄宗為平衡朝局,立三子李亨為太子,致使李林甫、楊國忠先後與太子李亨結為政敵,唐廷開始了長達17年的政治內耗,這為安史之亂的發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環境。


張九齡為什麼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慧眼識亂

張九齡很早就發現安祿山心懷不軌,力諫唐玄宗處死安祿山。

安祿山初來長安時,還只是一個幽州偏將,就驕縱的不得了。張九齡見到安祿山後對同僚裴光庭說:“將來禍亂幽州的,必定是這個胡人”。

數年後,安祿山因為延誤軍機導致幽州節度使張守珪討伐奚族和契丹失敗,張守珪把安祿山押送至長安問罪。唐玄宗從輕發落,免去了安祿山的死罪,張九齡堅決反對。

張九齡為什麼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張九齡上奏唐玄宗道:“過去穰苴出師,斬殺誤期的莊賈;孫武訓練士兵,斬殺不聽令的宮嬪;如今張守珪行令軍中,而安祿山不聽號令,不宜免死。”

唐玄宗沒有理會張九齡的建議,執意要赦免安祿山。

張九齡親自面陳唐玄宗說道:“安祿山狼子野心,貌有反相,臣請陛下即刻斬殺,以絕後患!”

唐玄宗怒斥道:“張九齡你不要效仿王衍識石勒的事來枉害忠良!”

最終唐玄宗沒有聽取張九齡的意見,安祿山還是得到了赦免,安然返回幽州。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被迫前往蜀地避難。


張九齡為什麼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唐玄宗在成都回憶起這段往事時,不僅潸然淚下,悔不當初,派使者前往韶州祭掃張九齡的墓,還贈厚禮撫慰其家屬。


曲江風度

張九齡擔任宰相時,開元盛世承平日久,唐玄宗已經開始享樂怠政,恰逢天長節,百官同僚送給唐玄宗的大多是是奇珍異寶,只有張九齡送給唐玄宗的是書。

書名《千秋金鏡錄》,共五卷,講的是古今興廢之事,這是勸唐玄宗勵精圖治,不要怠政。唐玄宗也是明君,先是一愣,然後重賞張九齡。

張九齡為什麼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張九齡除了擅長規諷進諫之外,還擅長引薦人才。當時中書侍郎嚴挺之、尚書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盧怡都是張九齡推薦的,而且這幾人都是國家的棟樑之才,張九齡與他們亦師亦友,傳為佳話。

正因為張九齡如此賢良,在張九齡罷相之後,奸相李林甫每次推薦公卿時,唐玄宗一定會問:“你所推薦之人,節操可否比得上張九齡嗎?品格可否比得上張九齡?度量可否比得上張九齡?”

從此天下皆知張九齡是唐玄宗心中衡量官員的標準,於是在大唐颳起了爭相模仿張九齡的潮流,因為張九齡是韶州曲江人,於是世人稱呼這種潮流為“曲江風度”。

張九齡為什麼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張九齡於開元末年去世後,大唐進入天寶年間,由於朝局混亂不堪,人們倍加思念與敬重張九齡這位開元名相,尊稱他為“曲江公”而不直呼其名。由此可見,張九齡在唐朝的影響力有多大,後世將他與姚崇、宋璟、張說並稱為“開元四大名相”。

《新唐書•張九齡傳》:“開元后,天下稱曰‘曲江公’而不名雲。”

在“曲江公”和“曲江風度”強力的影響下,嶺南地區的文人舉子們因此蒙受蔭澤:


張九齡為什麼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17歲的廣東封川縣人(今廣東肇慶市封開縣)莫宣卿,於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高中狀元,嶺南第一位狀元就此誕生,同時莫宣卿還是大唐科舉史上最年輕的狀元;


廣東連州人(今廣東清遠連州人)劉瞻,於唐懿宗鹹通九年(公元869年)拜相,成為嶺南地區史上第二位宰相。

所以說張九齡開嶺南地區從政之先。



張九齡開鑿了“古代版的京廣線”,開嶺南交通之先

“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張九齡早在1300年前就明白,當時張九齡每次從長安返回嶺南,必須要經過大庾嶺梅關道,梅關道有“人苦峻極”之稱,交通極為不便。

張九齡為什麼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那個時候張九齡還沒有拜相,但已經深得唐玄宗的信任,於是他直接上書給唐玄宗請求開闢大庾嶺“梅關古道”。唐時海上絲綢之路已經得到開發,嶺南地區因為海貿經濟而日漸繁榮,所以改善南北交通,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工程。唐玄宗深思熟慮後,同意張九齡所請並任命張九齡為工程總管。

張九齡欣然領命,不辭辛苦,與工匠一道披荊斬棘,開鑿道路,最終“梅關古道”修成,長達十幾公里,路寬十幾米。“梅關古道”可任由大型商隊馬車穿過,道路兩旁都植滿綠樹以為路標,夜間也可以通行而不迷路,張九齡為此還專門撰寫了《開鑿大庾嶺路序》一文。

張九齡為什麼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大庾嶺“梅關古道”的修成,不僅讓張九齡往返長安與嶺南更加便利,也讓南北交通大為改觀,此後歷朝歷代莫不由“梅關古道”出入嶺南地區進行貿易往來,因此後人將大庾嶺“梅關古道”譽為“古代版的京廣線”,它極大地改變了嶺南地區的交通面貌且促進了嶺南地區的經濟發展。



張九齡是嶺南文學的開山鼻祖,也是唐朝詩壇的奠基人,開嶺南文化之先

嶺南名家清朝人屈大均在論及嶺南詩歌的兩大流派時,曾說:“粵人以詩為詩,自曲江始;以道為詩,自白沙始。”

這裡面開創嶺南詩歌之先的“曲江”,指的就是張九齡。

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張九齡最讓我們熟知的身份是詩人。他的詩作《望月懷遠》中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流傳千古,至今我們都耳熟能詳。

張九齡為什麼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唐詩三百首》中也收錄了張九齡的不少詩作,如《感遇十二首》、《晚霽登王六東閣》、《湖口望廬山瀑布泉》、《詠燕》、《賦得自君之出矣》等等,熟悉唐詩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

更主要的是,張九齡的“雅正沖淡”的“曲江之風”啟迪了孟浩然與王維,為山水田園詩派的開創奠定了基礎。孟浩然的一句“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不僅成就了張九齡也成就了自己,《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為山水田園詩派的傑作。

張九齡除了詩歌之外,文章也相當出眾,早年間就得到了一代文宗張說的推崇,晚年有《曲江集》二十卷流傳後世。

後起的嶺南文人,如宋代餘靖、元末南園五子、明代南園後五子、明末清初的嶺南三大家以至清代的黎簡、宋湘,在他們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地都可以窺見到“雅正沖淡”的“曲江之風”,這是嶺南文學的獨特風格。

張九齡為什麼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綜上所述,這就是為什麼張九齡被譽為“嶺南第一人”的原因。


【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評論與關注,我是羚羊飛渡,中簡堂歷史文化交流群領頭羊,擅長隋唐五代史。中正簡素,立志弘揚歷史文化,羚羊掛角,多元角度解讀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