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乞丐丐幫,從打狗棍說起

六七年前,一部電視連續劇《打狗棍》風靡全國,劇中主人公戴天理(巍子飾)無意中得到“打狗棍”,成為熱河杆子幫的首領,演繹了一段杆子幫反鴉片、反侵略的愛恨情仇。在清代北京乃至華北地區,說起“杆上的”“大杆”,大家心領神會,那是乞丐幫會及其頭領的專有名詞。一般人的“打狗棍”,在丐幫那裡成為權力的象徵,因此別小看這根漆成紅色的木棍,誰擁有了它的支配權,誰就是丐幫裡操乞丐生死予奪大權的“小皇帝”。

​中國清代乞丐丐幫,從打狗棍說起

電視連續劇《打狗棍》劇照

01 乞丐的產生及根源

乞丐,即以討要食物錢財為生的人,這種稱呼最早出現於北宋時期李昉等所編輯的《太平廣記》。

乞丐的產生不晚於文明社會,古代名人如伍子胥、百里奚、晉王室公子重耳、齊國名相管仲等都有乞食經歷,記載散見於《左傳》《戰國策》《史記》等歷史文典之中。當然,這只是那些仁人志士度過難關的權宜之計,但從側面說明,個體乞丐的存在已是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

貧困是乞丐產生的首要社會根源,萬不得已誰願意放下尊嚴乞討?!古代旱災、水災、蝗災、疫情等的天災,加上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殘酷統治的人禍,成為乞丐氾濫的助推器;差別與不公平,是乞丐衍生的溫床。

​中國清代乞丐丐幫,從打狗棍說起

《射鵰英雄傳》丐幫幫主黃蓉劇照

久而久之,乞丐的社會現象演化為文化現象,乞丐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人生態度、信仰習俗等乞丐亞文化與其他三教九流文化一起逐漸融入社會,得到社會認同,併成為一些人的精神寄託,“另類”乞丐應運而生,也為丐幫橫空出世奠定了文化基礎。

02 丐幫的產生

各自為戰的乞丐,在行為方式、生活方式、語言風格、人生態度、價值取向、處世哲學與信仰追求相同或相近的亞文化影響下,形成有組織的丐幫群體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因此,我們可以說,丐幫產生以共同目標、共同利益、共同活動為基礎。

據記載,兩宋時期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轉型時期,其商品經濟發達,城市生活豐富,各種社團不斷湧現,丐幫也大體形成於該時期;丐幫在元朝得到快速發展,但仍以地域性群體為主體;丐幫真正的發揚光大,迅猛發展,是清朝中後期至近代的事了,此時的丐幫文獻記載已是遍地開花。

​中國清代乞丐丐幫,從打狗棍說起

比較有代表性的丐幫,有北京的黃杆子藍杆子、江西的“邊錢會”、湖南的“紅黑會”、贛閩浙三地交界處的“花子會”等。

03 清朝丐幫的分類

丐幫,顧名思義,乞丐為其主要成員,乞討為其主要活動,但因組織方式、活動目標、行為規範等的不同,丐幫又可大致分為如下三類:

民間型:由民間自發組織而成,成員以普通型乞丐為主,是一種典型的初級群體。

該類型丐幫組織以情感和類親屬關係為紐帶,結構鬆散,只有約定俗成,沒有清規戒律,遍現於清末民初之時,規模很小,不成氣候,但名目眾多。

​中國清代乞丐丐幫,從打狗棍說起

官辦型:屬於官辦救濟組織,以普通乞丐和殘疾乞丐為主。清末民初,“乞丐處”“養濟院”等均屬此列。

社團型:主要形成於清代,主要成員為社會遊民,組織方式相當於會黨,已不滿足於乞討,類似於《水滸傳》所描述的一百單八將的所作所為。

04 清代乞丐社會問題應對策略

在中國古代,歷朝的統治者也已意識到乞丐痼疾,制定相應的“善政措施”進行撫卹或管制。如明朝的“養濟院”機構,用來收留社會上的那些孤、獨、鰥、寡者, 當於現代的養老院,但規模微乎其微,杯水車薪,至清代才真正有所作為。

​中國清代乞丐丐幫,從打狗棍說起

《射鵰英雄傳》丐幫幫主黃蓉劇照

清代保甲制度

根本目的不是濟貧,而是安撫民心,防止遊民問題引發社會動盪。具體措施是由丐頭管理乞丐,並登記在冊,丐頭與衙門各執一冊,丐頭對乞丐所有行為負全責。更奇的是,在冊的乞丐人手一個腰牌,可能是現在身份證的雛形,姓名年齡甚至有無鬍鬚記錄一應俱全,可謂完美。

正因為太完美了,才過於理想化,導致無法完全付諸實施,被後代學者戲稱為“中國式的烏托邦”。但保甲制度功不可沒,後來的官辦型丐幫組織能得到官府的默許與資助,得益於保甲制度的機制。

​中國清代乞丐丐幫,從打狗棍說起

養濟院

同明朝“養濟院”,用於照顧“鰥寡孤獨廢疾”,所不同的是範圍更廣,各縣大都設有。17世紀後期,有部書專門用來指導縣令為政的,名《福惠全書》,其中記載:

“今各州縣,俱設有養濟院,凡孤貧,俱設有布花口糧,使其棲止衣食,各得其所,朝廷之恩澤至渥也。”

但在清朝,規定歸規定,執行是另一碼事了。

“往往州縣、養濟院傾圮廢而不葺,孤貧多寄跡城門荒廟。口糧布花不按名支給,每致克滅正額,斃於飢寒,殊非仰體皇仁俯憐窮阨之心矣!”

養濟院的有名無實,讓丐幫有了形成與發展的客觀基礎。你官府力度不夠,我們無助的遊民就自發地結成丐幫抱團取暖;你官府或當地士紳階層許可默認,我下層丐幫就半官半民,還能從你官府那裡領取一定的活動經費;為了生存與發展,丐幫向當地商民收取保護費;保甲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維繫了乞丐們有組織的乞討活動。

​中國清代乞丐丐幫,從打狗棍說起

05 童童結語

乞丐丐幫屬於歷史的範疇,它隨著文明時代的產生而產生,也隨著文明的演進和社會的發展而消亡。解放後,特別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蒸蒸日上,乞丐現象已然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