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新西蘭(2)宅家第一天

排版:Elaine


上集:


說起來,最近主動或被動的加了一些群。

比如因為考慮限制出行了,有不少華人物流公司開的送菜送米群。雖然我已經備了足夠的東西(說這話時還是有點心虛的,三個小孩一天能吃得你懷疑人生),但萬一不夠呢?萬一不止4周反而會更長呢?所以我也加了一個群。

晚餐時,老婆說豆花周(新西蘭本地賣豆製品和熟食的華人連鎖店)也建了個群,要不要加進去?我想了想,加吧。因為今天孩子們喝洋人的豆奶時,老大說口感沒有中國豆漿好,老二直接說洋人豆漿就像UPGO(本地一個兒童液態軟包早餐)。另外,豆乾雖然買了幾包,但肯定撐不到4周的,加吧,有備無患。


延伸閱讀《 》系列


也有一些群,雖然有人多次邀請我還是沒有加。這類主要是聯防群。我能理解一些人的想法,最近不少自媒體(包括本地的)發文的標題看著確實讓人害怕,讓人感覺這一lockdown了,治安大亂,華人人人自危了。這個副作用就是,今天我一下子多了好多朋友關心和問候,我也得一一解釋,目前一切都還好。

新西蘭的lockdown意味著大家都呆在家裡,除了去醫院,超市,加油站等少數政府允許去的地方(新西蘭Lockdown期間問題一覽表),大家都得呆家裡,賊也如此。再說了,如果能冒著疫情的風險還要出來搶東西的賊,也是真的蠻可憐的,能給點就給點吧。再說了,新西蘭法律也不允許對入室搶劫的賊進行人身傷害的。

最近我也退了一些群。有一些我很少看,也幾乎沒有太多交際,偶爾翻一下而已。最近幾個月來,因為疫情,因為中美外交糾紛,因為新西蘭總理口誤,因為戴不戴口罩,因為新西蘭政府關門早晚,不少群裡討論得“火熱”。如果單純是討論,有理有據的說,那也就罷了,可不少討論其實最終演變成了吵架和謾罵。雖然我參與討論的群不多,但為了眼不見心不煩,也退了一部分群。

疫情下的新西蘭(2)宅家第一天

我突發奇想,是不是可以嘗試建一個“好好說話不吵架”的群?

說實在,我對建微信群是有壓力的。雖然目前我的公號和頭條合計有近3萬的關注,但我一直都對建群有忌憚。因為就各個微信群和朋友圈來看,華人整體來說挺不容易好好說話。講著講著先是會跑題,從一個事情跳到民族立場,政治制度,文化背景,乃至信仰,最後就容易吵起來。我建的唯一一個群還健在,那就是關於如何種苦瓜的群。但群主的事早就交給我爸和各位群友民主管理去了,雖然有500人,但目前運轉良好,是個很純粹的種植群。

建群,首先可能要想想我們討論的目的是什麼?是僅僅為了言語上戰勝別人,發洩一下自己的情緒,還是為了釐清自己對一個事情的看法,又或者是為了尋找一個問題的答案,為了促進這個社會往哪個方向去改善?不同目的都會影響到你在討論中的參與程度和方式。

其次,討論得就事論事,討論需要更聚焦一些。比如你得確定知道雙方討論的議題是什麼?那麼在討論中參與的人都要明確在這一點上,而不是隨意發散。如果在說新西蘭封關早還是晚了,那麼就談這個問題,拿出數據來分析,對比,而不要扯到發錢給福利對不對這樣其他的問題。

再次,討論要允許異議的存在。在討論中要允許他人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個問題,因為每個人的認知不同,肯定會有不同的觀點。這種討論是讓大家都能獲益的,因為你能看到和聽到自己想不到的角度,就如透過一滴水看到了七彩光芒,參與者能夠獲得新的啟發和理解。

再次,討論中需要給與更多的論據為支撐。單純的情緒式宣洩那不是討論,而且因為火藥味很濃,容易引起語言暴力和衝突。說白了,你拿出一個觀點的同時需要思考過,因為你要為此負責任並接受挑戰。論據是個有挑戰的部分,你不能隨便網上拿個七拼八湊的網文就做論據,除非他引用了權威的信息來源。

疫情下的新西蘭(2)宅家第一天

昨天的文《 》發出去後,有朋友提醒我,當這種群主容易失去朋友哦。我也知道建立這樣的群很有挑戰性,但在新西蘭這舉國閉門不出的四周裡,我覺得就當一個小小的嘗試好了。但怎麼建這個群呢?

我想了想,首先得是願意交流和表達的,所以除了極少的幾位我主動邀請的,其他都採取自願報名的方式。其次需要是能理性思考和討論的風格,所有我要求每位自願報名的轉發幾個文章給我看看,觀點可以不一樣,但如果平時閱讀的都是那種流量收割文(無論極左極右,其實都有這種文),大概率也是無法參與討論的。最後,討論群的人數也不能太多,否則討論秩序會很難維持,我暫定為30人(目前已滿)。

昨晚10點拉群后,討論就比較激烈。討論總體來說比較理性,沒有出現任何人身攻擊,這個是我的底線,出現這種絕對剔除。目前主要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同時討論了多個話題。這個主要是我的責任,不是群友跑題,而是大家屬於建群初期的隨意聊天階段。其次是偶爾有談敏感話題,我有過幾次提醒,咱們重點討論新西蘭的議題,不要過多牽涉中國互聯網的限制內容,這不是軟不軟骨頭的問題,而是沒必要,因為結果大家都知道,那就沒法好好聊大家想聊的事了。

疫情下的新西蘭(2)宅家第一天

從昨天到今天還有很多人要加入群,但很遺憾目前已經滿了。我也只是在嘗試而已,人數更多我覺得管理起來比較困難。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你可以繼續加我微信(2516109,備註:好好說話),按要求(轉發幾篇能代表你的觀點的文章,或幾個你常讀的微信公號給我)提出申請。如果到了比較合適的時候,我會微信發通知另外建群供你們交流討論。

很多加我的朋友和我說了很多自己近期微信群和朋友圈的委屈,我感謝你的信任。但我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小小的微信群也不能解決你全部的困惑,它只是一個平臺,決定這個微信群是否能夠“好好說話不吵架”其實並不僅僅取決於群友,更取決於你自己。我們很多時候可能放大了別人的錯誤,卻看不到自己內心的驕傲和自大。我說這話其實也包括自己。對於暫時沒有入群的朋友不用遺憾,我定期都會把群裡的討論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最後說說疫情裡的生活吧,

昨天文末我做了一個小小的投票


疫情下的新西蘭(2)宅家第一天

對於完全沒有囤貨的朋友,提醒大家出去的時候還是做好防護。目前超市都還是開放的,其實人並不多,也都保持排隊的距離。另外一次多買點,除了生鮮食品,也買點Longlife的食品,如奶粉和罐裝食品等,雖然營養可能差一點,但可以儘量減少外出購物的次數。

有小孩的,可以讓他(她)和同學視頻聊聊天,小孩子還是需要一些社交的。此時此刻,我家三個孩子就在和同學隔著pad聊天,我能聽到她們很開心。我們還是按照學校的生活節奏,每天9點開始自己學習,中間有morning tea,lunch和afternoon tea。

疫情下的新西蘭(2)宅家第一天

新西蘭的疫情主要還是輸入型,但肯定也存在社區傳播了,這也是政府採取馬上關門居家隔離政策的原因。但新西蘭的人口密度很低,大家基本都是住在400-500平米佔地的獨棟或聯排house裡。如果說之前有社區傳染,那麼現在它的傳播途徑基本切斷了。

現在主要可能的擔心就是持續的輸入,這個沒有辦法。因為新西蘭並不能將自己的公民(新西蘭護照)和居民(他國護照但持有新西蘭居民簽證,俗稱綠卡)拋棄在海外。只要還有航線,只要他們所在的國家還允許飛,新西蘭都會歡迎他們回來。即便有些人長居海外,並不為新西蘭納一分錢的稅,他們還是新西蘭人,還是Kiwi。但窗口已經在逐漸關閉了,澳洲昨天就禁止公民和居民出境了。

疫情下的新西蘭(2)宅家第一天

接下來新西蘭的挑戰就是,如何將已經入境的人員和社區感染的人員甄別出來,輕症居家隔離,重症留院到負壓病床救治,新西蘭目前確症200多例,但重症目前很少,但已經準備了負壓病房280間。我對接下來的局面是持積極態度的。

但我對這個世界的疫情卻是有點擔憂。因為有不少發展中國家是沒有財力,人力和醫療資源面對衝擊的,這場疫情對世界的傷害必然是沉重的。新西蘭這樣自然資源充沛,社會發展水平相對高的國家,可能不用擔心未來,但很多國家卻未必可以如此從容。

比如因為疫情影響了全世界的糧食生產,這個世界會怎樣呢?畢竟當所有的需求都可以放下的時候,食物和淡水必然是清單上最後的幾項。我建議人口密集的國家,適當囤一些糧食真的很有必要,不要到了搶購的時候才焦慮。我希望我的擔憂是多慮,一切都可以儘快的恢復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