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一個國家的記憶 讀書筆記(8)

《德國---一個國家的記憶》的作者是大英博物館前館長,英國著名藝術史學者尼爾•麥格雷戈。本書以大量的珍貴圖片串連起德國政治、文化、藝術等數百年曆史變遷。這些圖片包括建築、雕塑、繪畫、瓷器、啤酒、香腸、汽車、貨幣等等無所不包。作者學識淵博,筆調深沉,本書十分耐讀。


德國 一個國家的記憶 讀書筆記(8)


令德意志民族引以為豪的“日耳曼”精神,其堅韌勇敢的另一面是好戰與殘暴。從公元911年德意志王國建立到962年神聖羅馬帝國誕生,從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再到1990年東西德合併,當今德國的面貌是在侵略與被侵略、分裂與統一的戰爭硝煙中一步步浮現和清晰起來的。

作者說,好在關於德國人的所作所為及所經所感,還存在著大量而又普遍的共同記憶。而本書的目的,正是通過講述其中的一些,使讀者感同身受,進而引發共鳴。這倒不是說,本書會在任何一種意義上成為一部德國史,實際上也不可能如此。本書只是試圖通過各式物品與建築,眾多人物與場所,去探索德國現代國家認同在形成過程中的絲絲縷縷。


德國 一個國家的記憶 讀書筆記(8)


德國 一個國家的記憶 讀書筆記(8)


古登堡聖經第二卷首頁 美因茨,1455年。古登堡·約翰尼斯是機械印刷術的發明者,他一生共印刷聖經180本,完整保存於世的有48本。德國人古登堡發明的機械化印刷術,標誌著現代書籍的誕生,同時也意味著現代歷史的開始。古登堡印刷術的發明大大加速了知識的生產與傳播,正是由於在此基礎之上印刷業的普及,60年後的馬丁·路德才有可能掀起浩大聲勢的宗教改革,進而改變了整個歐洲文明的進程。


德國 一個國家的記憶 讀書筆記(8)


日耳曼傳統,是始終維繫德國身份和民族記憶的強大精神力量。德法兩國是歷史宿敵,它們之間的分歧不僅在於政治和經濟利益上的衝突,更在於文化分歧:德國是日耳曼民族和新教國家,而法國人則認為自己更多繼承了古希臘-羅馬文明,主要信奉天主教。所謂日耳曼人,是指生活在特定區域內講德語的人。羅馬歷史學家坨西耶在其公元1世紀末的歷史著作中,將這片特定區域第一次明確劃分為北臨大海、南至多瑙河、西接萊茵河、東臨維斯圖拉河的一片土地。“日耳曼人”在拉丁語中是germanus,在英語中是german,意為“擁有同一祖先和根系”。由此可見,古代日耳曼人十分重視種族和血統的純正性。這種強化意識是德意志民族認同最不可動搖的根基。


德國 一個國家的記憶 讀書筆記(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