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爱角度切入,看小人物在荒诞黑暗中的三重自我救赎

“当你看过一千部以上的电影,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

《误杀》|从父爱角度切入,看小人物在荒诞黑暗中的三重自我救赎

电影《误杀》改编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于今年上映,是由新人导演柯汶利执导,肖央领衔主演的一部犯罪悬疑片。

电影中,肖央突破原先的喜剧形象,饰演了一名沉着冷静,和警察斗智斗勇的小人物李维杰。在得知妻子为保护女儿不被欺负,和女儿一起误杀了警察局长的儿子后,为了帮助她们成功脱身,帮全家人制作了一个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成功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李维杰在剧中作为一个资深影迷,最经典的台词便是“当你看过一千部以上的电影,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于是他运用自己看过的电影,采用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将不同的声音,画面剪辑到一起,并让画面中的这些人为他们作证,制作了一个连警察都找不到漏洞的完美不在场证明。

电影最后,当警察局长为了找到儿子素察的身体,挖开华人的祖坟却一无所获时,激起了当地华人的强烈抗议,并引发暴乱。最终影片以李维杰向警察自首,暴乱结束为结局。

浅析这部电影,我认为这部影片不仅只是一部烧脑的悬疑片,从父爱的角度出发,这部影片至少包含了三重救赎的意味在其中。

《误杀》|从父爱角度切入,看小人物在荒诞黑暗中的三重自我救赎

第一重:帮妻子女儿隐藏误杀真相,制作完美不在场证明

影片的一开始,李维杰的大女儿平平要参加夏令营,李维杰因此和她在饭桌上产生矛盾,平平愤然离席。从这一场景可以看出,李维杰和青春期的女儿平平关系比较紧张。

后来平平参加夏令营,被素察等人强奸并拍下视频,素察用视频威胁平平,平平妈妈为了保护平平和素察发生争执,母女二人在激烈的争执中将素察误杀。慌乱之下妈妈拖着素察将他埋在院子后面的坟墓里,这一幕被醒来小女儿安安看见。

此时,李维杰正在另一地看泰拳比赛,场上的两个人也在激烈地打斗,两方场景交相呼应,直到妻子给他打来电话,了解此事后,他为了妻子女儿能够活下去,利用自己看过的电影为全家人设计了一个完美不在场证明,并团结全家人,成功躲过了警察一轮又一轮的盘问。

影片中,李维杰的妻子在素察被误杀后曾想过报警,但李维杰阻止了,认为她们杀了警察局长的儿子一定没有活路甚至连坐牢的机会都没有,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警察在普通民众心中的形象,警民关系较为紧张,也为后来的暴乱埋下了伏笔。

女儿和妻子被人欺负时,李维杰因为出差不在她们身边,从心理层面来讲,李维杰对于他们是愧疚的。这时候他团结全家人的力量,以一己之力为整件事情出谋划策,并销毁素察停在他们家门口的汽车,既是为了保护女儿,也是弥补自己作为丈夫和父亲,在妻子女儿受到伤害时没有保护好她们的愧疚之心。

这一层面的救赎,从心理意义上来讲,是对父女之间关系的救赎,既呼应了开头平平和李维杰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呼应了结尾处李维杰的独白:

小时候你总是很粘我,但长大后不知什么时候就变了,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亲近,我始终找不到靠近你的办法,没想到如今让我们父女关系拉近的竟是这种方式。

《误杀》|从父爱角度切入,看小人物在荒诞黑暗中的三重自我救赎

第二重:避免让妻子女儿受到二次伤害,任由素察真正死亡

影片中,李维杰最后向警察局长道歉时说:“我没能让妻子女儿不受到伤害,我能做的就是不让他们再次受到伤害。关于这件事,我也很抱歉”。李维杰之所以感到愧疚,其实是因为他知道素察没死,但是却选择让他在棺材里活活闷死。

所以,最后真正杀害素察的并不是李维杰的妻子和女儿,而是他。这也呼应了影片一开头,李维杰在开场时所勾画的电影剧情,他最后闷死在棺材中,而素察便是在棺材中被活活闷死的。

其实对于素察的假死,影片中早有暗示,除了开头李维杰勾画的电影剧情外,还有李维杰在观看拳击比赛时向旁人介绍,人在遭到重击时可能会因为窒息而“吞舌昏迷”,为后来素察在棺材中的觉醒做了铺垫。而安安吃饭时用餐具在桌子上划痕,也并非淘气,而是在模仿妈妈挖坟,此时李维杰听到那个声音时脑子里想起的是素察抓棺材的声音,所以制止了她。

李维杰明明知道素察没死,但依旧放任他被活埋致死,是因为他知道,如果素察不死,他的警察局长妈妈和有权势的爸爸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到时他们一家人都会被伤害。

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再次杀死素察,让他真正死亡,永远消失,他的妻子女儿才不会受到二次伤害。

如果第一次帮助妻子女儿做完美不在场证明是为了保护他们和弥补自己对于她们照顾不周的愧疚之心,那么让素察被活埋致死,保护妻女不受到二次伤害则是他在努力尽到做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的责任与义务。

这一层面的救赎主要体现为他对于自我角色的意识觉醒,他在素察死后将尸体埋到了另一个地方,并没有告诉妻子和女儿,而是选择独自承担这一切。

电影最后,当警察局长带着人来挖尸体时 ,妻子女儿一脸惊慌,他则一脸淡定,因为他早已瞒着她们将尸体转移了。这是他留给家人的最后一道保障。

正如电影中李维杰对妻子的深情告白:“我没什么能耐,不能给你们更好的生活,唯一能做的便是挡在你们前边”

《误杀》|从父爱角度切入,看小人物在荒诞黑暗中的三重自我救赎

第三重:普世价值之上的自我救赎

李维杰虽然在剧中模仿电影中的场景为全家人制作了完美不在场证明,连警方都找不到证据证明他们有罪。在司法程序上虽然赢了,但是他最终无法骗过自己的良心,在告诉警察局长夫妇素察已死后,自首了。

虽然在大费周章后还是不免坐牢,但这一次却是李维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在电影中李维杰的救赎之路和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意象“羊”始终连在一起。几乎每次关键时刻,影片中都有羊的出现。

羊在这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五次:

第一次,李维杰回家路上,路遇僧人带着几只羊经过,他停下来,僧人给他布施(无罪的羊);第二次,他销毁素察的跑车时,羊作为唯一的目击者看见了他(知道他有罪);第三次,李维杰和他的朋友惹怒桑坤,桑坤却朝羊开了一枪(替罪羊);第四次,警察局长带人来挖尸体时,挖到了那只“替罪羊”;第五次,李维杰决定自首时,寺庙里响起了忏悔的钟声,一只羊从他面前跑过(洗清罪恶的羊)。

影片正是通过“羊”来暗示剧情里人物的命运变化,“羊”不仅仅作为替罪羊,也是代表影片里的无数小人物本身。《误杀》的英文名翻译为《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指的是没有牧羊人的羊,这里的牧羊人指的是当权者,羊指的是平民。羊毕生追求的便是有草吃,无意管谁在他们身上褥羊毛,但当当权者在最后不顾他们阻挠,执意挖祖坟找尸体将这一条底线也踏破时,终于引发了暴乱。

只要是暴乱,便会有牺牲,李维杰的父母便是在一次暴乱中死亡,所以这也是李维杰最后主动自首的原因之一。

其次,影片最后,李维杰女儿将试卷上的70分涂改成100分,向他索要礼物的场景播出时,片中播放了插曲《we all lie》,这是韩剧《天空之城》的主题曲,主要讲述的便是教育孩子的方法。这里也暗示,李维杰的小女儿安安小小年纪已经学会了撒谎,而这一切又是谁教的呢?

所以最后,李维杰选择了自首,无论是对于结束暴乱,避免更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还是为了教育自己的女儿,给她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自首才是他最终的也是唯一能让他良心不再受到谴责的归宿。

至此,李维杰完成了从救家人,到救自己,从“羊到”“非羊”,再到“羊”的过程,终于完成了自己心灵上的最后救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