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蘇57隱形能力不行?

宗錡W


眾所周知,隱身戰鬥機就是針對雷達系統的隱身。一般我們都稱之為隱身戰鬥機。

全世界只有三個國家擁有重型隱身戰鬥機。

美國的f22“猛禽”戰鬥機,俄羅斯的蘇57戰鬥機,還有就是中國的殲20威龍戰鬥機。


為什麼說俄羅斯蘇57隱身能力不行,首先從外觀上看蘇57符合隱身戰鬥機設計條件,武器內置,翼身融合。還有蘇57整體流線型非常好,整架戰機看起來扁扁的,非常符合空氣動力學。那我們經常聽說蘇57隱身戰鬥機,隱身效果差的原因在哪裡呢?蘇57戰機進氣道,還是沿用了蘇27進氣道。整個發動機風扇都暴露在進氣道上,讓整架戰機在雷達面前反射面積截面積大大提高。這不符合隱身戰鬥機隱身的特點。反觀美國f22和中國的殲20,都是利用了s型進氣道。美國f22隱形戰鬥機,甚至做到了雷達反射截面積只有0.0幾的驚人水平。


為何俄羅斯的蘇57被稱為“猛禽”斯基呢?

我想這得意與蘇聯軍工遺留下來的大量遺產,和在軍事武器研發方面獨特的造詣。一直以來論軍事實力,只有俄羅斯可以跟美國相提並論。事實也反映了這一點,在坦克,防空導彈和潛艇等大量武器面前,俄羅斯和美國的武器相比,只能說是各有千秋,誰都沒有十足的把握說自己的好。蘇57雖然在進氣道上設計有所缺陷,但一直相傳蘇57的隱身功能是有別於美國的,俄羅斯擁有的是,等離子隱身技術,相信到了戰場上那一刻,我們才能看到蘇57真正的隱身技術,所以外界把蘇57稱之為猛禽斯基。意思就是美國,f22猛禽隱形戰鬥機剋星的意思。


如果技術實力真的很差,印度也不會看上

印度剛開始和俄羅斯一起研發蘇57戰鬥機,礙於研發戰機時,沒能參與核心技術研發。交了學費不讓學,印度一怒之下就退出了。退出後的印度展開了多國戰機招標,可謂是世界先進戰鬥機,看了一個遍。印度到後來還是選擇採購蘇57隱身戰鬥機,我想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蘇57戰鬥機技術實力表現不俗。


綜上所述,我想一款戰鬥機沒有經歷過實戰,是看不出先進指標的。


馬時辰


對於蘇-57的隱身性能並不是刻意貶低,而是在設計上本身就存在諸多不足,俄羅斯官媒自己披露的蘇-57RCS面積為0.5平米,是現役五代機中隱形性能最差的一款。

當前國際上主流的隱形戰機主要有美製F-22、F-35、俄製蘇-57以及我國殲-20四款,其中隱形設計最好的當屬F-22RCS面積為0.01平米,F-35RCS面積為0.1平米,我國殲-20普遍認為介於F-22和F-35之間,蘇-57俄羅斯官方給出的數據為0.5平米,與F-35相比有五倍左右的差距,因此蘇-57隱形性能一直廣受外界詬病。

目前,有關戰機隱身學研究主要集中在氣動外形物理隱身和吸波材料隱身兩個方面。一般情況下,是上述兩種技術融合運用來最大限度降低戰機雷達反射截面。美國F-22的隱形設計就堪比教科書式的存在,也是氣動隱身和吸波材料隱身融合設計的代表作品。

氣動佈局隱形設計

蘇-57隱身性能偏弱主要出於氣動佈局設計。從總體來看,蘇-57沿用了蘇-27系列的中央升力體氣動佈局,最大的改動之處就是機身設計被拍扁了一些,故而有了“拍扁的蘇-27”之戲稱。中央升力體氣動佈局總體對隱形設計影響並不大,同時能為戰機提供較大的升力,從而保證戰機的機動性能,這一點從蘇-27系列的機動表現上得到充分證實。

遵循自然界“物極必反”的原則,中央升力體氣動佈局與身俱來的諸多缺陷問題,在蘇-57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該氣動佈局設計最大的缺陷在於直接影響到了機體整體的結構強度問題,最直接受影響的當屬隱形戰機內置彈倉的設計,內置彈倉設計的出現解決了因掛載彈藥放大戰機RCS面積的問題,顯然蘇-57在這個領域做得一塌糊塗。

蘇-57使用了有別於當前主流設計的串聯式內置彈艙設計,權且不論這種設計是否具有一定前瞻性,僅僅放在蘇-57上就很不合理,超薄的機身條件下挖空機體增設內置彈艙,承重點幾乎在蒙皮上,雖然意圖通過增加橫樑來解決,但至今也未見蘇-57內置彈倉發射彈藥的實證披露出來;超薄的機身、掏空的機身內部對於蘇-57整體機身強度帶來嚴重的影響,同時裸露在外的進氣道和發動機艙徹底破壞了蘇-57的腹部隱形能力,遠不如其他同類戰機的設計。

蘇-57直通式進氣道設計不僅僅影響了戰機腹部隱形之外,還對正面隱形帶來較大影響。現役隱形戰機主流使用大S型進氣道設計,最大限度的降低進氣道對隱形性能的影響。蘇-57雖然在進氣道側壁及入口塗刷了吸波材料,但超大的進氣道口徑僅僅依靠吸波材料很難在根本上得到解決,這就有了俄羅斯軍方對這一設計也很不滿意的現狀。

通常隱形戰機正面隱身尤為重要,機頭和進氣道成為至關重要的部位,蘇-57進氣道設計已經大大破壞了整體設計,其機頭設計也不盡人意。蘇-57機頭設計有別於主流使用的菱形機頭設計,反而採用了獨創的橢圓形設計,僅從折射雷達電磁波的方向通道數量上就成倍下降,其雷達反射截面面積自然也就不如同類戰機的菱形機頭設計。

綜合起來看,蘇-57各個方向的氣動隱形處理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俗話講成也蕭何敗蕭何,中央升力體設計在提升其機動性能的同時,犧牲了蘇-57的隱形性能。

吸波材料

使用各種吸波材料進一步增強戰機隱身性能是國際上普遍做法,最典型的代表作還是美軍的F-22,將氣動隱身與吸波材料隱身進行了完美的融合。蘇-57設計人員稱,蘇-57使用了新型吸波材料,外界普遍認為是一種光離子吸波材料,最早在T-50研製時期被廣為宣傳,一度被認為是蘇-57的最耀眼的設計,但在後來的測試中,這種新型吸波材料並沒有再出現過,也沒有任何實證來佐證其的存在。故而,僅憑這種吸波材料大幅度提升蘇-57整體隱形性能尚且存疑。

總結

蘇-57作為一款隱形戰機,其隱形設計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主要和技術沉澱以及設計指標設定有直接的關係,整體RCS面積能達到0.5平米已經實屬不易了。蘇-57隱形設計有缺陷,但其設計初衷更傾向於對抗F-22的機動性能,且在機載航電設備上創新出一條俄羅斯特色之路,因此對於蘇-57尚需理性看待。


鷹鴿分析


這是俄羅斯紅星電視臺製作的蘇57的圖表,RCS高達0.5㎡,因此蘇57的隱身能力不用亂猜,俄羅斯自己就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他的隱身能力和F22、殲20真的差了一個檔次。中國的殲20應該是最接近F22的存在,從習慣上來說,我們是“趟著美國過河”,任何東西都照著美國學習,因此殲20性能就是參考著F22的性能設計的,雖然在有些方面差了一些!但俄羅斯並不是,俄羅斯在四代機的開發上並沒有一味的抄襲F22,而是加入了很多自己的理解,甚至在某些方面走了與F22完全不同的兩條道路,下面我們具體說說!

俄羅斯的四代機發展方向的抉擇

F22的出現給了全球空軍一個巨大的震撼,他的空戰能力和作戰思想都是劃時代的,將各國空軍所有戰鬥機、防空系統遠遠甩開,拉開了一個巨大得鴻溝,而擺在各國面前的是一個令人沉思的問題:“F22能不能對抗F22?”

答案是否定的,俄羅斯長期的跟蹤研究表明自己的研究一款類似F22的戰機根本不可能是美國F22的對手,尤其在隱身技術和電子技術上的巨大差距,俄羅斯設計研究的類似F22一樣的戰機根本不可能是美國的對手。這種類似的狀況曾經在蘇聯時期出現過,美國人的潛艇靜音效果和探測手段遠強於蘇聯,怎麼辦呢?蘇聯的做法是使用鈦合金材料,使用各種蘇聯最先進的技術,非常暴力的將核潛艇的速度提升到了40節以上,潛深更是達到了700~1000米,雖然噪音變得更大了,但是美國的魚雷根本追不上,甚至當年魚雷都無法下潛到700米作戰,這就是蘇聯的做法!

如今在四代機上俄羅斯面對了一個同樣的困局,既然隱身技術和電子技術無論如何努力都達不到美國的高度,那就加強其他能力。蘇57恐怕從開始研發就沒有把隱身性放在第一位,而是大幅度提升探測能力、提升飛行性能和電子干擾能力,這就是俄羅斯的解決辦法。

1、增強探測能力。

第一個暴力的做法就是讓有緣相控陣雷達(AESA)達到一個巨大的功率,隱身塗料吸收雷達波,蘇57就 加強雷達波的強度,而且全身上下安裝了5臺AESA建立360度全空域主動探測能力,可以說蘇57就像空中宙斯盾,或者說像一臺小型預警機。蘇57機頭雷達尺寸超大,號稱擁有400公里外發現敵機能力(數據在第一張圖中),而我國的空警500也就470公里的探測距離,這個數據相當強悍了,至於機頭兩個側面雷達較小,估計也該擁有150公里探測距離吧!蘇57戰鬥機襟翼雷達,聲稱世界首創反隱身L波段雷達,能夠搜索前、側方達270°範圍,具體性能如何不得而知了!

另外蘇57全身還分佈著101KS“環礁”光電套件,由101KS-V紅外搜索和跟蹤(IRST)裝置、四個紫外線導彈接近警告傳感器(MAWS)、兩個101KS-O紅外定向干擾傳感器、一個用於低空飛行和降落的101KS-P小型前視紅外傳感器組成,另外蘇57還在試驗機上展現了一款隱身光電吊艙,這套系統類似於美國的EOTS和EODAS系統,目前美國的F35已經證實其EOTS對F22的獵殺距離達80公里,而俄羅斯集成不行,就搞整合,其探測實力可能比美國這套更強大!

事實上,隱身戰機強調隱身能力,而俄羅斯這種大幅度提高探測能力無疑讓蘇57變成了一個隨時輻射出高強度電磁波的信號源,這完全與隱身性要求背道而馳,而如果讓這些電子設備與隱身性匹配,蘇57雖然不強調隱身,但他還是一個對電磁信號做了集中處理的飛機,因此本身信號特徵雖然與F22有很大差距,但是與三代機還是有著巨大優勢的。

2、增強電磁干擾!

既然飛機需要無時無刻發射大量電磁波,那麼幹脆加強飛機電子干擾能力,俄羅斯人腦筋就是這麼奔放。美國的F22更多的考慮隱身能力,對電磁干擾能力做了弱化。而俄羅斯完全不同,在俄羅斯看來,蘇57在本機信號處理後特徵變小了,在加大電磁干擾功率,兩者結合,同樣會讓對方雷達產生類似隱身信噪比削弱的效果!

蘇-57還裝備了全新的L402“喜馬拉雅”電子戰系統,系統在尾椎上有個獨立的電子戰寬頻有源天線,在N036雷達的頻率上則可以共用雷達天線進行電子戰任務。而且未來俄羅斯作戰對象是北約,大多數空戰恐怕在俄羅斯本土進行,地面電磁干擾能力比空中強,在地面電磁干擾臺的干擾支援下作戰,蘇57面對F22在“隱身”上恐怕也並不會處於劣勢!

3、強調飛行性能、增強狗鬥能力

美國的F22、F35最注重隱身、戰場感知、網絡等,飛行性能上有一些妥協,那麼俄羅斯的蘇57就更注重機動性、飛行性能、反隱身能力。

為蘇57配置發動機產品30的推重比比F22的F119更優秀,這是俄羅斯必須達到了。第二蘇57採用了類似蘇27的氣動佈局,這可是三代機中機動性的王者,在機動能力上傲視群雄,蘇57借鑑過來機動性可想而知;還有蘇57那對寬大的翅膀,升力應該是四代機中最大的一個;還有蘇57塗裝就是標準的格鬥塗裝,周圍一圈的白框會讓對方飛行員對戰機大小(距離)產生誤判。

當然目前的蘇57恐怕還不成,因為產品30發動機還在試驗最後測試階段,還沒有真正用在蘇57上。

綜上來說,諸多因素下誕生的蘇57並沒有F22那麼耀眼矚目,那麼蘇57能夠對抗F22嗎?以俄羅斯的立場來說,依靠本土作戰,依靠上千公里縱深和眾多地面設施,蘇57是對抗北約的一種選擇,好像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對抗三代機,蘇57隱身性、探測能力、機動性、速度等方面全面領先,對三代機是碾壓的。而對抗F22和F35,則依靠強大的探測能力和體系作戰能力,未來蘇57作戰大多數情況下實在俄羅斯地盤上,這點對俄羅斯來說是一大優勢,F22不一定能佔到便宜!


狼煙火燎


蘇-57戰鬥機是俄羅斯研發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代號為PAK-FA,這款戰機總被人稱為是隱身能力最差的五代機,這是為何?

圖為蘇-57戰鬥機,他使用的隱身設計還算是很完整的,只是不完善。


根據俄羅斯蘇霍伊集團自己公佈的蘇-57戰鬥機性能,蘇-57戰鬥機的雷達反射面積是0.4平方米,這個數據對於一架第五代隱身戰機而言,顯然是高了一些。對比而言,美國的F-22A戰機的雷達反射面積為0.01平方米,F-35戰鬥機的雷達反射面積為0.1平方米,我國殲-20戰鬥機的雷達反射面積也在0.1平方米以下,只有俄羅斯的五代機雷達反射面積最大。

圖為澳大利亞評測機構做得蘇-57模型的雷達反射面積測試圖,可見他並沒有形成雷達閃爍效應,雷達反射比較均勻。


其實,有一些第四代半戰鬥機也使用了隱身修形技術,他們的雷達反射面積也不大,比如我國的殲-10C戰鬥機,鴨翼和主翼外緣、內緣基本平行,而且飛機突出物較少,外表光滑,使用了DSI進氣道,發動機風扇不直接外漏,其雷達反射面積也肯定在4平方米以下,因為法國“陣風”戰機使用類似技術,雷達反射面積為4.1平方米,但是陣風隱身技術使用沒有殲-10C完善。

圖為蘇-57戰機把“鴨翼”向下偏轉,他的鴨翼和後方的主翼融合設計,但是不等於沒有。


第四代的重型戰鬥機來看,蘇-27戰機的雷達反射面積為15平方米,美國的F-15戰鬥機雷達反射面積為11平方米,和蘇-27使用同一氣動外形,但是尺寸小很多的米格-29戰鬥機雷達反射面積是5-6平方米。由此可見,使用隱身技術不完善,或者乾脆沒有使用隱身技術的四代戰鬥機,雷達反射面積都最少10倍,甚至30倍、40倍於蘇-57戰鬥機的雷達反射面積,蘇-57確實是具備隱身戰鬥機條件的,只是沒有其他五代機那麼優秀,但是對比上一代戰鬥機,他完全夠得上隱身兩個字。

圖為蘇-57戰機的進氣口,清晰可見發動機風扇,遮蔽措施不夠完善。


雷達反射面積比四代機低幾十倍,意味著他的被探測和被發現的距離會大大降低,在和四代機的對抗中,蘇-57戰鬥機可以利用自己三面式相控陣雷達、機翼雷達副天線,獲取絕對的探測優勢,足以在100公里外鎖定第四代戰鬥機,但是第四代戰鬥機則必須要接近到30公里左右才有可能鎖定蘇-57戰機,這個局面下,又怎麼能說蘇-57戰機的隱身能力不行呢?

圖為蘇-57戰機的機身縫隙,非常明顯的縫隙和鉚釘,使其隱身性打了折扣。


蘇-57戰鬥機有菱形設計的機頭,V形垂尾,前後緣平行的機翼邊緣,塗了12層隱身塗料的座艙蓋,以及不完整的S型進氣道。蘇-57戰鬥機採用了幾乎所能想到的所有隱身設計,包括儘量的減少外部設備,但是蘇-57戰鬥機依然在隱身設計上稍遜於中美五代機,這主要因為蘇-57戰鬥機在隱身設計上存在以下缺陷:

圖為蘇-57戰機和殲-20戰機的機背對比,可見蘇-57的機身比較複雜,突出物很多。


首先是扁擔式的機腹佈局,使得發動機吊艙成為突出於外的設備,機腹不夠平滑;其次是蘇-57的進氣道口遮蔽不夠嚴密,發動機渦輪風扇的高溫端部分外漏,形成了雷達反射和紅外信號;再者,蘇-57戰鬥機雖然是常規佈局,但是實際上是按照融合型的三翼面佈局設計,在主翼前依然有鴨翼,但是沒有取消尾翼,這樣飛機翼面沒有減少,反倒多出來一對,所以造成了飛機的雷達反射面積變大;最後,蘇-57為了節省成本,並沒有給全身鋪設隱身塗料和縫隙填補橡膠材料,導致飛機的機身不夠光滑,也不能吸波,造成雷達反射面積較大。

圖為美國假想敵中隊使用的蘇-57和殲-20模擬飛機;其中蘇-57由F-16模擬,殲-20由F-35模擬,可見美軍對於中俄五代機隱身能力的不同看法。


但是正如上文所述,蘇-57能有現在的技術水平和性能已經非常不錯,即便是在隱身領域稍有缺憾,也不影響他是一架隱身五代機的事實,所以千萬不能說蘇-57隱身能力不行,他只是相對不行,相對的還都是世界上最頂尖的戰機,對於其他國家,尤其是俄羅斯視為主要對手的歐洲各國而言,蘇-57已經完全能夠實現性能壓制了。


海事先鋒


蘇57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對抗美軍F22的機型,該機型展現了俄羅斯強大的軍工實力,畢竟俄羅斯在空軍方面已經好幾年沒有拿出像樣的武器了。

自問世以來,有關蘇57得消息質疑聲不斷,什麼內置彈艙打不開,結構強度不足,無隱身能力等。

外界質疑之時,俄羅斯信心十足,該機定型之前,就直接派遣原機型到敘利亞,數月後人們發現敘利亞之行其實為實戰測試,該機型不僅可以打開內置彈艙,還投射了空對地導彈!

隱身性能方面,蘇57的確不佳,蘇57使用了類似殲20那樣隱身能力的超強塗料,就能起到好的隱身效果嗎?其實作用並不大,因為和蘇27很像,蘇57就像一款砸扁了的蘇27,“遺傳病”不解決,很難有強大的隱身能力,不管怎麼在隱身塗料上下功夫,都改變不了隱身效果不佳的事實?


情深不過你薄涼


蘇-57戰機是後蘇聯時代,俄羅斯獨自研製的五代隱身戰機,也被看作為俄羅斯戰機的崛起。這款隱身戰機也是俄羅斯使出渾身之術,重點打造的針對美國F-22戰機和F-35戰機。作為俄羅斯空軍希望,最強戰機的蘇-57戰機硬是被俄羅斯當做救星。現在,俄羅斯空軍已經採購76架蘇-57戰機,作為其“產品-30”發動機也被俄羅斯攻克。

但是,媒體一直再說:俄羅斯蘇-57戰機根本不隱身,甚至隱身能力十分弱,這點都是非常淺薄。按照俄羅斯說法,蘇-57戰機在隱身能力也是不弱於F-22戰機。隨著,“產品-30”發動機裝備蘇-57戰機,俄羅斯蘇-57戰機在性能上已經逐漸趕超美國F-22戰機。但是,蘇-57戰機隱身能力究竟如何?

眾所周知,隱身戰機想要在雷達面前隱身,可採用的辦法主要有戰機機體隱身,特別的是機頭;另外就是採用隱身塗料等,這兩種隱身能力都在俄羅斯蘇-57戰機得到體現。其實,蘇-57戰機整體隱身性能跟F-22戰機相比較毫不遜色,其機頭也是採用俄羅斯對隱身戰機獨特理解,整體看蘇-57戰機簡直就是F-22戰機翻版。全世界服役的四款隱身戰機,蘇-57戰機RCS面積為0.5平米,F-22戰機和F-35戰機面積為0.01平米和0.1平米,而殲-20戰機隱身能力在F-22戰機和F-35戰機之間。

俄羅斯蘇-57戰機RCS面積為0.5平米,在本人看來可能還會更低,也很可能在F-22戰機和F-35戰機之間。畢竟,俄羅斯傾盡全力研製的蘇-57戰機還趕超不過F-35戰機,這隻能說明蘇-57戰機是一個失敗的作品,而從俄羅斯根據國防預算採購蘇-57戰機來說,相比對蘇-57戰機相當滿意,否則俄羅斯不可能花費巨資採購蘇-57戰機。

但是,俄羅斯蘇-57戰機只是在繼承蘇-27戰機和F-22戰機相結合的產物。畢竟,從俄羅斯當年匆忙上馬T-50戰機項目就可以看出,雖然蘇-57戰機隱身能力相對F-22弱一些,也不亞於是一款成功的隱身戰機。


沐風談兵論道


對於五代機而言,F22確立了一個標杆,這就是著名的四個S!分別是Stealth超隱身能力,Super Sonic Cruise超音速巡航能力,Super Maneuverability超機動性能,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超戰場信息化感知能力!對於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而言,裝備了產品30新型發動機的蘇57沒有絲毫問題,而超信息化感知能力雖然不是俄系戰機的強項,但是新版雪豹雷達和全可視化控制系統也沒什麼大問題。對於蘇57而言,最欠缺的無非就是五代機最核心的隱身能力!



隱身對於戰鬥機而言,主要分為雷達隱身和紅外隱身兩種,而蘇57在這兩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蘇57的發動機進氣道沒有采用S型設計,尾噴口也沒有鋸齒狀的隱身設計,不僅將高溫紅外信號直接暴露在外界,也增大了雷達反射面積。蘇57整體採用了中央升力設計,腹部兩臺發動機完全突出於機身,形成了凹凸不平的表面,也增強了雷達反射信號。

除了設計本身之外,俄羅斯工業加工的粗獷也直接影響了蘇57的這身能力,仔細看蘇57的表面,遍佈縫隙和鉚釘,甚至有些地方連蒙皮都不平整,這樣粗糙的表面又怎麼能有效隱身呢?其次俄羅斯當初宣稱的世界上最先進的高分子雷達吸波材料以及所謂的等離子技術直到今天也沒有公開亮相,這不得不讓人更加質疑其隱身能力!

根據俄羅斯媒體的報道,蘇57正面的CES雷達反射面積大約在0.3到0.5平方米之間,乍一聽感覺不到一平方米是不是還挺牛的?其實和中美現有的五代機相比確實存在不小的差距!目前F22公開的正面雷達反射截面積約為0.01平方米,而F35也能達到0.1平方米的水平,殲20雖然沒有公佈數據,但是以其優秀的氣動佈局以及精良的做工,雖然多了個鴨翼,但是也絕對不會比F22遜色多少,碾壓F35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可以推算出其雷達反射面積肯定在0.1平方米之下!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蘇57只是雷達反射截面積就已經達到了中美其他三種五代機的3倍以上,更別提紅外信號了。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主要原因在於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航空工業人才大量流失,出口市場也被西方大舉佔領,缺乏資金的企業難以推進其研發計劃,導致技術上停滯不前,不僅完全被美國超越,甚至連中國也一步步實現了反超!蘇57在氣動佈局上仍然延續了蘇27的設計,被人笑稱為拍扁的蘇27,其內部彈艙也從未公開露面,產品30發動機喧鬧了許久也沒有真正量產。蘇57早於殲20首飛,卻直到今天仍然沒有正式服役,這就是俄羅斯的現狀,窮!

▲蘇57製造中


軍武吐槽君


其實蘇57戰鬥機的隱形能力不足,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俄羅斯自己的資料紕漏出來的,曾經有數據顯示俄羅斯蘇57戰鬥機的RCS(雷達散射截面積)高達0.5平方米。為什麼說高達呢,因為同樣是隱身戰鬥機,F22的RCS僅有不到0.1平方米(更有說法是不到0.01平方米)。所以相比較而言,蘇57的隱形能力確實不行。


一款戰鬥機的RCS數值越大,就證明它就越容易被雷達發現,而現代戰爭當中,發現就意味著摧毀,所以蘇57戰鬥機的戰場生存能力低於美國F22戰鬥機。

而一款戰鬥機的隱身主要是由兩個方面決定的,第一就是外形,第二就是吸波材料。吸波材料技術外人是很難知道的,畢竟這是一款隱身戰鬥機的核心技術,不過外形確實所有人都能看到的,適不適合隱身,即使是非專業的人士也能看出來一個大概。

眾所周知,雷達是依靠接收雷達波照射到目標產生反射的雷達回波才能發現目標,而目標表面越不光滑,越容易形成角反射器,越容易反射雷達波,所以隱身戰鬥機的外形需要做的光滑,儘量不能有凹凸不平稜角,蘇57戰鬥機相比較F22,外形更為粗糙,甚至蘇57被譽為拍扁的蘇57戰鬥機。

此外蘇57戰鬥機的發動機也採用了俄羅斯戰鬥機一貫的風格,發動機後面幾乎都是裸露在外的,這非常不適合雷達隱身,同時也增加了紅外輻射,更容易成為紅外製導的導彈目標。



俄羅斯蘇57戰鬥機目前並沒有服役,也就意味著它還在試飛和改進。最近有個消息證明蘇57戰鬥機進行了發動機的換裝,除了推力提升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改進就是發動機尾噴口採用了隱身設計。所以蘇57戰鬥機的隱身性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資訊所長


經費不足。美國壓力。太大了。俄羅斯。急需一款。最先進的飛機。


四謝謝謝謝大謝謝大家


蘇-57是俄羅斯繼蘇-27家族之後的全新戰鬥機,尾數為“7”符合蘇霍伊公司對戰鬥機的編號規則。雖然這款戰鬥機的編號證明該機很可能是俄羅斯下一代主力戰機,主要對應的就是殲-20和F-22戰鬥機,但是該機從目前暴露出來的性能和細節來看,該機和F-22以及殲-20戰鬥機還有較大的差距,這也是俄軍只購買12架的原因之一。

蘇-57此前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T-50”,是蘇霍伊公司的工廠編號,該機於2010年首飛,名稱為“蘇霍伊航空多用途前線戰鬥機”,本來是作為一款隱形戰鬥機研製,但該機在亮相後,讓人產生了懷疑—這款戰機設計很明顯和世界其他國家的隱形戰機有較大差距,不太符合一些隱形設計的常識。軍事專家表示,中國和美國的殲-20或F-22隱形戰鬥機的RCS值更低,反射面積以平方釐米計,是蘇-57的千分之一級別,因此無論是F-22還是F-35或是殲-20戰鬥機在試飛時都安裝了放大雷達信號的龍勃透鏡,而蘇-57卻沒有裝龍勃透鏡,這非常容易理解,因為蘇-57隱身能力並不怎麼樣,因此根本用不著放大雷達反射面積就能找到。

蘇57最大的問題就是隱身問題,第四代戰機裡,絕大多數就已經擁有了超視距空戰的能力,甚至一部分改造後的第三代戰機也能達到這個水平,如F18E/F的改進型隱身能力已經達到了0.1的水準,這甚至已經超過了蘇57了。其隱身技術也是俄羅斯最差勁的技術之一,從上世紀80年代美國軍隊提出了“隱身”這個概念開始,俄羅斯就被美國遠遠甩在了身後了,自己一直提倡的“等離子隱身”技術一直都沒有真正投入現役,而原本基於“等離子隱身”設計的米格1.44,S37等多種戰鬥機先後下馬,最終只留下了一架從蘇27基礎上設計的T50,而T50的隱身缺陷甚至比起米格1.44和S37還要更加落後一些。與殲20相比,殲20可幾乎可以在幾十公里開外發現蘇5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