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瀾:中國如何自救而後拯救世界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對於COVID-19這樣突發性的全新疫情,根據疫情的變化最及時地調整認知和防疫措施是極為重要的。隨著中國抗疫的成功,甚至最後全國本土新增確診的普遍歸零,其抗疫經驗的成功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否認的。其實,只要把細節問題處理得好,且形成全域性、無死角的疫情監控網絡,就可以有效及時地發現染病的個案、避免疫情的大爆發。

注:風雲之聲內容可以通過語音播放啦!讀者們可下載訊飛有聲APP,聽公眾號,查找“風雲之聲”,即可在線收聽~


緊急呼籲:

祖國出手救海外華人於危難

同胞回家挽疫情經濟於水火(下)


在上篇文章“三期疊加”致世界經濟大危機一文中,我們討論了本次疫情的嚴重性和長期性,以及三期疊加導致的全球經濟大危機的深重程度。本文將提出中國的系統解決方法。


一、防疫自信


對於COVID-19這樣突發性的全新疫情,我們最需要的是科學冷靜的態度來處理。可是,太多人將意識形態的因素過多摻入到這個本屬專業的事情中。對於中國,太多輿論唯一關注和討論的問題是“追責”。我在之前文章中對此已經進行了詳細的討論,本文不再展開。此處只作個簡單的總結。

本次疫情是多方面因素綜合起作用的結果,尤其環境變化使這類疫情成為必然,只是時間和特定病毒什麼時候完成基因突變的問題。

病毒具有極大的欺騙性和突防能力與部分人的認知侷限結合,必然導致疫情在全球大爆發。

根據疫情的變化最及時地調整認知和防疫措施是極為重要的。導彈之所以最終能精確擊中目標,是因為它能最及時地發現方向的偏差,並且就是根據方向的偏差進行調整,從而可以準確擊中靜止甚至運動變化的目標的。導彈在最初發射時方向從來都是偏的。因此,儘快地根據最新疫情變化去調整認知和推出最新的有效措施是最重要的問題,不要永遠沉浸在最初的場景裡。

看看川普,中國都已經明確採取封城措施之後整整兩個月一直在隱瞞和拖延。當然,美國的隱瞞和拖延證據只要一提很多人馬上說:

  • 難道要去比爛嗎?
  • 英國的.....難道要去比爛嗎?
  • 法國的.....難道要去比爛嗎?
  • 意大利的...難道要去比爛嗎?
  • ......

嗯,終於明白,誰是做得最好的了。

隨著中國抗疫的成功,甚至最後全國本土新增確診的普遍歸零,其抗疫經驗的成功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否認的。因此,就出現另一個輿論是在中國內地之外尋找“成功案例”,以證明中國經驗“不是唯一”的。但殘酷的現實是,所有這些在中國內地經驗之外尋找的樣版很快就普遍淪陷了。先看早前被很多人稱為“管理嚴謹,已經控制住”的德國,2020年3月初之後開始爆炸性增長,總確診數突破2萬。

力挽狂瀾:中國如何自救而後拯救世界 | 汪濤

再看當作中國之外另一個樣版的新加坡,爆炸性增長已經開始。

力挽狂瀾:中國如何自救而後拯救世界 | 汪濤

所謂控制做得較好,而又不用封城的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

力挽狂瀾:中國如何自救而後拯救世界 | 汪濤

力挽狂瀾:中國如何自救而後拯救世界 | 汪濤

爆炸性增長已經開始。


所謂不用封城已經控制住的日韓。


力挽狂瀾:中國如何自救而後拯救世界 | 汪濤


力挽狂瀾:中國如何自救而後拯救世界 | 汪濤

力挽狂瀾:中國如何自救而後拯救世界 | 汪濤


日韓相同之處都是最初有一個特殊的爆增點,後被控制住。日本是鑽石公主號,韓國是大邱邪教組織聚會引爆。在最初的爆發點被控制住後,其全國事實上剛剛開始潛伏醞釀期,近期新增數量開始逐步抬頭。

被認為得益於環境髒亂、所以自身天然攜帶抗體的印度。這意思是說:“你做得再好也不如我天生免疫好”。但最新數據好像表明印度人並不是天生具備對這個病毒的免疫能力。

力挽狂瀾:中國如何自救而後拯救世界 | 汪濤


唯一剩下被吹噓過還看不出爆發的好像就剩越南了。

對於這個全新的SARS-CoV-2病毒,人們不要太快下結論。千萬不要太多摻入意識形態的極端偏見,去嚴重誤導全世界對該疫情和有效防疫方法的認知。偏見是要死人的,多死很多很多人。不是現在的幾千人死亡,而是全球幾千萬甚至幾億人的死亡。中國內地的做法是不是唯一正確的現在還無法說,可是唯一成功地在爆發後將新增確診歸零則已是事實。殘酷的現實迫使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充分地正視中國內地的成功經驗。


二、輸入型攔載成功與否還有待驗證


中國內地在對付爆發的內生型傳染方面已經獲得成功,但對付輸入型傳播是否成功則還需要時間驗證。通過封城和封小區等手段,在治理內生型的傳染上是可以控制到所有傳染源的,因此它可以很快獲得全面性的勝利和成功。但是,防範輸入型的困難之處在於,傳染源不受我們自己控制。即使完全成功地隔離阻斷了一批來華的人潛在的傳播,只要海外疫情不完全結束,就永遠可能會有另一批人裡面存在傳染源,控制不好的話就會使國內疫情死灰復燃。2020年3月20號,廣東出現一例輸入型關聯病例。這表明,輸入型病例向其他人群擴散的可能性渠道是沒有封鎖徹底的。

但輸入型防疫的優勢在於,無論隔離還是治療,主要以自費為主,因此對財政負擔的壓力會小很多。甚至來華人員可看作來旅遊的,他們會帶來很大的消費市場。在目前需要以拉動內需為主的時期,如果處理得好,來華避災可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從而有效填補經濟大危機造成的市場疲軟。尤其目前中國成為全球事實上最安全的區域,這會具有巨大的市場吸引力。問題只是如何有效處理好來華輸入型的防範問題,這可以成為我們應對經濟大危機的一個重要手段。

應對這個疫情既非常困難,同時也可以說非常簡單:只要隔離的措施執行足夠嚴格,就足以阻斷其傳播的通路。其核心方法就是嚴格的14天集中或居家隔離。為此,我們將問題分為被動型和主動型兩種來處理。

被動型就是因為必要的來華出差等正常旅行。對此,完全採用14天的集中隔離可能存在相當大的困難。例如,有些來華商務旅行入境後要隔離14天,待完成工作後出境回到出發地又得隔離14天,這太浪費時間和成本了。因此,這需要非常精準的控制,以及人員高度的自覺和配合。現在每天內地都有30-50人的輸入型新增確診病例。這其中也是未來最大的風險所在。我們暫時先不討論這個環節,而先談一個主動輸入的方法。被動型輸入的防範問題在最後一節討論。


三、主動輸入型的防疫策略


所謂主動輸入,就是利用中國內地已經是相對來說最安全的區域,將這裡作為符合條件的華人或對中國有傑出貢獻者防範疫情的地區,開發成防疫健康旅遊產品。其具體設想為:

推出一個“特殊防疫旅遊簽證”,期限為半年甚至一年。面向符合條件的華裔外籍人士,以及其他對中國做出傑出貢獻的外籍人士。簽證的具體條件可以隨著疫情的發展定期做出修改,以此作為調節輸入數量的方法。

獲得“特殊防疫旅遊簽證”的人員其在國內行程是全程完全受控的,因此其隔離可以極為嚴格完善。主要為:

全部入境人員必須有14天指定場所集中隔離。

14天隔離完成後,從隔離點直達非中心城市的定點療養地。儘可能為老少邊窮地區、革命老區、前期進行過特色小鎮開發擁有大量資源的地區等,這些地方既安全,自然風景優美,同時也具有扶貧功能。這可以成為今年中國剩下的貧困人口完全脫貧的一個項目。

在14天隔離,加14天半隔離半療養的過程完成後,發給特定的健康證,所有內地通用,可自由決定其內地行程。只要未出國,可不再需要隔離。

購買COVID-19特殊健康保險,這樣如果其在國內感染,全部醫療費用從特殊健康保險中支付。

由於該主動輸入的隔離完全徹底,並且在14天的集中隔離後再經過14天療養式隔離,可高度保證輸入人員的病毒脫離的純淨性。

為實現以上目標以及前述被動型輸入人員的隔離所用,需要在各大中心城市的酒店徵用稍加改造作為集中隔離點。建設類似武漢方艙醫院的設施也作為集中隔離點。目前,北京、上海、廣州等因為是入境的主要樞紐港,因此接待量過大。可以將距離這些城市2到3小時車程的地區酒店都利用起來作為集中隔離點。也可將一些飛機疏導到其他城市。這樣做可以使酒店業獲得極大的客源。

由於輸入客流量會非常大,在其完成14+14天的行程之後。他們在國內居住地可以自由選擇。可能會回到他們父母和親人的住處,也可以將一些沒賣掉的房地產長租。因為他們只是回國內避疫情,因此住在哪個城市並不是太重要,他們可以選擇那些租金不高的城市去長住幾個月。

藉此機會大力開發租車業務,他們在國內要長住,因此對租車業務需求會比較大。美國的租車業務市場極為龐大和方便,國內還沒形成普遍的租車消費環境。可以藉此機會將該業務全面推動起來,給國內汽車市場找到出路。

這個計劃的目標是在半年內發放2000萬至4000萬簽證,吸引2000萬到4000萬華人和對中國傑出貢獻人士到中國內地來避疫情。假設以3000萬人計算,平均在內地生活居住時間以5個月考慮,每人各類消費平均每月1萬人民幣,合5個月5萬。那麼這個計劃可以吸引1.5萬億人民幣的消費量。2019年全年,中國旅遊市場總收入為6.63萬億人民幣。而這個計算可佔到2019年四分之一。顯然,它將使國內旅遊市場在2020年完全擺脫經濟大危機的陰影。

雖然他們是避疫情來到國內,但我們不應當只是以防疫的態度看待,而應當完全以主動的市場開發的態度,將他們作為旅遊的客人來看待。人家是花了錢的,我們就應當抱著服務的理念去對待。前期在防疫的過程中因時間過於倉促,難免出現在有些隔離點物資供應和服務人員很難跟上的問題。但說實在的,真追究起來都是非常小的事情。例如想要喝礦泉水,咱缺礦泉水嗎?真不缺,如果開發好了要多少都有,喝多少都有的是供應。只要人家花錢,別說喝一瓶,就是喝一桶咱供不了嗎?去問問國內礦泉水生產商,多來內地3000萬甚至6000萬人,就算天天要喝礦泉水他們供不了嗎?高興都還來不及呢。還有一個在小區跑步不帶口罩被處理的,她確實不應該在大城市人口密度極高的小區不帶口罩去跑步。但要說起來本身也真不是什麼大事,真的一定要跑的話沒問題啊,可以住農家院去,天天到山溝裡、田野上、大草原、隔壁灘等沒人的地方去跑就是了,空氣還新鮮。

除了經濟上巨大的好處之外,這個計劃還具有眾多別的價值。現在華人在美國受到很大安全上的威脅,硬扛是一個辦法,但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為海外華人留下最好的後路,使他們心裡有底。只有華人和他們的親人,以及對中國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士,此時可以有資格享受到一個真正的安全之地,這會極大地有助於提升華人在世界各地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如果之前與華人結婚的,此時也可以享受到這樣的安全。這比宣傳什麼都更加有效。


四、如何應對被動輸入型傳播


相對於可控性比較好的主動輸入型,被動輸入型疫情防控起來極為困難。一是即使可以進行14天集中隔離的,隔離期過後也基本就失控,此後處於自由活動的狀態。現在已知有極少數病例潛伏期可以超過14天,甚至長達24天。但集中隔離14天就已經很長了,不可能集中隔離24天。還有很多人難以做到一入境就隔離的。這個如何控制就是很大的難題?

問題事實上也很簡單,就是要在所有人員集中區域的出入口進行嚴格的檢查,前期中國就是這麼做的。測體溫是一個很重要的、最基本的方法,雖然這個COVID-19存在無症狀感染者,有些文獻指這類病例比例不高,只有1-1.4%。也有一些文獻指無症狀感染者比例很高,可達30%甚至50%。但無論如何,畢竟相當高的比例是有發燒特徵的,因此量體溫可以解決相當大部分低成本普查的問題。但這有兩個問題:

一是現在以額溫槍為手段的測體溫方法太消耗人工了。這種方式即不能長期進行下去,也難於推廣到全世界其他地方。

二是這種方法用戶體驗的確不是太好。我每次測體溫時儘量避免被頂著額頭,很不舒服,一見到門口測體溫的工作人員馬上老老實實主動伸出手腕。但測額頭其實是很重要的指標。

力挽狂瀾:中國如何自救而後拯救世界 | 汪濤

你給我站住,再往前走我就開槍了

力挽狂瀾:中國如何自救而後拯救世界 | 汪濤

老實交代,晚上為什麼偷我的菜?

力挽狂瀾:中國如何自救而後拯救世界 | 汪濤

不許動,老實點

沒想到測體溫的工作人員也有遇到尷尬的時候!

三是因為額溫槍在人員保管和使用上的不規範等原因,導致測量結果的不準確,甚至偏差太遠。

力挽狂瀾:中國如何自救而後拯救世界 | 汪濤


上海交大的門衛都能測出31.6度,可想而知其他地方的小區阿姨大媽們用額溫槍能測出什麼結果了。這個時候體溫確實是“低點好”,但真要創了這種記錄的低溫就太危險了。我自己也好幾次被測到過33度的。這樣的測溫完全失去了防控的意義。

第四點是最重要的,因為這種人工的額溫槍只是一個最簡單的檢測。如果沒事就放行了,測量數據很難保存下來,並進行大數據分析。如果採用網絡化的方法,將大量人員的體溫數據集中進行處理,可以發現很多有價值的信息。例如,雖然存在無症狀感染者,但他們周圍很大機會存在有症狀感染者。通過有症狀感染者的地圖分佈,就可以實時進行流行病學的病原路徑分析。

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需要將體溫測量無人化、人工智能化、網絡化和非接觸化。這樣的技術在中國已經很成熟了。例如,浙江宇視所開發的“熱影”系列非接觸式測溫設備和系統可以做到人通過即完成測溫,並將所有測溫及對應的人員數據實時上傳到雲端。

終於可以不用被人拿槍頂著腦袋了。

如果立刻在寫字樓、酒店、小區、商場、車站、機場、學校、電影院等人員集中出入口普遍安裝這樣的設備,在此基礎上即可以通過應用軟件形成區域的管理系統(宇視開發的此類APP軟件叫“雲疫寶”)。2月10日,民政部陳越良司長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說,這類“服務社區抗疫的軟件的價值比捐款十個億還管用”。未來在此基礎上建立全國聯網的、覆蓋所有內地和出入境人員的疫情監控網絡其價值就更大了。它們不僅對這一次國內和全球疫情控制有關鍵性的價值,而且具有長期的價值。在平時可以為社區提供精細化人員管理服務,疫情期間精準識別外來人口/車輛、未佩戴口罩、攜帶大件行李、人員聚集等異常行為並實時告警。不用人工去測溫,不僅可節省大量的人力,也可極大地降低社區工作者交叉感染的風險。這類系統事實上是智慧城市更進一步的功能延伸。未來建立在人員實時體溫的大數據基礎上,可以進行數學建模,更準確地實時判斷和預測是否存在疫情的爆發。同時它也可以實現用數據智能服務城市運營管理,為城市基層治理、企業生產、居民生活等提供全場景智慧化的人體健康等各類人員信息、圖像、視頻等數據服務。

我們千萬不要把注意力只集中在疫苗、藥物等等上面。我一再強調過,對於新型傳染病來說,這些都是作用非常有限的。

力挽狂瀾:中國如何自救而後拯救世界 | 汪濤

李蘭娟院士分享的“四抗”“二平衡”治療經驗,基本都是支持性的。抗病毒藥物都並非特效


曾被炒得很火熱,號稱“人民的希望”的瑞德韋西,經臨床試驗發現好象希望也不大。雖然現在很多方面都宣稱已經開發出疫苗,很多疫苗研究者真的非常值得尊敬,他們的確是拼命在趕進度。但我這裡還是再強調一下別太指望它們,關鍵原因就在於很可能時間趕不上。現在所謂的“已經研發出疫苗”可別理解為已經能用了,而只是剛剛進入臨床實驗,等三期臨床做完真的能大規模應用,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了。一般情況下至少得1年吧。現在緊急情況下加快、加快再加快,那也還是得接近1年吧。等這個病毒在大量國家已經實現全社會60%-80%群體免疫式感染的時候能用上就不錯了。正如前一篇文章所討論的,到5月份全球確診人數就可能上億,到6、7月份病亡人數上億也不要意外。疫苗來不及、完全來不及了。另外,病毒的基因變異太快,因此病毒類的疫苗都面臨因抗原變異而致疫苗失效或部分失效的問題。

隔離是對付傳染病最傳統、也最有效的方法。建立在人工智能、遙測、5G、大數據、網絡化等基礎上的現代化高科技的隔離,才是真正有效的出路。

別把疫情真實信息建立在人的判斷上,而要建立在設備的自動識別和判斷上。除了CDC的直報網絡之外,必須建設這樣的實時疫情監控網絡是一個最重要的教訓。這樣的監控信息可以部分內容實時地在網上公開。根據現在的AI、5G等技術,全國每一個時刻有多少被測出體溫過高的人(雖然有發燒的並不一定就是得了這個病),是在什麼地方被測出來的(不顯示個人身份等隱私信息),幾秒鐘之內全國人民都可以知道,而不是經過直報、再統計,過幾個小時,幾天甚至更長時間以後社會公眾才知道。採用網絡化的人工智能疫情監控系統,中間可以不經過任何人。人是不完全靠得住的,只要是人就可能會犯錯誤,在這方面這個全世界的人都一樣。

另外,這樣的系統也可儘量減少因人的交互而產生的人際衝突和心理抗拒。

在疫情防控期間,發生過鄭州某醫院的副院長與門衛人員產生口角,心理牴觸就是不願帶口罩,而後被解除副院長職務。受到這麼重的處罰,在這種疫情期間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但從另一方面說,就因為沒帶口罩把一個副院長給人家撤了,這也著實有點......只能告誡大家現在是“戰爭時期”,可不能有絲毫的個人任性。這類問題,一方面要求人們在疫情特殊期間需要有更高的自律,但另一方面,儘可能減少因人員介入產生的不必要衝突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在遇到大量國外入境人員時更顯得必要。如果要求帶口罩是智能機器做出的判決,不帶口罩機器閘門就不開,並且旁邊就是口罩售賣機,這可以盡最大可能避免人際衝突。遇到人工智能判決出沒帶口罩不讓進,人們就會感覺這是高科技,自己不帶口罩是自己太LOW。但如果是一小區門衛大媽說話有些不客氣地逼著要求你帶口罩,絕大多數人在這樣的時期都能理解,尊重人家的勞動,但免不了有人心理就會有些不太舒服,產生抗拒心理。

這些細節問題只要處理得好,並且形成全域性、無死角的疫情監控網絡,就可以有效及時地發現染病的個案、避免疫情的大爆發。後續文章我們將以防疫總方程理論為基礎,從環境改變角度系統地討論徹底根治傳染病大流行的方法。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汪濤,曾為中興通訊國際市場管理體系的奠基人,現為析易船舶總經理。文章2020年3月24日年發表於微信公眾號 純科學(力挽狂瀾:中國如何自救而後拯救世界),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