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渾水摸魚、趁機自救”?國家因城施策,行業大趨勢不改!

2月以來,全國各地樓市新聞不斷,有開發商“自救”的打折促銷活動,有銀行降低首付促進樓市回暖的政策,還有地方政府密集出臺的各類調控。但整體說來,不論是關注程度還是作用大小,政府力量始終最為關鍵。就已出臺的地方樓市政策來分析,

本輪政府調控都有哪些類型?這些政策真的能幫助開發商度過難關嗎?甚至一些開發商還會藉機繼續粗放生長嗎?

開發商“渾水摸魚、趁機自救”?國家因城施策,行業大趨勢不改!

  • 著力供給端的調控政策
  • 自2015年國家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各行業於供給端作出的結構性調整已有不少案例。在此背景下,樓市發展順應形勢,因城施策的調控新思路被確立,各地在土地供應、行業管理等多方面均已顯現出政策差異。因此,這次特殊時期的樓市調控也就給了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權。通過梳理60餘省市調控政策不難發現,絕大多數地方的調控政策把主要發力點集中在了供給端,發力需求端的城市極少

    開發商“渾水摸魚、趁機自救”?國家因城施策,行業大趨勢不改!

    在涉及供給端的這些調控政策中,以減緩房企資金壓力的新政最多。比如:不少城市出臺的“土地款繳納延期或分期”、“降低土地出讓競買保證金比例”就是延緩房企資金支付節奏、減輕企業短期資金壓力的有效舉措。需要知道的是,此前大多數城市房產交易量逼近於0,反映的並不是需求消失,而僅僅是特殊情況下的需求被抑制。這一現象帶來的直接後果,首先就是開發商資金斷裂,而不是購房人支付能力喪失。開發商資金斷裂,一是會出現在建項目無法順利完工,影響到普通購房人;二是開發商喪失償債能力,波及銀行還可能給社會帶來更大的風險。所以,本輪樓市調控,大部分城市的方向和措施是對的。

    開發商“渾水摸魚、趁機自救”?國家因城施策,行業大趨勢不改!

    相反,少數幾個城市給予需求端明顯的政策支持,則讓人有些看不懂。這幾年,在政策高壓態勢下,投資投機需求被抑制,更多的剛性需求得以釋放,這次受影響最多的也是剛需。一般情況下,剛需是不會憑空消失的,而只會推遲。推遲的需求一旦遇到縮減的供應,市場形勢會發生什麼變化都很難預料。如果這時候還在需求端“添一把火”,很可能會“燒過頭”。還好,過度關注需求端的調控政策,無一例外被打回。

    • 開發商資金壓力最大的一年
    開發商“渾水摸魚、趁機自救”?國家因城施策,行業大趨勢不改!

    目前,各省市出臺的最新調控政策效果到底如何,還沒有完全顯現。就筆者已瞭解到的房地產行業內部情況顯示,各家房企均加大了對近期樓市政策的蒐集分析工作。由於資金壓力持續加大,此時再不積極把握政策利好,相當於是“坐吃等死”,這顯然不是開發商的作風。

    以最後復工的城市——武漢來看,不少在漢房企雖不能復工,但仍要求員工合力蒐集全國各地最新政策,分析制定政策實施方案並安排專人逐一落實,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下房企面臨的資金壓力之大。

    早先,華泰證券數據顯示:2020-2022年,房地產境內債到期量分別為4316億元、6212億元和3764億元,今年下半年開始進入償債高峰期。2020年房企資金壓力或貫穿全年。

    開發商“渾水摸魚、趁機自救”?國家因城施策,行業大趨勢不改!

  • 整合加速趨勢不會改變
  • 從全國來看,此次樓市調控政策整體理性。無論是土地款分期、開竣工延期還是商品房預售條件的調整等,都集中於供給端發力,大多數城市並沒有貿然在需求端做出調整。由於供給端政策相比需求端更加可控,更有利於實現精準扶持,所以對房地產開發企業而言,頭部房企因其已具備資源、資金、人員、數據等優勢,在享受調控政策時更容易佔得先機。因此,未來房地產行業資源持續集聚的趨勢不僅不會改變,反而會得到加強

    開發商“渾水摸魚、趁機自救”?國家因城施策,行業大趨勢不改!

    回頭看來,雖然很多調控政策是各地推行的無差別新政、資金壓力也是全行業要面臨的共同壓力,但調控利好在一定程度上卻更有利於規模實力佔優的大型房企。所以說,這些幫助開發商的政策,可能進一步推動了行業整合。隨著國家調控管理越來越精細化,“大水漫灌”很難再現,“因城施策”是為長策,那些自身實力不濟、經營不善的房企們,再想要“渾水摸魚、趁機自救”,難度是越來越大了。

    瞭解最新樓市要聞,掌握關鍵樓市動態,歡迎關注樓市睿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