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離於陰陽兩界

在《我的陰陽兩界》中,陰陽之別是一個重要的分界標誌

,王小波採用眾多意象,勾勒出王二和妻子小孫分處陰陽兩界的生活:王二蝸居地下室,生活在黑暗中;而小孫住在地上,代表光明的一面。

為表現這種差別,作者耗費大量筆墨來渲染小孫的“陽”:她皮膚白皙,衣服潔淨,沒有一絲灰塵。這樣一位沐浴在陽光下的女性,為了治療王二的陽痿搬到地下室,主動邁向“陰”。

想來也有趣,雖然各自象徵著陰陽,光暗兩種元素,王二和小孫所處的位置卻和他們的性別完全顛倒:王二是男性,卻陽痿,多年來活在黑暗中,此為陰;小孫是女性,本該為陰,卻站在陽的一方。

陰陽相互顛倒,正如當時社會大環境,王二因患陽痿被醫院的同事視作異類,終日隔絕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遊離於陰陽兩界

在傳統文化中,男性是“陽”的象徵,王二的陽痿象徵著他從陽到陰的的轉變。“地下室”代表封閉、黑暗,即為“陰”,它被用作雜物房,也隱射著王二社會邊緣人的地位。而他房門前擺放的一甕切除了陽具的人體標本,也對王二的陽痿現狀有所意指。

小孫治好了王二的陽痿,他們兩人的結合象徵陰陽調和。在老莊哲學中,世界本原為“道”,所謂“道生一、一生而、三生萬物”,陰陽由太初的混沌分化而成,小說中有一段小孫騎王二的情節, 騎在王二脖子上的小孫驚訝於兩人的嚴絲合縫,曾驚歎

王二,這感覺非常奇怪!好像是我把你生了出來!

這段話其實不無道理,故事最後,小孫成功醫好了王二的陽痿,讓他迴歸正常人行列,這種轉變可被視作由“陰”回到“陽”,獲得“新生”。依這層含義,小孫的確把王二“生”了出來。


從陰到陽,自然也有從

陽到陰。二十年前的王二還是一個健壯的青年。小說在敘述中穿插著主人公二十年前的經歷,當時王二的鄰居李先生就是活在“陰”裡的人,雖然他沒得陽痿,但已逐漸走向衰老,四十來歲的他的“屁股像個風乾的蘋果,皺皺巴巴的”,暗示青春年華逝去。

實際上,李先生就是未來王二的投影,他們間年齡相差二十歲,時光荏苒,二十年後的王二,也到了他初遇李先生時的年紀,都變為社會的邊緣人物。

遊離於陰陽兩界

李先生花了大半輩子研究西夏文來證明他比大家都聰明,當他最終研究出成果,準備發表的時候,卻因自己並不屬於組織,而被集體排斥;王二因為得了陽痿,被周圍的人指指點點,只能逃到地下。


性分為兩種,一種討人喜歡,還有一種叫人討厭,十多年前的王二並不懂這一點,想的只有得到,所以當他看到前妻那“皺皺巴巴的大褲衩”,就“軟”掉了。

陰與陽的分界,也是“我們”與“他們”,有趣與無趣的分界。人生該是個尋找有趣的過程。在李先生看來,研究西夏文是有趣的,他為之努力了大半輩子,最後只落得孑然一身;對王二來說,翻譯Story of O就是件有意思的事,漫長的寂寞能給予他做任何事的自由——直至遇到小孫。


小孫給王二帶來了久違的白晝,令平淡如水的生活產生透出幾縷鮮活氣息,她將王二領到了燈光下。

小孫活在燈光下,而王二隻能待在陰影裡,他們之間原本涇渭分明,沒有融合的可能。但別人的阻撓反而促成他們的結合,為治好王二,小孫原打算先和他結婚,等治好了就立馬離婚,完成自己的研究。但他們的結婚申請卻被院裡的領導駁了回來。


遊離於陰陽兩界

書中曾提到湯恩比的歷史哲學,說人類歷史分為陰陽兩個時期,分別象徵著人類的原始狀態與文明時期,文明的出現令人類邁向陽的一面,所有的煩惱就由此而起

陽代表了硬,指現代文明,由於婚姻涉及到分房問題,必須控制結婚人數,因此王二和小孫結婚的舉措被院裡領導百般阻撓。

兩人原本一陰一陽的分立因為結婚問題轉化為個人和群體的對立,王二和小孫變成了“我們”,聯結在一起,從而導致兩人的結合。

王二是幸運的,他遇到了小孫,見到“好的東西”,最終被“治”好,由“陰”重新遁入“陽”。但黑暗的另一邊不是什麼天堂,走向光亮處的王二還得為工作奔波。他被群體重新接納,過著平凡而又單調的生活。

遊離於陰陽兩界

《我的陰陽兩界》裡,“再過一百年”這句話反覆出現,一百年後北京城北京人究竟如何,我們無處知曉,在王小波的筆下,王二的北京籠罩在灰濛濛的煙霧中,模糊而遙遠,這座城市裡發生的一切猶如霧裡看花,讓人分不清現實與虛幻。

徘徊在陰陽之間的,絕不僅有王二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