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各国的有多少兵马?

惯饮孤独7


日本其实比我们想象的面积,还是要大一些的,有2个以上的河南省大。战国时代日本人口是1500万。大约是我国汉朝时期的三分之一,与我国三国时代人口大致相同。其实就人口规模来说,也不算是太小了。

《三国志》卷33《蜀书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炎兴元年(263年),“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也就是说,日本当时的人口,已经有三国时期,15个蜀国一样多了。

文禄之役,丰臣秀吉动员总兵力约 31 万,应该是战国时代的动员峰值。如果再加上本土驻防和民兵,日本在战国时代的最大动员力量,在60万人左右。

战国时代的几场大战役,参战人数也是比较多的,比如,在小田原城战役,上杉家出动了86000人,桶狭间之战,双方有5万人参战,野田城·福岛城之战,双方有6万人参战,手取川之战,双方有7万人参战,长篠合战,双方参战人数在12万人,结果武田家大败。九州征伐,统一之战,丰臣秀吉出动了20万大军。


沧浪水寒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战国时期,有一个兵力的换算比例,大概是1万石能动员300名士兵。当时各个大名的实力一般是以这个大名有多少石的收入作为计算的。

比如当时比较著名的上衫谦信的封地最多的时候为120万石,那么他能够动员的兵力就是在36000人左右。武田信玄巅峰时期大约100万石,能动员的兵力为3万人左右。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大名虽然封地的产量不是很高,但是比较有钱,也能动员不少军队。再拿黑田官兵卫来说,关原大战开始的时候他的封地为20万石左右,能动员的兵力在6000人上下,他把自己的儿子黑田长庆带领5500人到了关原战场,加入东军作战。自己则在九州岛组织了一支9000人的部队攻略其他势力。

黑田官兵卫当时的想法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带兵参加东军,他认为东军会获胜。然后他自己带兵乘着东西军大战的时候自己迅速拿下九州和西本州地区,然后再往东打,与德川家康争夺天下。而他在九州岛能组织起一支9000人的部队,则是因为他平时很节俭,省下了大量的钱财,使他能够募到一支9000人的部队,如果只是靠封地的产量,那么是绝对募不到这么多军队的。虽然他很快几乎就拿下了九州,但是他没想到关原大战打的太快,德川家康后来也似乎看出了他的意图,要他停止继续攻略九州的城市,他才最终含恨作罢,最后首封了52万石左右的领地。

下面我们看下战国时期主要大名的动员能力。

在武田信玄之后的北条来说,曾经成为关东地区最大的诸侯,在北条氏政时期达到了巅峰,有220万石的规模,能够动员的兵力也有大约6万人左右。

今川义元,被誉为“东海第一弓取”。战国前期的强大名,其领地最多的时候有63万石,但是由于其比较有钱,所以能够动员大约3万人的兵力。

毛利元就,被誉为战国第一谋略家,其巅峰时期大约有100万石的规模,能动员的兵力应该在3万人左右。

织田信长,战国时期的霸主,刚开始在尾张的时候大约40万石左右的规模。上洛的时候有100万石,能动员大约3万人的兵力。本能寺事变前夕到达顶峰,为500万石左右,能动员15万的兵力。

丰臣秀吉,主城在大阪,是当时著名的商业城市,拥有220万石的领地,按道理来说动员能力大约为6万多人,但是由于资金很多,所以实际能动员14万人左右。

德川家康,在关原大战的时候250万石的领地,大约能动员8万人左右。后来到了幕府时期,领地到了800万石,能动员24万左右的军队。


老威观史


我们可以从日本战国时期各大战役数据来了解当时各大名的兵力。

下面列举几个著名的战役。(开始码字,啧啧)

1.川中岛合战

武田军阵营:

武将:武田信玄、武田信繁、山本晴幸、诸角虎定、马场信房、高坂昌信、真田幸隆。

兵力:10000-20000

伤亡:2000-3000

上杉军阵营:

武将:上杉谦信、柿崎景家、斋藤朝信、甘粕景特、宇佐美定满、村上义清。

兵力:8000-13000

伤亡:2000-3000

2.桶狭见之战

金川氏阵营:

武将:今川义元、冈部元信、朝比奈秦朝、井伊直胜、鹈殿长照、松平元康、葛山元康、浅井政敏。

兵力:25000-45000

伤亡:2500-3907

织田氏阵营:

武将:织田信长、佐久间信盛、佐久间信重、森可成、丹羽长秀、饭尾定宗、簗田振政纲、千秋季忠、佐佐政次。

兵力:约24700

伤亡:2000-3000

3.姊川之战

织田德川军阵营:

武将:丰臣秀吉、柴田胜家、池田恒兴。

兵力:40000

伤亡:800阵亡2400受伤

浅井朝仓军阵营:

武将:矶野员昌、前波吉继、远藤直经。

兵力:13000-23000

伤亡:1800阵亡、5400受伤

4.三方原合战

武田信玄军:

武将:小山田信茂、山县昌景、武田胜赖。

兵力:27000

伤亡:500

德川家康军:

本多忠胜、泷川一益、酒井忠次。

兵力:18000

伤亡:1000

5.长蓧之战

织田德川军:

兵力:38000

伤亡:不明

武田军:

兵力:15000

伤亡:7000-12000

6.九州征伐

丰臣军:

武将:丰臣秀长、黑田孝高、加藤清正、片桐且元、石田三成、小西行长、大友宗麟、小早川隆景、锅岛直茂、长宗我部元亲、宗义智等。

兵力:200000-220000(最大动员)

岛津氏:

武将:岛津义弘、岛津家久、新纳忠元。

兵力:20000-50000

7.关原合战

东军:

武将:德川家康、黑田长政、福岛正则、井伊直政、藤堂高虎。

兵力:75000-104000

伤亡:4000-10000

西军:

武将:石田三成、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上杉景胜。

兵力:80000-120000

伤亡:8000-32600

8.大阪冬之阵

德川幕府:

兵力:160000

丰臣氏:

兵力:100000

9.大阪夏之阵

德川幕府:

兵力:150000

丰臣氏:

兵力:60000

由上可以看出,在战国前期交战双方阵营往往都是各两三万兵力,参加作战的各大名或家臣估计也就能动员几千人都算不错的了,但也绝不是“村长打架”。到了战国中后期由于互相吞并和吸收形成了少数强大的势力角逐,动辄数十万的战争动员也是常有(如“万历朝鲜之役”丰臣政权动员的兵力达到了30万之多)。


两极历史


日本战国时代各国的兵马数量,得从领主的经济实力、人口数量、流动人口数量各方面考虑,所以无法给出精确的答复。现在网上流行的一万石养300人的说法,其实是以讹传讹。

300人/万石是江户时代的军役标准,所谓军役标准,就是幕府规定打仗时你需要带出的兵马,这个规定不是硬性的,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发生战事时你携带的军队人数只能多于军役,不能少。

举个很常见的例子,比如考试的作文,要求字数800字,这就意味着,你只能写800字吗?还是考卷只容得下800字?不是,这只是出卷老师给你的要求,只要时间来得及,你乐意写8000字都没人管你。

300人/万石,就是考卷上的那个字数不低于800字。并且,即便是江户时代的军役标准,也不意味着你的领地要是只有一万石,你就只有300兵。军役是出阵随幕府一同外出去打仗用的,你一个一万石的大名,派出300人参战以后,你的领地内还需要有军队驻守,这是不算在军役里的。像在关原合战时,丰臣家对长宗我部家的军役要求其实只有2000人,但是为了这场关键的合战,长宗我部盛亲却携带了5000人的军队。

除了固定人口以外,日本战国时代的许多浪人、流民都是军队的兵力来源之一,例如应仁·文明之乱,东、西两军在京都聚集了三十万人马,这些人里很多其实都是临时招募的雇佣兵。例如应仁之乱前因饥荒逃入京都乞讨的难民、京都的地痞流氓、市民、京畿附近的贼寇等等,大名招募这些人作战,不需要支付军饷,不需要提供粮草,而是给予他们在战场上的劫掠许可,无论是财物、人畜,只要在战场上,他们就可以随便抢,还不用负责。

再者,长筱合战时,武田胜赖的军队约有一万五千人,他留了两千人在鸢巢山监视长筱城,这两千人里就有不少浪人,战斗力并不高,在遭到酒井忠次的奇袭后直接崩溃。


指尖看日本


有不少人认为日本当年所谓的“战国时代”混战,按照规模来看就是村跟村之间的战斗,其实这种理解是非常错误的,日本战国时代大致在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末,当时中原属于明王朝时期。虽然日本的体量跟明朝、帖木儿帝国等同时代的大陆王朝不能比,可在当时的世界上,日本的体量并不算小,甚至能算得上强悍。

那么,当时日本支离破碎的格局之下,各国实际上拥有的兵马到底规模如何呢?

首先,弄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日本的“战国时代”并不算正式的历史名词,主要用来称呼日本室町时代爆发“应仁之乱”后,再到安土桃山时代 之间的上百年岁月。这段岁月之中日本各地群雄割据混战不断,而当时甲斐国有位酷爱中国兵法的大名武田信玄,直接套用了中原“战国”之名,来形容当时日本的格局。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的守护大名纷纷自立门户,逐渐产生了大量的战国大名。本来,这些守护大名大多都是受幕府册封的各地武士团首领,类似于周王朝初期的分封诸侯但又有所不同。

应仁之乱后,原本松散的上下级关系再也无法维持下去,所以很多守护大名拥兵自立,或者被当地的豪强、自身的属下取而代之,这些人逐渐变成了战国大名。

而当时,这些“战国大名”其实是一个家族或者整个的集团,他们执掌的领地,可能并不止一个封国,可能两个甚至更多。当时,日本主要的战国大名家族有:织田家、武田家、德川家、今川家、北条家、毛利家、上杉家、丰臣家、岛津家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比较小的大名。

那么这些战国大名,当时各家到底有多少兵马呢?其实对这方面的相关记载并不多,也并不明确,不过也能从其他方面看出一二,那就是日本战国时代发生的战役之中,动员的兵力。

织田家与今川家发生的“桶狭间之战”,双方出动兵力大约在4万人,最终今川义元被干掉了;而后来的关原之战,双方的兵力之和已经超过了15万人,虽然这样的规模对于当时的中原王朝来说根本不够看,可别忘了那是日本,弹丸之地人口本来就不多,这样的兵力参与规模已经是非常巨大的了

目前,只有些并不确切的相关数据,日本战国时期织田家整编的兵力大约在6万,实力最强悍的武田家,仅仅是骑兵就逼近2万。

日本战国早期,由于当时的封国与大名数量过多,犹如中原的春秋时代,所以各家的兵力大多也都非常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实力薄弱的大名被势力强悍者给兼并了,犹如中原的战国时代,那时候日本各家的实力也随之强化,像是小牧长久手之战中,织田信雄出兵超过6万,与丰臣秀吉的12万多大军对抗

到底日本战国时代,各家具体有多少兵力,即便是日本本身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统计,因为在当时,各方施行的是“兵农分离”,然而各个封国与大名领地之中的农民,平时为耕,战时为兵,平时扛锄头,战时扛枪头,所以也没什么办法来具体统计各家的兵马。

日本战国时代,其总人口在1200万到1500万上下,在当时的世界范围之内并不算少,而且古代的日本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黄金与白银、铜的产地,美洲大陆发现之前,日本列岛几乎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黄金供应地,是不是与现代对日本认知里的“资源匮乏”相差悬殊?然而这是真的,这也是为何近代西方为何将远东的日本列岛称为“金银岛”的主要原因。

日本战国到底有多少兵力,实在是不好说,但要说当时是一群村长在打实在是有失偏颇,毕竟战国时代基本结束之后进攻朝鲜半岛,硬是跟表面上实力对比悬殊的明王朝僵持了许多年,拖得明王朝元气大伤,而后并没参与半岛之战的德川家一举掌握了整个日本,开启了德川幕府时代。总体来说,日本战国时代尤其是后期,各家的兵力并不算少,甚至可以说还是很强的。


澹奕


日本战国时代最大规模的一场会战(关原合战)双方投入总兵力大约15万人左右。西军(丰成家)80000。东军(德川家)70000。还有一些外围游击部队。比如织田有乐,寺泽广高,生驹一正。战役投入超过15万人。再加上一些没有参与的的大名。整个日本当时可动员总兵力应该大于20万。


青瓷雅居


以当时日本来说所有的国家(其实就是很小的县城)全日本的总产值以粮食计算大概是1800万担 织田信长势力最大的时候已经拿下十个国家 他就占了大约800万担粮食。以每一万担粮食养200个士兵计算(实际应该还要少)织田信长最强盛的时期总兵力不会超过十六万人。


粉争肉


我是無月,感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总体来说,日本战国各国的兵马都不多。


我认为,日本战国时期的各国实力,可以按照织田信长的崛起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织田信长崛起前

在织田信长崛起前,日本全国有许多的大名。

只要拥有一个城砦,在战国的时候就可以称为大名了,所以,当时日本全国有许许多多的大名,小的仅有一个城砦,大的有一个国(日本战国时期的国,相当于现在的省的概念)

像关西的毛利和大内家,在战国初期,都属于比较大的大名了。

又比如长宗我部家,几乎打下了整个四国地区,也是比较大的大名。

日本战国前期,大名们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兼并过程,这期间的战争规模有大有小,但大多数都是数百人的规模。

如竹中半兵卫这样的智囊,带着十几个人就攻下了一个城砦。

那个时期的战国大名,手下除了几个固定的武士家臣外,没有固定的士兵。

平时都是在地里耕种的农民,战时征召入伍去作战,所以,那时的日本战国,一般不会在收获的季节作战,因为大家都要收割粮食。

而且作战的时候,一般也不会下死手,因为如果真的拼命,双方都有较大的损伤,不管输赢,回去都没人种田了,所以当时的战争死亡率非常低。

织田信长崛起后

织田信长是个改变日本战国格局的人。

他抛弃了以农为战的旧方式,开始训练全职的士兵,并且大量购置铁炮(洋枪)来装备自己的军队,并在长蓧之战中,用铁炮队击败了以骑兵称雄日本战国的武田赤备队。

织田信长的领地扩张非常快,他成了拥有好几个国领地的大大名,手下的军队甚至可以分出好几个集团来,当时很多人认为织田信长会结束日本战国。

但是,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和他的儿子一起葬身在本能寺,明智光秀结束了织田信长的制霸之路。

虽然织田信长死了,但他先进的思想流传了下来。

这之后,大名之间加速兼并,城主级别的大名基本上被消灭,取而代之的是大名任命的城主。拥有几国以上领地的大名开始增多,比如德川家康、伊达政宗等。

军队因为不再兼顾农事,因此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作战,大名之间的战争变的更为频繁,且军队规模也都由于领地的扩张,而变得大了很多。

千人以上的对战更为普遍,万人级别的会战也不乏少数,如后期的关原之战,东西双方集结了十几万的兵力进行对战,而德川家的主力就有三万人,却没赶上作战。

后来的大阪冬夏两战,也都是数万人级别的战争。

以上就是日本战国时期,战争规模的简单概述了,欢迎评论交流。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信长最盛时约有6万整编部队,明智光秀分2W进攻四国,柴田胜家分2W攻略北陆,秀吉分2W攻打中国毛利氏。所以明智光秀谋反的时候正是看准了信长身边无兵可派。但是战力第一是武田信玄,三方原一战当中出动的骑兵集团大约为1W5千。其他为足轻。至于整个战国有多少兵力,这个估计没有人统计过,也不太好统计,毕竟是日本是兵农分离,农民战时也能算兵。 至于围攻小田原和进攻朝鲜,的确最大可算20W,但是那也只是西国的大名已及关东诸侯,日本中部地区基本上没动,比如德川家康就没参加文禄庆长的战役,得以保存实力。


80后小磊磊


按照古制日本共有66国,这个“国”只是一个行政划分,跟州 县 郡一样,只是一个行政单位,并不是真正的国家的意思,就像现在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也只是一个行政划分而已。而且日本不同的“国”与“国”之间土地和人口差距极大,根本不能拿来一起比较。

以战国最普遍的石高制(按照全年稻米产量)来划分一国的价值的话,根据丰臣秀吉时代的检地纪录来看,石高最高的陆奥一国就有120万石,最小的隐岐只有4980石,相差了240倍。但两个区域还都是一“国”按照战国时期比较普遍的万石300人(一万石稻米产量的土地提供三百名士兵)的算法,陆奥一国可以提供36000名士兵,而隐岐只能提供150名士兵。

所以按照“国”来换算兵力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国”与“国”之间差距太大了。

至于日本战国总共有多少兵力这个问题,则比较复杂了。在刀狩令和农兵分离之前,并没有军队定数,领主在今天能拉起一万人的队伍,明天农忙了 回家割麦子就能走八千人,所以战国前期领主们的军队往往一时大一时小,没有定数。 到战国末期随着刀狩令和常备足轻的出现,兵农开始分割,领主们的军队才开始有常备规制。提供的军役和稻米产量挂钩,不同地区的比例不同,但大致水平在一万石的土地提供三百名士兵。

战国末期以及出现领地横跨数国,石高达到百万石以上的大大名,关原之战前的五大老 德川家康255万石 毛利辉元120万石 上杉景胜120万石 前田利长83万石 宇喜多秀家57万石.按照万石三百的换算,

德川家可以动员七万六千兵力,

毛利家和上杉家都可以动员三万六千兵力,

前田家可以动员二万五千兵力,

宇喜多家可以动员一万七千人兵力。

这五大老已经可以动员出接近20万兵力了。

至于关原之战 东西军在关原主战场是东军七万四千对阵西军八万二千,其他各战场双方兵力零零散散加起来东西军双方总兵力超过三十万兵力在交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