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是個背主的人,人品有問題,劉備為何不怕他再背叛他?

我要嘗試一下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正如題主所問,法正先後投靠過兩個主公,前一個劉璋、後一個劉備。法正背叛劉璋,與張松圖謀迎接劉備作益州的新主人,背主求榮這是法正身上的汙點,除此之外,法正的才能與德行也是不匹配的,《三國志》裡是這樣說的“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那麼既然是這樣的一個人,劉備不僅不怕他再次背叛反而還對他倚重和信賴呢?下面依據正史一一分析下

法正為何背主?

法正是因為天下大亂,關中鬧饑荒,從扶風郡(古時關中地方,現位於陝西)來到益州依附劉璋。但是劉璋不識英才,並沒有對法正加以重用,法正懷才不遇,又被周圍的人誹謗,十分苦惱,益州別駕張松與法正是好友,也覺得劉璋不是個能成大事的人,常常感概自己的遭遇。

法正等人認為劉璋闇弱無能,不能成就大事

後來張松奉劉璋之命出使曹操,因為沒有受到曹操的賞賜和任用,歸來後勸說劉璋與曹操斷絕來往與劉備交好。不久後曹操在赤壁戰敗,劉備勢力得以壯大。劉璋於是問應該讓何人出使劉備,張松於是舉薦法正。法正一開始辭讓,後來不得已只好前往。劉備見到法正後,"以恩意接納,盡其殷勤之歡"。法正覺得劉備有雄才大略,是可以輔佐的明主,回到益州後,遂與張松密謀協規,決定暗中迎接劉備益州之主。

法正懷才不遇,有很多的選擇,可以北上投靠曹操或南下投靠孫權,但他都沒有,而是選擇了劉備。法正是個極具眼光的頂級謀士,通過出使劉備,認定劉備日後必能成就一番事業,於是把自己投資給了劉備,以求換來最大的回報,但法正背主賣主的行為令人不齒。

法正的德行人品也不好?

法正幫助劉備攻佔成都後,被劉備加以重用。法正得勢後,恩怨分明的同時也是睚眥必報,曾經對他有過小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顧,他有過小矛盾的人都加以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有人向諸葛亮告發,希望他能夠稟報劉備,不要讓法正作威作福。而諸葛亮深知法正是劉備深得寵信的肱股之臣,也就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再過問。

法正在劉備心中比諸葛亮更加有份量

法正以奇謀見長,在劉備入蜀的前後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劉備的重用,與曹操的謀士郭嘉相似(陳群曾向曹操舉報郭嘉行為上有不檢點的地方),有頂級的謀略但沒有頂級的人品德行,劉備對待法正就像曹操對待郭嘉一樣,喜歡他的才能而不重視人品。

面對法正,劉備為何不怕法正再次背叛?

劉備有著一雙慧眼,善於識人和用人,法正的一切舉動劉備都瞭如指掌,並不怕法正會再次背叛他,為何呢?

1,法正在劉璋懷才不遇,但劉備委以重任,並信賴有加。法正有才能,他的選擇性應該是比較多的,法正選中劉備,是因為他眼光準,劉備是值得輔佐的。加上劉備比如曹操和孫權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試想下法正在劉備的手下是不是有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呢。正是這樣,法正屢獻奇謀,得到了劉備的重用(甚至超過諸葛亮),法正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幹嗎要再次背叛劉備呢?

法正寫信給劉璋勸其放棄抵抗主動投降

2.

針對法正的投靠,劉備並不是直接重用,而是有一段考察期。法正受到重用,應該是在龐統死之後,龐統與諸葛亮當時同為軍師中郎將,劉備入蜀帶的是龐統,龐統為劉備獻上取益州的上中下三冊,但龐統在雒城戰死了。後面開始法正憑藉對鄭度“堅壁清野”的認知和勸降劉璋,受到了劉備的重視,還有一件事法正與孟達到處是各帶了二千士兵去迎接劉備,劉備後來把法正的二千士兵交給了孟達,讓他駐軍江陵,把法正和孟達分開也是堤防法正,可見劉備用人並非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是通過觀察和考核,從而決定要不要重用。

法正與孟達交好劉備有意分開兩人

3.拿下成都後,劉備賜予諸葛亮、法正、張飛及關羽四人黃金各五百斤,白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作為諸將中最高賞賜。法正被任命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


4後來劉備在法正的謀劃下出兵爭奪漢中,法正獻計斬夏侯淵、拿下漢中後,劉備任命法正為(漢中王)尚書令、護軍將軍。

官職上的變化也可以看出劉備並不是一開始就對法正重用,考察了一段時間後,覺得法正是值得信任和重用,直接提拔當了尚書令。


結語:在劉備事業發展時期,正缺少像法正這樣極具戰略和戰術眼光的人才,但劉備有一套自己的選人標準,值得信任和重用的人一定加以合理運用,法正應該慶幸自己通過了劉備的考核,得到了重用。劉備把法正與孟達分開,也是在防著法正,法正看破不說破,法正在劉備那兒得到了想要的一切,再背叛對他來說沒有必要了。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張松、法正和孟達,是蜀中迎降劉備的三個主要人物。他們原是在劉璋手下,見劉璋闇弱,自己的才能得不到發揮,因此思得明主。他們的本意是獻西蜀與曹操,張松專門以出使為名,帶著西川地圖去投奔曹操。誰知道曹操驕傲自大,根本就沒有理睬張松。

張松歸來途中被劉備所留。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後,張松認為劉備是可以依靠的主君。於是,張松將西川地圖獻給劉備,自己許做內應。

法正和孟達都是張松的朋友,張松回來後,就和他們商量獻西川的事情。於是,張松勸劉璋引劉備入川自衛,並且派法正和孟達各領兩千人馬去迎接劉備。

劉備在得到法正和孟達及他們的人馬後,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將兩人的人馬合為一體,交給孟達指揮,留在荊州江陵。而法正則陪同劉備一起入川。

劉備對法正和孟達兩人的處置截然不同。他將孟達留在江陵,卻帶著法正入川。從這裡,我們可出劉備對兩人的評判。孟達也是一個有才幹的人物,後來他投奔曹魏時,被曹魏的人評價很高,深得曹丕的器重。可是,劉備卻把他留在荊州,只選擇了法正隨行。

從這一方面來看,劉備對法正的要比孟達更加看重。而且,在後來的上庸之戰中,孟達一個人完全可以佔領上庸,但是劉備依然派了劉封帶兵來指揮他。這裡也表達出劉備對孟達的不信任。

我們知道,劉備的眼力深邃。多年的奔波,讓他認識了各種形形色色的人。他選拔使用人才,都沒有出過差錯。他能夠這樣信任法正,自然有他的道理。劉備在任用法正這件事上,既任用他,又防備著他。法正也是聰明人,看破不說破,最後君臣才得以相互信任。

我們知道,劉備集團缺少的是奇謀之士。在戰爭中,戰術謀略方面,多是劉備自己把握。但是,劉備的謀略總是有缺陷的,在面對曹操和他強大的謀士團隊時,是敗多勝少。而法正的特長就恰恰補上了這個短板。在史書中評價法正,說他“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

法正加入劉備的陣營後,為劉備出謀劃策,屢建奇功。最著名的一戰就是在爭奪漢中的戰役中,和夏侯淵的定軍山之戰。劉備在和夏侯淵對峙期間,法正出謀讓劉備穿插到定軍山、興勢安營。夏侯淵為了奪回失地,前來攻擊。不料反而被法正指揮的黃忠打得大敗,連夏侯淵都被黃忠斬殺。這一仗,基本決定了漢中的歸屬。曹操聞訊帶兵來爭奪也無濟於事。

後來曹操聞知是法正為劉備出的計謀,不無遺憾的說,“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他把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結到法正的出謀劃策上。

法正死後,劉備為之痛哭數日,還追諡他為翼侯。法正也是劉備唯一追諡的人。在日後劉備出兵討伐東吳,在夷陵之戰後,諸葛亮還說如果法正在就能夠阻止劉備,即便是阻止不了劉備,也不會打這麼大的敗仗。從這些方面,都可以看到劉備對法正的信任和器重。

可是,法正這個人的名聲並不好,史書說他“不以德素稱也”。而且法正是背叛他的主人劉璋投靠劉備的,那麼劉備如此信任他,就不怕法正如同孟達一樣背叛自己嗎?

如果我們看劉備對法正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劉備並非是從一開始就信用法正的。劉備對法正也是有著防備的。在法正和孟達一起來投奔劉備的時候,劉備雖然在第一時間判斷法正此人可用,但是也留了一手。他讓法正將自己的軍隊都交給孟達,留在荊州。而讓法正隻身一人跟隨自己入川。這樣,即便是法正圖謀不軌,沒有一兵一卒的他也難以作亂。

在入川初期,劉備還是更信用龐統,對法正也是考察使用。在這一段時間裡,出謀劃策的人還是龐統。就是在龐統死後的一段時間裡,法正也只是起到參謀的作用。在歷史上並沒有發現他的重大舉措。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征戰後,劉備考察過法正的行為,才開始信用他。在攻打成都時,法正開始登上劉備的軍事舞臺。在劉備奪取蜀地的戰爭中嶄露頭角,最終在漢中之戰中,成為劉備的謀主,為劉備奪取漢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結語:

我們可以從劉備使用法正的過程中,看到他梟雄的本色。他在剛一開始,對法正考察後,將他單身帶入西川,就是防止他在不知道根底的情況下背叛自己。在奪取西川的戰爭中,劉備也是邊使用法正,邊對他進行考察。直到完全信任他之後,才放手使用他。

正是劉備對法正的恩威並施,才使得法正對劉備死心塌地。這樣,雖然法正此人的德行有虧,又是背主之人,劉備依然不怕他會背叛自己,讓他作為自己的謀主為自己服務。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法正不僅是一個背主求榮的人,而且還是一個人品低劣的人,但是劉備和法正的私下的關係非常好,對法正的信任甚至超過了諸葛亮。法正投奔劉備的時候,劉備已經有了一定的勢力,並且有諸葛亮和龐統兩位頂尖謀士輔佐。雖然法正加入劉備集團的時間比較晚,但是劉備和法正的關係非比尋常,法正不僅幫助劉備出謀劃策,甚至還能夠“干涉”劉備的家事,這足以看出劉備和法正的關係不一般。

法正勸說劉備遠離孫夫人

在劉備入川之前,法正和張松偷偷投奔了劉備,這時候劉備和孫夫人的關係十分微妙。法正讓劉備遠離孫夫人,以免孫夫人出現變故,劉備聽取了法正的意見。後來劉備平定了益州,法正又勸說劉備娶了劉璋的兒媳婦,拉攏了益州地區的士族支持。

孫夫人是主母的身份,諸葛亮和關羽尚且不敢幹涉劉備的家事,而法正卻能夠干涉劉備的家事,從法正讓劉備遠離孫夫人這件事,就不難看出法正和劉備的關係非比尋常。

法正指揮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爆發後,劉備讓諸葛亮坐鎮後方,親自帶領軍隊和曹操爭奪漢中。法正作為劉備的首席謀士隨軍出征,法正提出了很多實用的謀略,幫助劉備擊敗了曹操。事後曹操聽說法正在劉備軍中,氣憤的對人說:“劉備這個人帶兵水平一般,肯定是法正在幫他!”

從法正指揮漢中之戰不難看出,法正確實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劉備手下一直缺少人才,即使法正是一個人品有問題的人,劉備仍然願意重用法正。

法正的人品問題

前文我們一直在說法正是一個人品有問題的人,那麼法正究竟有哪些人品問題呢?首先法正是一個不忠誠的人,劉璋待人非常的仁慈寬厚,並沒有做過對不起法正的事情。法正看到劉備更加有前途,就欺騙主公引狼入室,害的劉璋丟掉了經營多年的益州。

其次法正這個人睚眥必報,史書記載法正擔任蜀郡太守的時候,只要是對法正有恩惠的人都得到了報答,對法正有仇的人都被報復。諸葛亮知道法正的人品不好,但是由於劉備信任法正,諸葛亮也不敢管法正。

人至察則無徒

三國時期的人才難得,不管是劉備還是曹操,都用了一批賣主求榮的人。雖然法正背叛了劉璋,但是這不意味著法正會背叛劉備。畢竟劉備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君主,劉備對待手下的大臣也非常的好,法正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背叛劉備。

實際上人至察則無徒,更何況是對待一個優秀的人才。如果一個人才換一個主人就算是背叛,那麼曹操也就不能用郭嘉,劉備也就不能用趙雲,孫策也就不能用太史慈,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更何況劉備是一個用人高手,怎麼會擔心法正叛變呢?


史海泛舟擺渡人


一個擁有益州、漢中、荊州大部分地區的人,文臣、武將應有盡有,皆當世之名臣、名將。且左將軍之聲望享譽九州,徐州、豫州、荊州、益州身兼四州之牧,就連曹操都稱其天下英雄。可見其勢力足可以匹敵曹操、孫權。

法正如果背叛這樣的人,除非是一種情況,劉備被打得無處可逃的時候,法正必定背叛他。當時的曹操、孫權都不具備這樣的實力!法正怎麼能背叛劉備呢?馬超都投奔了劉備,法正卻要背叛劉備?不可想象。

法正與孟達一起投奔了劉備,孟達雖然被封上庸太守,卻受制於副軍將軍劉封;法正地位之高,遠非孟達可比。法正被任命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遷尚書令、護軍將軍。而且還是謀主,協助劉備指揮過定軍山之戰,雖然打得水襠尿褲,並不影響他升遷!

一個賣主求榮之輩,如何能讓劉備如此寵信呢?這類問題,回答起來太長……沒完沒了?簡單的談幾句吧:

劉備自從獲得荊州之後,實力大增,對荊州勢力的依靠程度徒然提升。無論是諸葛、龐統、黃忠、魏延,入川的軍隊幾乎都是荊州勢力。荊州勢力一方面可以支持劉備擴張勢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牽制劉備,不能讓他隨心所欲的發展壯大!

分兩部分。其一,荊州勢力積極支持入川,北伐;反對東進入吳。而劉備本身是不想放棄荊州的,當關羽與魯肅劍拔弩張的時候,劉備親提大軍支援關羽,沒用諸葛、龐統。其二,重要部門、要害機構、關口、要塞都是荊州勢力掌控。劉備欲罷不能。

為此,劉備與諸葛為首的荊州集團勢力進行了明爭暗鬥!劉備總是失敗。魏延督漢中、關羽遭暴虐,都是這個結果。

這麼一來,劉備就急需要有人能夠制衡荊州勢力,益州獲取,無疑是劉備求之不得的天賜良機!於是大面積的使用益州士人,以法正為代表的益州集團在劉備的支持下,得到迅速的發展,按照法正的提議,只要是益州人士,不管他是不是劉璋的人,一律重用!初步達到了制衡荊州勢力的效果,武都、陰平之戰,馬鳴閣道之戰,漢中之戰,都沒有用諸葛。

一個軍師將軍,不讓他打仗?😄,什麼意思?架空他。還有別的解釋嗎!

法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倍受劉備的寵信,他無論如何都不會背叛當前的劉備。

多說幾句:奈何,法正這個人政治、軍事水平太差!投機分子能有何能耐呢?

一場定軍山之戰,讓劉備大跌眼鏡。“當得其魁,用此何為耶”!不要以為這是在罵黃忠,黃忠沒出錯誤。這明明就是在罵法正!你個沒用的東西。其後的漢水之戰,法正就靠邊站了。

劉備對諸葛的城府越深,對法正就越是寵信,至於法正的軍事、政治水平根本就不重要!要得就是他能夠與劉備穿一條褲子。

雖然,法正根本就不如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