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蘭》: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隱士

過年在家無聊,白天欣賞家鄉美景,夜晚讀閒書。


《歡樂頌》裡提到的那本《空谷幽蘭》,是我整個二月的睡前讀物。


這是一本讓人安靜的書,非常適合需要尋找內心平和的人來讀。


《空谷幽蘭》: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隱士



01.老外眼中的中國隱士

書的作者比爾·波特,是美國當代作家、翻譯家和著名的漢學家。雖然長著一副西方人的樣子,卻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還喜歡讀中國的古文,熟讀經文。

這個老外的文言文的水平,反正是比我要高的,這一點令我有些汗顏。

從老外的角度看中國的文化、歷史,其實就好像是從一個窗戶往屋子裡看,我們都是身在屋子裡的人,而他們是站在窗戶外的。

以前聽樊登讀書,好像介紹過他,剛好這本書的內容讓我更加了解這個老外。 這本書圍繞著一個主題:尋訪中國真正的隱士。

《空谷幽蘭》: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隱士

太白山上,修行者的住所


因為比爾一直生活在中國臺灣,對大陸並不是特別瞭解,曾問臺灣的和尚:現在的中國大陸還有沒有隱士。

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中國大陸已經沒有隱士了。

看到這裡我有些難過,覺得大陸真的是被誤解了。

比爾這個老外也很有意思,他並不輕易相信某一個人的說法,而是到處去問,得到的答案都很不一樣。有人告訴他,中國大陸現在當然還有隱士。

他在獲得一筆贊助後,就喊上擅長攝影的好友一起來大陸,尋找隱士。

在比爾看來,中國的隱士和外國的隱士很不一樣。

國外的隱士可能就是“不合群”“獨來獨往”,或者是因為某一些困難不得不隱居。

而中國的隱士,往往在社會中有一定的地位,要麼是當過官,要麼是在一定程度上功成名就,而在這之後,再選擇遠離人群的修行,成為了隱士。

他說,中國的隱士很多在隱居前都是精英。

他還列舉了古詩文中的一些名句,來佐證自己理解的中國的隱士文化。

如,王維與陶淵明的詩。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在讀這本書之前,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王維的田園詩,我早在上學時就背誦過,卻沒有將其與“中國古代特有的隱士文化”聯繫在一起。

《空谷幽蘭》: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隱士

文字中可以感受到這個老外對王維的喜愛,他去了王維曾經的鄉間別墅。書中有一章的標題就叫:訪王維不遇。

02.禪意:佛家、道家

比爾在大陸的行程 ,主要還是在陝西,去了終南山、太白山。

他本人翻譯佛經,在臺灣的寺廟裡住過好幾年。用我的話說,就是此人有佛緣。

但是,他拜訪的隱士並非全是佛教徒,還有道教徒。

在我看來,不管是佛家還是道教,都是修行者。

在這本書裡,也看到了一些佛教和道教的故事,比爾在終南山上與和尚、比丘尼們談天,詢問佛理與修行的方法,詢問他們日常的生活和隱居的經歷。

《空谷幽蘭》: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隱士

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老外在古樸的寺廟前和上了年紀的和尚聊天,這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但這是現實。

在比爾客觀的記錄中,我聽到了各種修行者對於自己信仰的解釋,很陌生也很有趣。

有一個方丈,原先是不識字的,後來看經書,學會了認識字。他誠實地說自己修行很晚,能認識字看經文就已經很滿足了。

還有一個比丘尼,她談到修行很寧靜,而談到山中的生活,不免吐露出辛苦。

《空谷幽蘭》: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隱士

呂洞賓和漢鍾離(拓自樓觀臺一石碑)


比爾還介紹了呂洞賓與王重陽在山洞裡生活的一段故事,更是讓我覺得有些錯愕:八仙和《神鵰俠侶》中全真派的祖師有聯繫?


雖然老外對中國的一些神話的各種版本的解說讓人迷惑,但這本書裡,比爾遊記般的記敘,以及摻雜的經書、古文,都讓人覺得心裡很舒服。

這本書能讓人看到不被史書丹青所書寫,也不被新聞熱點所鍾愛的一些事,不主流,卻連接古今,人文和自然的感覺。

如果要想學具體的東西,別看。

如果要想找到一種寧靜,看它。


這本遊記讓我想起了以前看到三毛的一本遊記:《萬水千山走遍》。

《空谷幽蘭》: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隱士


《空谷幽蘭》是老外在中國的遊記,而《萬水千山走遍》反過來,是三毛,一箇中國人在國外的遊記。 哥倫比亞的“野蠻”,洪都拉斯的古老,各種神與靈的傳說解釋,很有趣。

如果你愛看遊記,這本也推薦。


說到三毛的書,總忍不住多提一句:《撒哈拉的故事》有多快樂,《夢裡花落知多少》就有多悲傷......


不說了,我看的書也不多,偶爾做點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