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立國的佔婆國興亡史


漢人立國的佔婆國興亡史

美山佔婆國遺址群


中佔的關係安南建國以前,中國曆代王朝南邊的隱患就是佔婆.占人本居日南郡象林縣,東漢末區連殺縣令自立為王.以後數百年間和中原王朝在日南郡拉鋸,直至安南興起與中國不再交界.(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歷史學家們一直猜測中國的一個縣不可能完全印度化,所以林邑和佔婆不大可能是同一個國家,或許是一個征服了另外一個。最早的佔婆人有可能來自印尼群島)

東吳至南朝,各王朝基本上都偏安江左,於交州之地無法過於重視.恰巧此時林邑尚為蠻夷,遠未開化,向北劫掠甚多,兩國之間交兵不斷,如林邑王範胡達就是無歲不徵.隋唐勢強,煬帝甚至曾滅其國為郡,戰事甚少,安安靜靜的納貢日子比較多。至五代時,安南興起並最終建國,兩國再無厲害關係,反而有了共同的敵人.占城為安南所迫之時,常向中國王朝求救,如明成祖徵安南所列的二十大罪中,就有六條是關於侵略占城.當然,還有一個插曲就是元朝對占城的進攻,占城雖降復叛.

南朝前的林邑的建國,就是從漢朝治下脫離的過程.占人(此時稱象林夷)本居日南郡象林縣一帶,東漢末屢屢反叛,劫掠州縣,交州刺史不勝其煩.其中一次在漢順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徵交趾兵平叛,結果反而倒戈,形勢非常危險.廷議要調荊、楊、兗、豫四萬人征討,幸虧名臣李固力阻,派人招降.其後夏方兩任交州刺史,威信極高,占人聞其名而降.時至漢獻帝初平年間(190-193年),象林人區方殺縣令自立,為林邑王,林邑最終獨立.

林邑王範雄(區連外孫,其間的世系不可考),範文(本是奴隸,後趁王死篡位,牛人吧),範胡達(文子)范陽邁(胡達子)在位期間,時時劫掠日南郡,兩晉,劉宋交州刺史不得不長期與之作戰.其中範熊甚至想聯合扶南國一起北上.

水經注裡面曾經有一段東吳時期林邑與東吳於灣大戰,佔領區粟地區,而後兩國息兵,以壽冷縣(今順化)為界的記載.事在東吳赤烏十一年(公元248年),不過不見於其他古籍,也無林邑王名號.到了宋武帝劉裕,實在是忍無可忍了,他在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北伐.陽邁陽降陰戰,被識破.和之大軍攻陷區粟(就是三百年前被佔的那個地方),並乘勝南追,大略其都而還,據說獲得合十萬英鎊黃金的戰利品. 宋書只說"所獲珍異,皆無名之寶", 自此以後林邑基本無力北侵,並於永明九年(公元491年)受南齊封號為持節,都督緣海諸軍事,安南將軍,林邑王,這是臨邑作為藩屬首次受封.

隋唐時 陳朝的衰落讓林邑人再度入侵,不過時間很短,因為隋朝兩帝的兵威徹底再次擊潰了林邑的野心. 隋文帝的伐林邑可是一個經典戰例:


隋文帝滅陳後,天下承平無事.恰好林邑久不朝貢,大臣們都說那裡多異寶,文帝聽罷心裡癢癢的(,遂於仁壽末遣大將軍劉方南征.林邑王率巨象出戰,隋軍打不過.劉方心生一計,於是在戰場掘了很多陷阱,然後假裝潰退,林邑兵窮追.結果象兵全陷了進去,一片混亂,大敗.劉方打到國都,戰利品有金神十一個. 隋煬帝大亞元年(605年),煬帝派軍南征,滅林邑國,分其地方為三郡.占人不服,屢屢反抗,終於復國成功.

之後就是唐朝,林邑王攝於國威,不敢造次,朝貢不絕.獻太宗的貢品中有一隻白鸚鵡,非常聰明,善於應答.太宗看了覺得憐惜,就叫使節把它放了.到了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林邑王被權臣所殺,並被族滅.國人立王頭黎的女兒為王.卻難以治國,於是立頭黎的外甥為王,並把女王嫁給他,以後林邑王稱環王. 占城在衰亡五代的時候,安南趁機脫離中國,從此兩國相隔,只餘純粹的藩屬關係了.太宗之時,占城王楊波為安南黎朝所苦,請求太宗下詔,安南不得不有所收斂.這樣的詔書宋時下了好多次.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大軍南下,把侵佔國土的安南逐出.林邑王也在南部配合用兵,卻失敗而納貢.以後就無甚可說了.占城被安南逐漸蠶食,中國愛莫能助.迴光返照是成祖滅安南為郡,占城總算收回了所有被佔領土.此時居然還"心懷二意",侵略真臘,成祖下詔止之.

這段平淡無奇的歷史中有一個小插曲,元朝的入侵.1281年忽必烈派大將唆都由海路攻擊占城,占城王迅速投降納貢.但是占城王很快"既臣而復叛",忽必烈震怒之下,命兵假道安南南下(或者是假道滅虢之計也未可知).安南陳朝不從,元軍不勝而還,占人趁機殺死唆都,元朝對占城的戰事至此結束.

1471年,安南黎朝終於決定對南方“頑抗到底”的占城人進行毀滅性的打擊。正月黎聖宗親自掛帥,率兵號稱七十多萬,到三月初一就佔領了占城國都,俘獲國王茶全。可憐占城此時能動員的部隊只有五千多人。據說死者多達六萬多人.

占城大將蒲持持自立,並向安南納貢稱臣,被封為占城王,國土大概只有原來的五分之一。不久華英,南蟠兩國也被建立起來,占城被一分為三。占城王茶全的弟弟茶遂進行了最後的抵抗,但是到十一月也被***下去了。此後的占城就完全成為安南的屬國,實在是無事可記了.1720年,最後一個占城王和大部分國民逃入了柬埔寨.這個文明古國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