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姓的起源


“習”姓的起源

“習”起源於姬姓,羽氏。

帝禹的父親鯀是目前所知的第一代大宗伯,古文裡面“宗”和“崇”經常混用,史書稱作“伯鯀、崇伯鯀。”

如徐幹《中論》“則伯鯀無羽山之難”;

如《墨子》“曰若昔者伯鯀,帝之元子”;

如《國語》“其在有虞,有崇伯鯀”;

如《竹書紀年》“帝產伯鯀”,“命崇伯鯀治河”,“六十九年,黜崇伯鯀。”

鯀,姬姓,宗伯氏,職位上卿,顓頊高陽帝的長子,因為遭受冤屈而被免職,隱居在羽山為先王守廟。《竹書紀年》裡面的“黜”指降職或者免職。

《孟子》與《禮記》裡面記載的“殛鯀於羽山”,並不是在羽山殺死伯鯀。“殛”是古代車文,表示在天子明堂(太廟)裡面守祀。這句話的意思是鯀被處罰,到羽山太廟裡守祀,相當於後世皇帝的兒子們犯了錯就會被罰去太廟守靈思過。

“羽”是雅言,表示太廟所在之山,羽山就是現在的山東泰山,古代歷代先王祭祀的太廟所在地。山東臨沂和江蘇連雲港的羽山都是同名附會之山,也是後人紀念先賢伯鯀的名山,無關真偽,同樣具有緬懷、懷思等積極的意義。

鯀去世之後,伯禹把一部分姬姓族人安置在泰山腳下為父親守廟,這部分宗族士人從此被稱作“羽氏”。東漢王符在《潛夫論》裡面記載“孔氏、羽氏……皆鄭姬姓也。”

它的意思是:

周朝祖先後稷,名棄,他是河南軒轅之丘軒轅黃帝的後裔,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古代鄭國座落在河南新鄭市,也就是軒轅之丘所在地,魯國的孔氏和羽氏都是從河南遷居到山東的姬姓後人。

羽氏是上古士族,也就是古儒士一族,以前主要居住在西安、河南軒轅之丘與山東曲阜泰安附近,秦朝燻育戎狄人侵略周朝的時候,姬姓羽氏一族為了保全宗族,把“羽”字加白變為“習”氏,“白”指來自西邊的周朝。表示習氏族人都是來自西邊周朝的族裔。

習氏族人在全國各地均有分佈,在先秦時期主要有三個部分,一部分在原來的周朝國都豐鎬和咸陽地區,即先陝西西安市、咸陽附近;一部分在河南軒轅之丘附近,即河南新鄭市周圍;還有一部分族人居住在山東泰安市附近。

以上都是我所知道的先秦古史,屬於宗伯學內傳史料,轉載請註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