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皇帝朱棣是如何造反成功的?

包蕊傑


這個問題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是朱允炆下了命令不許殺朱棣,因為他不想揹負殺叔叔的罪名。這樣的話朱棣在戰場上就自帶護身符,可以無所顧忌的打,相反朱允炆的手下將領卻被這麼一條命令束縛者,根本放不開手腳。其次朱棣在北京聲望很好,老百姓幫助他守城就可以看出,他打出的旗號是清君側,名正言順,他的戰略是直搗京城,戰略上是最正確的。他本身從小就在徐達這些明朝開過將軍身邊,軍事素養絕對過硬,所以朱棣會贏。


睡前讀書


朱棣又被稱為永樂大帝,他是我國曆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君主,可以說是文治武功、繼往開來。但朱棣其實並不是儲君,他在當皇帝前只是燕王,而當時的皇帝是他的親侄兒朱允炆。

和歷史上許多有作為的君主一樣,建立不世功勳的背後總給後人留下些批判的罪行。秦始皇橫掃六合,一統宇內,但他焚書坑儒,濫殺無辜;劉邦滅秦伐楚,建大漢四百年王朝,卻被人以混混嘲弄;李世民武定亂世,文創盛世,卻因玄武門之變而有損英名。朱棣一生南征北伐為大明開疆擴土、安定邊疆,與民休息、回覆民力,編撰修書、永樂大典永傳於世,重用鄭和、數下西洋。可以說是千古一帝,但他皇位的合法性一直為後人所詬病,也是令他當皇帝后一度殘忍嗜殺的一個重要原因。

朱棣為什麼成了皇帝了呢?我們都知道靖難之役,這場以朱棣為首的地方政權反對中央的戰役正是朱棣能夠成為皇帝的資本。靖難之役本是燕王朱棣在皇帝朱允炆削藩政策一步步緊逼之後而發動的一場以地方勢力抵抗中央政權的戰役,其本質是地方政權與中央政權的一次激烈碰撞。它和漢朝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很是相似,其中相似的是朱棣為自己出兵找了一個和七國叛亂一樣的理由,那就是清君側,七國之亂時是誅晁錯,而朱棣則是打著掃平奸臣的幌子。結果不同的是朱棣成功了,當上了皇帝,而七國之亂最終以景帝的勝利宣告結束。朱棣為什麼能成功呢?

說到朱棣大家一定會給他帶上很多的標籤,什麼“英勇善戰”、“足智多謀”、“狡詐陰險”……總之燕王朱棣有著出眾的才能,無論是軍事、治國還是政治。這都是他能夠在靖難之役中戰勝朱允炆成為皇帝的基礎,除了本身的這些得天獨厚的能力,他的對手朱允炆的失誤和能力的侷限性,以及令人難以描述的運氣都是他在戰爭中獲勝的重要因素。

首先來說說他的能力,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由於不是嫡長子,而且出生時他的父親朱元璋忙著打天下,所以朱棣在小時候除了衣食無憂外並沒有受到格外的關注。很早就和他父親的官兵一起生活,也正是這樣的磨練養成了他堅毅的品質,鍛鍊了他不凡的能力。長大後他曾獨自領軍和蒙古人作戰,他在戰場上表現出了他那個年紀少有的軍事能力和眼光。由於在軍事上的不俗表現,朱棣被封為燕王和其他幾位兄弟一起為大明鎮守北疆。由於長期和蒙古作戰,朱棣對於騎兵和反騎兵戰術戰法運用的相當熟練。同時他也有一批優秀的將領和一群善戰的士兵。在每次的戰鬥中燕王朱棣總是帶著自己的親兵衝在軍隊的最前面,他的英勇善戰激勵著他的士兵隨他一起陷陣殺敵。這樣的一位統帥在戰場上可以說的上是無往而不勝。

其次,朱允炆有著出色的之國本領,會是個好皇帝,但他絕對不是他叔叔的對手。因為好孩子是玩不過地痞流氓的。做為帝國的合法繼承人,朱允炆重小就備受重視,接受最好的教育。尤其是他的父親,帝國的太子標死後,他更是被朱元璋親傳親教,可以說朱元璋在他身上寄予了厚望。朱允炆也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教誨,他不僅像他的父親一樣仁孝,而且聰明好學。他有著治國的本領,卻缺乏戰陣之間的機謀與韜略。在靖難之役中他錯信錯用了李隆基為三軍統帥,導致了自己的軍隊失去了戰勝朱棣的機會。他懷著一絲仁心下令不得傷害自己的叔叔,可朱棣利用這一道免死金牌一次次在生死之間遊走。他的爺爺朱元璋知道他鎮不住那些和自己打天下的將領,便提前給朱允炆鋪好了路,殺了功臣、封了子弟、留下了輔佐大臣,可是結果呢?

分封的守衛者成了反賊,朱允炆回頭一看能打的將領所剩無幾,爺爺給留的三個人方孝孺、齊泰、黃子澄都是一群忠勇有餘的秀才,長於文章治國守城或可,但解國家之危局、扶社稷於危卵則其才遠矣。

最後,真是不得不說說朱棣的運氣了。首先作為一個喜歡揮舞著大刀陷陣殺敵的人來說,戰死沙場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即使你再厲害。可是人家朱棣呢?愣是連個傷都沒怎麼受過,頂多是被劃了一下子,流了點血,從沒有危急過生命。要知道,楚漢相爭時劉邦和項羽隔得那麼老遠還被一箭射中差點丟了小命。還有就是,在《明朝那些事兒》裡有那麼一股奇怪的大風不止一次地扭轉了朱棣的敗局,要說朱棣提前看了天氣預報,或者說大風是他用巨型鼓風機吹出來的,我一定以為這又是一部雷劇。

朱棣就是這樣一步步走向皇位,開啟了他永樂大帝的人生新篇章。










周郎顧天下覆


永樂皇帝朱棣,是個有雄心壯志的帝王。而朱允文?在軍事上完全不朱棣的對手。在朱棣造反時,並沒有打出造反的旗號而是靖難起兵只是清君側。這個是朱棣的造反策略,再說了,朱棣後來直取江南的南京城,也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是想要是被截斷了後路?而全軍又被長江所阻隔,朱棣還能堅持多久?但是這樣的情況並沒有出現,與朱棣沒有公開打出造反的旗號有著莫大的關係的。同樣都是年輕的帝王,清朝的康熙皇帝在面對吳三桂的造反時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這個和吳三桂只想劃江而治,不想北上收復北京城也同樣有莫大的關係的。最後吳三桂還是失敗了。


愛看愛思考


朱棣造反主要由於建文帝削藩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