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東廠、西廠是如何分工的?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


大家好我是總有一刻屬於你,一名歷史領域的創作者,很高興能給大家回答這個問題。

明朝的東廠、西廠是如何分工的?

西廠

全稱“西輯事廠”,明憲宗設立,權力超過東廠,西廠直接聽命於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的節制。

由於權力過大無限制,導致濫用權力,朝野人心惶惶,民不聊生,被撤。武宗即位後,重啟西廠,由大太監劉瑾掌管。劉瑾倒臺後,西廠再次被撤。

西廠

東廠

總部位於今北京東安門的北面,也有說東華門旁。明中葉後期東廠,活動加強,權力超過了錦衣衛,並且只對皇帝負責。

辦案不用經過司法機關,朝廷的各個衙門都有東廠人員坐班,監視官員們的一舉一動。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從而開啟了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希望大家看了這個回答後能夠又學到一個知識


總有一刻屬於你


首先,東廠西廠都是純粹的特務部門,並不是軍隊,其次,兩廠的領導人都是宦官,也就是太監,而東廠不論創立時間還是存在時間都凌駕在西廠之上,但他的職權和人數都大於東廠。

東廠是官署名,也就是東緝事廠,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其性質是中國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東廠是世界歷史上最早設立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最龐大的時候其分支機構遠達朝鮮半島。

西廠是是由明憲宗建立的,也是作為特權特務部門,權力一度壓過東廠和錦衣衛。當時因為李子龍的旁門左道蠱惑人心,讓皇帝疑神疑鬼,遂讓汪植建立起西廠。但是,由於汪植的膨脹,一心想著升官發財,導致民怨紛起,最終西廠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年。

兩廠都是為皇帝服務的特務機構,和今天的FBI,CIA,克格勃啊有異曲同工之妙,東廠與西廠,錦衣衛,內行廠共同組成了特務機構,彼此之間互不干涉,相互獨立,在分工上相互重疊,爭權奪利。



何唐


東西兩廠都是明朝的間諜組織,負責監督,緝捕,審訊,並且無需請示直接定罪。使當時朝中文武大臣無不是戰戰兢兢,對他們十分懼怕,無數忠良被他們殺害。但是也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大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由於是農民皇帝,所以也十分害怕自己被推翻,所以創立了錦衣衛這個職務,監視朝中官員,但錦衣衛當時沒有執法權。是後來朱棣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才在錦衣衛的權力上加上了“巡察緝捕”。而東西兩廠的人都是從錦衣衛中挑選的精英,所以他們凌駕於錦衣衛之上。

東廠是永樂年間由明成祖朱棣創立,由於他是造反得到的皇位,他擔心朝廷不穩所以創立了東廠,頭目由自己身邊的宦官擔任,規模遠比錦衣衛大得多,勢力更強大,間諜最遠滲透到了當時的日本。國內順便監視錦衣衛一舉一動。

西廠是明朝成化年間創立,西廠剛一成立勢力和權力就超過了錦衣衛和東廠。所以西廠不僅監管大臣和人民,還順帶監視錦衣衛和東廠,但是由於後來的廠公太過於招搖濫用權力。導致西廠很快就關門了。之後一度復活了半年,但沒有多久就又被關閉。

所以他們其實就是明朝皇帝害怕他們一手遮天,所以創立東西廠來相互制衡。所以錦衣衛是來監視臣民的;他們的分工就是東廠是監視臣民,順便監視錦衣衛,還有無需請示直接的執法權。西廠就是監視臣民,順帶監視前兩者,也有執法權。


神都醉仙美


東廠和西廠是中國明朝設立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只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准,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由此可見其權利之大。

東廠來源

明成祖時,朱棣因一直不知建文帝下落,害怕會有人暗中謀反,於是就設立了一個特務機關------東廠,由提督太監管理,用來打探聚眾謀反之事,東廠由此而立。

西廠來源

成化初年,東廠由太監尚銘掌管。尚銘是個很貪婪而且深藏不露的人,他利用職權敲詐勒索,手段高明,獲取了大量不義之財。這時,有個在外偵事的太監汪直特別眼紅東廠,也想得到這塊肥肉,於是他不斷地嚮明憲宗表態,如果由他來掌管東廠,一定會比尚銘管理得更好。

明憲宗經過再三考慮,決定再設立一個與東廠一樣的特務機構,由汪直管理,看他和尚銘究竟誰的本事更大。於是在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由汪直主管的西廠建立起來。

西廠設立以後,汪直開始排除異己,很多朝中大臣如兵部尚書項忠、左都御史李賓、侍郎程萬里等人都被他誣陷而被罷免官職。最後導致亦思馬進犯宣府,明憲宗由此對汪直十分惱火,便下旨撤銷了西廠,汪直也被調到南京御馬監任職去了。正德元年,西廠短暫復開五年後又被撤銷。

東西廠的成員都是從錦衣衛中選拔而來,由皇帝親信的太監掌管,權利非常大,可隨意緝拿臣民而不需稟報,因而官員和百姓都很害怕東西廠的人。東廠和西廠是皇帝設立的獨立於官僚機構之外的機構,直接由皇帝管理,這是皇帝管理國家的需要,錦衣衛也是這樣的機構。


史海閒聊


東、西廠以及內行廠,還有錦衣衛形成中國明代的廠衛制度,是為了將強中央集權,直屬皇帝的偵訊機構,其主要不同之處在與皇帝的重視程度。

機構的形成

最早成立的是錦衣衛,由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置,特令掌管刑獄,賦有巡察緝捕之權,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秘密審訊。

其次成立的是東廠,由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置,全稱“東緝事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除了有巡察緝捕之權之外,還有監視錦衣衛的意圖。

第三成立的是西廠,由明憲宗朱見深於成化十三年(1477年)增設,全稱“西緝事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其權力超過東廠,之後經歷了撤銷、短暫恢復後又被撤銷。

最後成立的是內行廠,是在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初年(1506年),由大宦官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設置,又叫“大內行廠”、“內廠”、“內辦事廠”,自成系統,偵緝範圍比錦衣衛、東廠和西廠三個特務機構還要大,除監察臣民外,錦衣衛、東廠和西廠也在監察之列。

終明一朝,只有錦衣衛、東廠制度持續到明朝滅亡;西廠從設置到最終撤銷經歷約十年時間,內行廠從設置到最終撤銷經歷約五年時間。成化十三年(1477年)設立西廠,首任提督汪直,成化十八年(1482年)隨著汪直被調出京城被撤銷,正德元年(1506年)再次復開西廠,由太監谷大用出任提督;同年由於大宦官劉瑾與執掌東、西廠首領不合,另行設立內行廠,權利在東、西廠之上,正德五年(1511年),隨著劉瑾倒臺,明武宗下令撤銷西廠和內行廠。

東、西廠的區別

東、西廠並行總共約有十年時間,分前後兩個五年階段。

第一個五年階段:從成化十三年(1477年)至成化十八年(1482年)。

西廠是成化年間,隨著京城內出現“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出現,以及妖道李子龍用旁門左道網羅一批官員、宦官意圖不軌,明憲宗朱見深感到消息閉塞,就讓身邊小太監汪直出道宮外打探消息,結果讓明憲宗朱見深很滿意,隨之成立了西廠。由汪直出任首任提督,軍官主要從錦衣衛中選拔,然後這些人再自行選置部下,短短几個月內,西廠人員極度擴充,其勢力甚至超過了東廠。

西廠的職能與東廠基本重合,主要負責巡察緝捕、刺探消息,由皇帝親信宦官擔任首領,直接對皇帝負責。因此,東、西廠的權利大小主要取決於皇帝對首領宦官的寵信程度,無疑西廠的汪直更的明憲宗朱見深寵信。汪直利用西廠拼命的構置大案、要案,打擊京內外官員,後來隨著汪直權力極度膨脹,引起皇帝朱見深的警覺,在其後的權力角逐中,汪直失敗,被調出京城,西廠也隨之解散。

總體來說,在這個階段,東廠在一定程度上一直受到西廠制約而存在。

第二個五年階段:從正德元年(1506年)至正德五年(1511年)。

憲宗的孫子武宗朱厚照繼位後,大太監劉瑾掌權,宦官勢力再度興起。西廠重新設立,首領為“八虎”之一谷大用,而東廠首領則為“八虎”之一 馬永成,東、西廠皆受“八虎”之首劉瑾的指揮。此時,東、西廠互相制約,兩位首領都受新皇帝朱厚照的寵愛,彼此爭權奪利、互相拆臺,與劉瑾也充滿矛盾,劉瑾另行設立了內行廠由本人直接統領,其職能與東、西兩廠一樣。由於劉瑾朱厚照的寵愛,所以內行廠權利範圍在東、西廠之上。

總體來說,在這階段,東、西廠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爭寵,同時受到內行廠約束,彼此之間權利平行。


安定郡小書生


如果看過電視劇《安家》,可以以其中的雙店長製做個類比——東廠、西廠就相當於一個門店的兩位店長(不過沒有電視劇裡兩位店長那麼和諧),在權力上二者處於你爭我奪的狀態中,但職能上沒有什麼大的區別。


那麼為什麼要建立東廠與西廠呢?


不同於東廠幾乎貫穿了整個大明朝,西廠只在明憲宗朱見深和明武宗朱厚照時期,短短存在過幾年的時間。


東廠是在明成祖朱棣時期建立的,直至明朝末期一直存在。它由宦官領導,主要有兩大職能:


1,刑獄審訊:偵緝,抓人

2,社會監視:掌握社會及官場各階層人員的一舉一動


另外東廠還有個沒有明說的職能,就是與錦衣衛分權、監控錦衣衛。



西廠在明憲宗朱見深時期被建立,建立初期目的很簡單:就是為皇帝刺探消息。然而西廠的頭領太監汪直非常“能幹”,主動包攬各種案件,秉著無中生有,小事化大的不良作風,一時之間搞得滿城風雨,人心惶惶。


隨後在各路大臣的狀告中,西廠被撤銷了。


可是撤銷後1個月,沒有安全感的憲宗又把西廠重新建立了起來。這一次,面對著失而復得的權力,汪直更加變本加厲地濫用起來,並風光了5年之久。



這個時候,西廠在職能上與東廠沒什麼區別,甚至權力範圍更廣,並且後來居上地比東廠更受皇帝器重。一時間佔盡風頭。


明武宗朱厚照時期,廢除已久的西廠再次被複開了,又風光了5年。可以說每一次西廠被啟用,都是皇帝為了有一個更加親信的機構為自己辦事而為的,並沒有什麼新的部門建設需要。



總結來說,明朝時期東廠、西廠都是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這三個司法機關以外設置的直接聽命於皇帝的特務機構,互相奪權,互相構陷,互相看不慣。


蘺公子


1、東廠

東廠,官署名。即東緝事廠,中國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

東廠是世界歷史上最早設立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其分支機構遠達朝鮮半島。 地點位於京師(今北京)東安門之北(一說東華門旁)。

明中葉後期錦衣衛與東西廠並列,活動加強,常合稱為“廠衛”。 東廠權力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准,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從而開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2、西廠

西廠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稱,全稱"西緝事廠"。明憲宗時為加強特務統治,於成化十三年(1477年)於東廠之外增設西廠,與東廠及錦衣衛合稱廠衛,用太監汪直為提督,其權力超過東廠,活動範圍自京師遍及各地。後因遭反對,被迫撤銷。正德元年短暫復開五年後又被撤銷。

西廠的成員和東廠一樣都是由錦衣衛中選拔出來,憲宗欽定西廠所領緹騎(即錦衣衛校尉)的人數要比東廠多一倍,又把東廠與錦衣衛的職權包攬起來,它的職權比東廠和錦衣衛更大。

而西廠的職務是偵查民臣的言行,並可以對疑犯進行拘留、用刑,西廠又把監獄以及法庭混為一體,而且可隨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請。西廠作為一個短命的特務機構,前後只有兩任提督,分別是汪直和谷大用。


視界之窗影視


下面有請雨化田同學回答這個問題。

雨化田:“你問我西廠算什麼東西?我現在告訴你,你們東廠不敢管的事,我們西廠管。你們東廠不敢殺的人,我們西廠殺。一句話,東廠能管的我們管,東廠不能管的我們更要管。先斬後奏,皇權特許!這就是西廠,夠不夠清楚?”



ԅ囂士ԅ


東廠和西廠都是明朝時期設立的特務機構。東廠是永樂18年。由明成祖設立的東緝毒廠。東廠的管理人員是凌晨組的最信任的宦官。

東廠發展在後期出現了錦衣衛河西廠。西廠出現的時間較短。有關資料顯示東廠的主要職能起初只負責偵緝、抓人,並沒有審訊犯人的權利,直到東廠有了自己監獄。才有了審訊犯人的職能。除此之外東廠還有社會監督的職能,如政府官員,名門貴族等政治力量。並有權執行逮捕、審訊。

西廠屬於臨時性機構。東廠權利自然比西廠大。西廠是明憲宗增設西廠加強特務統治,也是到了憲宗為了維護皇權的無上性和控制太監和部下的權利而加強的。西廠的管理人員也是皇上的心腹太監,通過心腹親信太監對朝臣言行的秘密監督。

東西廠的出現加強了皇上對朝廷上下的控制。甚至達到了知曉每一個朝臣昨天吃了什麼的境地。讓皇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固。同時也增加了朝廷腐敗的可能。

不,是東西廠的腐敗。由於皇帝的過度信任。導致宦官掌權。造成嚴重的政治腐敗。由於皇帝對太監的過度信任,宦官權利逐漸獨大。出現了一手遮天,矇蔽皇上,聽信讒言。忠臣死亡的困境。

東廠西廠的區別一個在於職能大小,一個在於出現時間的早晚,一個在於存活的時間長短。


非常同意


東廠和西廠都是明朝時期設立的特務機構。東廠是永樂18年。由明成祖設立的東緝毒廠。東廠的管理人員是凌晨組的最信任的宦官。東廠發展在後期出現了錦衣衛河西廠。西廠出現的時間較短。有關資料顯示東廠的主要職能起初只負責偵緝、抓人,並沒有審訊犯人的權利,直到東廠有了自己監獄。才有了審訊犯人的職能。除此之外東廠還有社會監督的職能,如政府官員,名門貴族等政治力量。並有權執行逮捕、審訊。

西廠屬於臨時性機構。東廠權利自然比西廠大。西廠是明憲宗增設西廠加強特務統治,也是到了憲宗為了維護皇權的無上性和控制太監和部下的權利而加強的。西廠的管理人員也是皇上的心腹太監,通過心腹親信太監對朝臣言行的秘密監督。

東西廠的出現加強了皇上對朝廷上下的控制。甚至達到了知曉每一個朝臣昨天吃了什麼的境地。讓皇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固。同時也增加了朝廷腐敗的可能。

不,是東西廠的腐敗。由於皇帝的過度信任。導致宦官掌權。造成嚴重的政治腐敗。由於皇帝對太監的過度信任,宦官權利逐漸獨大。出現了一手遮天,矇蔽皇上,聽信讒言。忠臣死亡的困境。

東廠西廠的區別一個在於職能大小,一個在於出現時間的早晚,一個在於存活的時間長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