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王莽灭掉西汉的"推手"窦融,凭什么获光武帝信任,手握重权?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对于君臣关系有着很好的一个阐述和自己的见解。

君臣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也是让人捉摸不透的,“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也是广为流传的,很多时候,要得到君王的信任的因素也是很多的。而且内部外部的因素也是交替繁杂的,而且很多时候做了很多也是不一定可以得到皇帝的一丝信任的。

但是在东汉,有一个大将军却是掌握着一个国家重要的军事权利,可见他深得皇帝的信任,可是我们在他的身上却没有找到一个很合理的因素。

协助王莽灭掉西汉的

这个人就是窦融,东汉的大将军,也是后来投降归服于大汉的人,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得到了刘秀的极度信任,这一点可能让很多人都是摸不到头脑。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窦融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如何得到了刘秀的信任。

一,窦融所面临的处境艰难

1.西汉末东汉初的背景

在刘邦开创汉代的时候,汉代开始的时候显得很羸弱,而且周围的少数民族的袭击也是不在少数的。常年也是受到了匈奴的骚扰,让这个国家也是忧心忡忡的,只能派人去和亲这样比较迎合避让的方式了。

而且这只是外部的因素,在内部也有很多的藩王,乘机组建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个国家也是的确是处于内忧外患的。

一直到了汉武帝刘彻的这个时期,国家也是出现了一个好转,他拒绝和匈奴和亲,这也是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自尊,不在选择避让的方式,然后也是出台了

很多的政策来解决当时国家的问题。

比如说解决藩王的问题,就是分封制来瓦解了藩王的势力,然后也是攻打匈奴,把大汉的威名也是传来出去,所以后世也是用“强汉”来形容这个时候的大汉。好景不长,有一个著名的事件发生了,就是王莽篡政,这个就是东汉和西汉的一个标志,西汉就此灭亡了。

协助王莽灭掉西汉的

2.窦融的所处背景

窦融就恰好是王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王莽在政的时候,也是为王莽办了很多的事情,而且担任的官职也是不小的。可是却在刘秀登上了帝位之后,他选择了背叛王莽,归服汉朝。于情于理,这样的人应该是不被重用的,可是他却被刘秀很是信任,一开始就被封为了凉州侯,这让我们看来是不合理的。

因为窦融不是刘秀的嫡系臣子,却可以得到如此的重用,而且在不久之后,窦融也是掌管着皇宫的命脉----禁军。在时局稳定之后,刘秀依旧对窦融是一样的态度的,这个就让我们有了疑问,究竟窦融有着怎样的本事,可以得到刘秀如此之高的信任呢?这样的信任也是已经超过了平常的臣子?

二,窦融得到刘秀信任的三件法宝

1.懂得时机

在王莽的政权被推翻之后,刘秀也是顺势建立了东汉,在王莽死后,窦融也是逃往来河西,他没有乘火打劫,而是自己在河西继续对抗匈奴。这个时候的窦融也是在河西顺风顺水,很多当地的权贵也是在巴结窦融的。

这个时候的河西的政权实际上都在窦融的手里,可是当他听到刘秀登帝的时候,觉得刘秀才是正统,被天下所承认的。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势力,在最后必然会失去民心,自己也是不会太长久的。所以他立刻打算放弃自己的河西,来归服刘秀的

在隗嚣欲夺天下,派了很多的人来说服地方的势力,以此来壮大自己的实力,于是对窦融称“而今群雄逐鹿,先生应当割据一方,以备将来”。但是窦融没有被打动,而是铁了心要归服与刘秀。刚好这个时候,刘秀的谋士希望和窦融一切联合起来,共同对抗隗嚣,窦融也是马上就答应了。

协助王莽灭掉西汉的

这个时候的窦融也是正式的归顺于刘秀,可是刘秀这个时候肯定不是很信任窦融的,只是一起打仗的一个帮手,刘秀对于窦融是赞尚有佳的,但是对于窦融是没有什么实际的奖赏的。

2.共同作战

在今后的一起作战中,刘秀为了安抚窦融好让他为了大汉继续效力,他就选择了外戚的说法,说窦融是窦皇后的后人,自己也是汉景帝的后人,有了这层的关系,窦融也是坚定了为了东汉出力的,复习汉室的决心了。

在经过了两年的一起作战之后,隗嚣也是被打的节节败退,在这期间刘秀和窦融也是有着深厚的战斗的情意了,在最后的一个阶段,因为天气的恶劣,刘秀不打算追击了,而窦融也是坚持要一网打尽,所以在他们的行动之下,隗嚣也是彻底的被消灭了。于是东汉的时局也是稳定了下来。

经过了这场战术,刘秀也是对于窦融是很信任的了,而且

窦融为了东汉也是做出来很大的贡献,于是封窦融为安丰侯,而且窦融的弟弟也是被授予爵位了。

3.懂得大局

虽然自己也是得到了如此的奖赏,但是“居天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安逸着,则志不广”。窦融也是知道居安思危的道理的,于是他想起来西汉的时候,汉武帝处理那些藩王的下场,就是权利的过高,引起了皇帝的不满。

所以窦融为了给自己想好一个可以退生之路,于是就决定主动的退官隐居,不引起皇帝的猜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做法,所以刘秀也是很信任窦融了,不但没有允许窦融辞官,而且还任命窦融为冀州牧,位列三公九卿中的三公,这个地位也是很尊贵的。

协助王莽灭掉西汉的

窦融知道自己不应该得到这样的宠信,于是也是惶恐不安的,但是刘秀不允许自己辞官,自己也只好不在提这件事情了。

三,窦氏家族盛极而衰的命运

窦氏家族因为窦融自己为东汉立下的汗马功劳,以及刘秀对于窦融这个人的极度信任,所以窦氏家族也是在当时是盛极一时的名门望族,可是在后来也是逐渐的衰败。那么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因素让这个家族盛极而衰呢?

1.懂得时局

因为窦融没有在河西自己当自己的土皇帝,他知道刘秀终究是这个天下的一个正统地位,自己和刘秀作对,无疑结局是悲惨的。

而且他也是相信刘秀的才能的,所以才选择了刘秀,这一点就足以说明,窦融的慧眼识珠了,于是他也是认清了时局。懂得了自己的归处,于是也是为了东汉的稳定有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劝学》里面有荀子的一句话,

“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有时候顺应时局不是趋之若鹜,而是更好的适应环境,更好的发展自我,不被时代所淘汰。

2.政绩累累

窦融的一生也是为官清廉,政绩累累的。在西汉末东汉初的时候,当时的政局是很不稳定的,这个时候的百姓是很受苦的,可谓是民不聊生了。这个时候的窦融也是对河西的百姓们采取了很宽松的政策,促进了河西这个地方的生产力,而且百姓也是安定了下来。

协助王莽灭掉西汉的

而且窦融也是为了东汉的稳定,做出来很大的贡献,他和刘秀一起攻打隗嚣,在经历了两年的时间里面,他和刘秀也是成功的击败了隗嚣,而且在最后最关键的时刻,也是劝服了刘秀,下令去追赶隗嚣。这才使得隗嚣可以一网打尽,从此东汉的政局也是稳定下来了。

3.居安思危

在窦融得到了刘秀的赏赐之后,没有沉迷于自己的功劳,而是很准的把握了皇帝的思维,觉得自己的功劳太大的话 必然会引起皇帝的猜忌,这个样子的话,自己也是无路可走的。于是就和自己的弟弟一起准备辞官,可是刘秀也是不同意的。

所以这个时候,窦融为了东汉也是兢兢业业的,而且也是一直处于一个小心谨慎的地位的,所以对于窦融也是处理君臣关系的一种,很好的办法。

4.盛极而衰

虽然窦融自己一生也是没有什么过错的,但是窦融的后代却是违背了自己前代打下的一片天地。窦氏一门贵宠,前后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而且家中也是土地巨多,奴仆也是很多的,这个在当时是没有那个权臣的家里可以相提并论的。

可是自己的子孙们,却靠着这样的一种特权开始了违法的途径,行为放纵,引得了很多百姓的不满,于是在公元59年,窦融弟弟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儿,窦因林也是因罪下狱。刘秀也是看在了窦融的面子上,叫他多多管教。

窦融也是很惊慌的,后来他的长子窦穆也是胡作非为的,矫阴太后诏,令六安侯刘盱去妇,娶其女为妻。后来这件事情被告发了,于是窦氏也是从此开始了衰落,窦穆也是被罢官了,而且家人们也是流放,只留下了窦融一个人在京城。不久窦融也是病死了。

协助王莽灭掉西汉的

四,窦融一生的所得和所失

窦融的一生都是小心谨慎的,他为东汉做出的贡献刘秀也是看在眼里的,而且窦融也是一个面对时局有着自己一个很好把握的人,对于皇帝的心思,对于自己的行为的一个把握都是很合理的。

这些其实刘秀自己也是看在眼里的 他看到了窦融对于自己的忠心耿耿,所以他才是对窦融以及后面的窦氏家族如此得信赖。

而且在很多次的战役里面,窦融也是有着汗马功劳,为了东汉时局的稳定,窦融也是做了很多的事情的。但是他这一生可能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在于自己的家庭的弊端了。自己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是缺乏的,所以也是导致了窦氏家族没有了以往的辉煌,成为了流放的犯人。

这些其实可能也是一个家族的发展规律,因为眼前的路都被暂时的繁华所迷惑,窦氏家族的后代也是不懂得这个道理,最终也是害了自己。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面对荣华富贵的时候也是要把握好自己所处的那个地位,不要借此来过了一个限度,超过了这个度,那么很多事情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

参考文献:

《荀子.劝学》

《后汉书·窦融列传》

《论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