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挑釁中國,火箭軍專家表示,對美鬥爭要反制,讓其感到疼痛

多次挑釁中國,火箭軍專家表示,對美鬥爭要反制,讓其感到疼痛

自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爆發後,疫情在美國已經拉響了“紅色警報”,目前為止確診人數已經超過4萬,預計十天內美國確診人數將會超過中國確診人數。美國在這種情況下,卻還想找中國“背鍋”,企圖轉移人們注意力,掩蓋自身應對疫情的嚴重失責。例如近日美國就多次挑釁中國。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的軍事大國,實力確實讓眾多國家畏懼。而美國態度向來傲慢,在軍事上一直都是變著花樣的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強大。而中國在近年來的迅速發展讓美國“不安”,所以明裡暗裡不停的給中國“使絆子”。中國秉著各國的友好,並沒有做出什麼回應,美國便覺得中國在“害怕”,從而變本加厲的頻繁阻撓中國在各個方面的發展。

多次挑釁中國,火箭軍專家表示,對美鬥爭要反制,讓其感到疼痛

不回應並不代表害怕,所以在美國挑釁中國多次之後。火箭軍專家聲稱,對美鬥爭不能只停留在“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上,要開始反制,要讓其感到疼痛。而我們所能依仗的是什麼呢?中國火箭軍。

近年來中國在對於東風系列的導彈與發展上,有了“質的飛躍”。在去年十月,火箭軍多款新型裝備閃亮登場後,引起人們關注。其中東風-17和東風-21D更是讓人們對中國力量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雖然東風-17尤為受到關注,但更讓美國感到“害怕”的還是東風-21D。

多次挑釁中國,火箭軍專家表示,對美鬥爭要反制,讓其感到疼痛

東風21D

之後相關人士表示東風21D導彈不僅強大,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東風21D有著“航母殺手”之稱,為什麼這麼說呢?

眾所周知,早年間美軍的航母有著“威力四射”,“震驚全球”的震撼。而東風21D僅僅只是一個A2/AD體系的前端部分,所以讓反航母作戰也有一定的困難。那麼是怎麼成功的呢?我們得知反航母計劃利用了OODA原則,而其中O是具有前導性作用的,同樣是整個反航母計劃的基礎。海洋衛星星座由O的下部分組成,在多顆海洋衛星鎖定艦隊的大概位置後,偵查隊便進入第二階段,由陸基的海洋監視飛機/電子偵察機來進行。

多次挑釁中國,火箭軍專家表示,對美鬥爭要反制,讓其感到疼痛

在推測這一步有一定的輔助作用時,海軍進一步的目標就是鎖定艦群的具體位置。在通過各種偵察數據研判形成射擊條件(第二個“O”)後,經指揮下定射擊決心( “D”),反航母作戰才會到達最後一個“A”,即為實彈攻擊。此時東風21D才會真正實施發射,通過多發齊射的方式保證命中率。自此東風21D也就有了“航母殺手”之稱,也是榮登榜首最新裝備之一。

美國一直以來仗著本國的力量不斷的給中國施加壓力,在我看來只不過是在自找麻煩罷了。同樣希望美國可以明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道理,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中國的底線。中國一直以來以兩國之間的友好為前提,不予做出回應。但俗話說“兔子急了也會咬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