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之子753
這種類型的問題,在悟空問答裡看到過多次。
書生覺得應該把題主的這個問題,分解回答為好。
84年考上的本科生,在現在能考上什麼樣的本科
這樣來回答,書生覺得更合適,也更具有對比性。
從來之網絡上的資料來看,在1984年,錄取的人數只有48萬,這個數字應該不只是本科的人數,而本科錄取的人數應該會更少。
而現在的錄取情況如何呢?
上圖只是部分省份的數據,但已經足以說明問題,從此表中可以算出,985學校錄取人數為6萬多人,211院校錄取人數18萬多人,合計24萬多人;而從全國的情況看,在2017年,985和211院校的錄取人數大約為45萬多人!基本上接近於1984年的全部錄取人數!!!
所以,可以說,當年能考上一本的人,應該在現在完全可以上985學校了。
知識和能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不可否認,1984年大學生掌握的知識,是無法和現在的大學生相提並論的。
但書生認為,比知識的多少,是毫無意義的;
現在的電腦裡可以儲存非常多的知識,一個簡單的“智能”機器人也可以比成年人掌握更多的資料;但就目前來看,機器人缺少的就是”智能“,缺少的是學習的能力,缺少一種主動的精神。
而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過去的大學生,不要說1984年的,就算是那些77、78年考上大學的,在單位的工作能力,那都是頂呱呱的;可惜這些人現在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
而現在的大學生,就算是985、211學校的,綜合能力還真不一定比得過當年的大學生。
歡迎文明辯論!
書生出馬,一個頂倆;書生出品,必屬精品。歡迎關注:一介書生945
一介書生945
1984年我們先不談當時的本科生,先只說當年的中師生。當年的中師生在每所學校裡面都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每個學校的極為優秀的學生才能考上,所以說那個時候的中師生也就是現在的遍佈很多中小學的鄉村老師。雖然他們現在拿著的月收入並不是很高,相對於些工程師和學者來說。但是他們的教學境界和當時為中小學所付出的貢獻,那是無法形容的巨大。
而當年相比於中師生稍微差一點的就是高中生。而當年的高中生升大學的錄取比例是相當的低,每所學校基本上本科是一兩個,就算重點中學十幾二十個也是很正常,所以那個年代上大學只是1%到5%的招生名額,而不像現在很多班級都是70%,80%甚至重點高中都是90%多的比例上本科,所以從這個比例上分析,換言之,如果當時八四年考上本科的話,也就是現在的1%到5%的水平的學生的優異成績。可見當時是多麼的出類拔萃。
觀點教育
本人就是1984年考的大學。當時在河北省實行預選制度。我們中學大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不能參加高考。考試結束之後,估分報志願。分數出來了,分為全國重點大學,大部分就是目前的985大學;全國一般大學,相當於目前的大部分211大學;本省內的高等院校;高等專科學校,中專學校,技工學校。當時確實不太好考。
低頭做事1
我86的,師範本科,分配到邊遠地區教英語。不辭而別回老家,從臨時工幹起,現在高工。工科知識和技能都是自學的。
葉蟬135
泯然眾人已。小小以色列幾百萬人,諾貝爾獎200多人,中國13億,才2人諾貝爾獎,為什麼?教育質量差的時代,萬里挑一有什麼用?教育質量好的時代,人人都可以當科學家不是嗎?本科生的能力體現的是綜合思維能力,而不是取決於你是多少人中選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