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內向性格量身打造的最強職場技巧——深度工作法

導讀:過去,很多人認為在內向性格天生不如外向性格,甚至認為內向性格不利於職業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性格只是一種性格特點而非缺陷。而且據調查,成功者中內向性格所佔比例大大高於外向性格,如,愛因斯坦、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斯皮爾伯格……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

01.內向性格更多是受基因影響。

02.認清內向性格的獨特優勢。

03.為內向性格量身打造的利器——深度工作法。

第一部分是重點闡述一種叫D4DR的遺傳基因,對人的性格的影響;第二部分是分析內向性格的獨特優勢;第三部分是深入講述內向性格更合適深度工作法。對前兩個部分不感興趣的,可以直接跳到第三部分,深入瞭解深度工作法。

為內向性格量身打造的最強職場技巧——深度工作法

01.內向性格更多是受基因影響。

早在1921年,瑞士分析心理學家卡爾·榮格闡釋了內向和外向的性格類型理論,這也是諸多性格類型理論中最為聞名的。他認為:

外向性格的能量來源於外部世界——如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形形色色的人們、不同的場合和事物。他們愛社交、活躍、開朗、自信、勇於進取、對周圍一切事物都很感興趣、容易適應環境的變化;

內向性格的能量來源於內在世界——如思想、情緒和觀念等。他們的注意力在自己的頭腦內部,重視主觀世界、好沉思、善內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賞和陶醉之中,可能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較難適應環境的變化。

為內向性格量身打造的最強職場技巧——深度工作法

1996年,由以色列和美國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各自單獨發表聲明:發現人的第11號染色體上有一種叫D4DR的遺傳基因,對人的性格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這是人類首次把人的性格特徵與一個具體的基因明確地聯繫在一起。

科學家發現,D4DR基因能夠在大腦中構成許多受體。這些受體分佈在人的神經元表面,接受一種叫做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多巴胺會持續地激起人們敢於冒險、尋求新奇的慾望。D4DR基因有調節多巴胺的功能。多巴胺在人腦中起到化學信使的作用,可使人產生情感和歡樂。

簡單地講:較大的基因可形成較長的受體,較長的受體不知不覺會引起人腦中多巴胺的感應,從而使人想要蹦跳、衝動,敢於冒險,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外向性格;反之則為內向性格,一點點多巴胺就能滿足感受神經的刺激,為此不能接受過多的刺激,甚至為了保護感受神經,只能關閉一部分的感受器官。

為內向性格量身打造的最強職場技巧——深度工作法

02.認清內向性格的獨特優勢。

對刺激的不同反應造就了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應對外界的不同方式,與外向性格相比較,內向性格有以下明顯優勢:

一是更注重挖掘深度。外向性格喜歡寬度,對任何事情都知曉一點,是一個通曉多方面知識的人。從外部世界瞭解的事物並不一定就能擴展其內在世界。相較而言,內向性格的特點是更喜歡深度,他們樂於向縱深發掘,喜歡深入地鑽研問題,獲取他們想要得到的信息。

二是更長於掌控自己。大腦前額葉皮層被稱為“新生代大腦”,它主要負責理性、批判性思考,內向性格的大腦前額葉皮層更容易活躍。它就象一個旁觀者一樣,經常向大腦發出信號,提醒大腦要控制自己,做事要冷靜。


為內向性格量身打造的最強職場技巧——深度工作法

三是更擅長單兵作戰。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內向性格的人最喜歡的方式是獨自作業。一些專業技能往往需要獨自練習,才更有效果;一些攻堅課題經常是在獨自思考時,才能迸發靈感;一些創意只有在獨處時,才可能瞬間湧現;一些廣告文案只有在單獨進行時,才會文如泉湧。

四是更善於獨立思考。通過腦部掃描結果顯示,內向性格在思考的時候有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腦,這意味著能得到源源不斷的能量,以致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思維過程。所以內向者在很多需要獨自思考、覺察內心的工作領域如魚得水,比如寫作、藝術等。

為內向性格量身打造的最強職場技巧——深度工作法

03.為內向性格量身打造的利器——深度工作法。

美國暢銷書作家、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博士、喬治城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卡爾·紐波特於1996年出版的《深度工作》一書,一發行就佔據了亞馬遜美國網站的職場勵志書榜首,成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力薦暢銷書,引發數百萬討論的年度話題之作。深度工作:就是在一段時間內,處於一種無干擾的環境中,保持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地進行“高效率工作”,這可以使個人的工作以及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幾乎就是為內向性格者量身打造的職場利器。

1.最小阻力原則和過去的認知偏見,導致人們無法進入深度工作狀態,這是大多數人工作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什麼是最小阻力原則?

“水往低處流”就是遵循最小阻力原則,指自然萬物都會遵守最簡單最省力的路徑達到目的地的規律。在沒有要求的情況下,人們總會本能地選擇一個最簡便易行的工作去做。比如,寫一篇文章和發一封郵件,人總會選擇發郵件而不會寫文章,因為就是發郵件簡單。

再往深了講,最小阻力的原因在於任務切換消耗和任務混淆消耗。任務切換消耗,就是當人同時處理兩個任務時,人的精力會因為兩個任務相互切換而產生消耗;任務混淆消耗,就是當任務切換時,人腦中會存有先前任務的內容,從而影響第二個任務。

什麼是固有認知偏見?

這來源於過去的世俗看法,“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是一種典型的認知偏見,它的錯誤在於習慣性認為忙碌就能產生價值。打個比方,一個人跑來跑去的報送文案,另一個人坐那發呆在深入思索如何進行擴大銷售,發呆的難道比跑來跑去的工作價值小嗎?

為內向性格量身打造的最強職場技巧——深度工作法

2.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的深度工作模式。選擇標準是採取哪種模式能產生最佳效果。

書中介紹介紹了4種深度工作模式,分別是:

①節奏模式,就是每天敲定固定的時間,去做固定的工作,逐步形成固定節奏。

比如,每天上午10點到11點,專注於文案起草,決不做其它的事。有一說法是21天養成一個習慣,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需要堅持三個月,而且堅持時間越久,習慣越牢固。這個方法適合於大多數人,特別是初學深度工作法的人。

②雙峰模式,就是把自己的時間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深度工作,另一部分從事其他日常工作。

比爾·蓋茨為了深入思考,創立了“思考周”,也就是每年有一兩次的時間,把自己關在太平洋西北岸一處別墅中,專注于思考對微軟公司未來發展最關鍵的課題。1995年對微軟和世界互聯網產生重大影響的《互聯網浪潮》,就是比爾·蓋茨在思考周內專注思考的結果。

為內向性格量身打造的最強職場技巧——深度工作法

③禁慾模式,把自己找個地方封閉起來,讓別人找不到。

釋迦牟尼在苦行林中苦修6年,後來在菩提樹下禪定,到了第7夜,突然悟道,這正是真正天人合一的獨處思考,才有的深刻頓悟。

④記者模式,有空就能進入深度工作的模式。

美國著名的傳記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每天做著記者工作,但一旦空閒下來就能立刻轉入深度工作模式。

每個人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習慣不同,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對普通上班族來講,推薦採用雙峰模式。

為內向性格量身打造的最強職場技巧——深度工作法

3.大部分工作時間被浮淺工作佔據,缺乏深度。這正需要性格內向者更注重挖掘深度的優勢來彌補。

每天的工作中,大家大多集中在一個大辦公室內,看似忙忙碌碌,做著一些起草文案、報送文件、組織會務、相互溝通等日常事務。其實我們也知道,這都是一些重複的、機械的、低效的低價值工作。這些對認知要求不高的日常事務性工作稱為“浮淺工作”,不會創造太多新價值,很容易複製。2012 年麥肯錫一份調查指出,知識工作者 60% 以上的工作時間都花費在處理此類浮淺事務上,而這些工作不僅產出的價值有限,還會永久性地損害人們深度工作的能力!

性格內向的優勢之一,是更注重挖掘深度。他們更善於摒棄低效低價值的浮淺工作,轉而更專注挖掘深度的思考。

所謂挖掘深度,更準確的應該說是一種思維方式,它的核心要義是指透過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真實本質,從而在現有知識中過濾、提取、衍生、加工出來的,具有更高價值的新認知。說白了,就是別人只看到表面,而你卻能入木三分,看出更深層次的東西來。

為內向性格量身打造的最強職場技巧——深度工作法

創立行為心理學的卡爾·榮格,作為奧地利著名學者弗洛伊德的得意門生,他批判性地繼承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並勇敢地提出質疑。特意在家鄉的一個村莊裡建了一個小屋,作為他工作的專屬小屋,沒有他的允許任何人都不得進入。正在這裡,卡爾·榮格無干擾地深入思考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創立了分析心理學。

怎樣挖掘深度,有個直觀的辦法,就是層層深入地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如同抽絲剝繭般,深入細緻,層層遞進,尋找最終答案。

為內向性格量身打造的最強職場技巧——深度工作法

4.把深度工作內化為工作習慣,確保效果最好。這更符合內向性格長於掌控自己的優勢。

為更大限度地降低深度工作阻力,就要制定有利於進入深度工作的規則,並逐步內化為固定工作習慣,才能確保最佳效果。

內向性格的優勢之二,是長於掌控自己。做事更理性,更冷靜,更能掌控自己,有利於更好地把深度工作內化為工作習慣。

怎樣養成習慣呢?

第一是固化工作時間。明確時間節點和時長,比如,每天上午10點到11點為深度工作時間,推薦使用番茄工作法:一次只選擇一個重要任務,每次設定25-30分鐘,到時間後休息5分鐘,每4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番茄工作法能有利於更好地深度工作。

第二是固定工作地點。就是在深度工作時間內,固定在某個地點、房間和書桌。一定要保持工作地點的整潔,免於干擾,營造專注環境。可以使用豐田的“5S”管理法:整理(Seiri):扔掉沒用的;整頓(Seiton):能隨手拿到需用物品;清掃(Seisou):日常物品清掃乾淨;清潔(Seiketsu):保持上述整潔狀態;素養(Shitsuke):督促他人遵守整潔規則。檢測標準就是10秒內能否拿出要找的物品。

第三是儀式化啟動。就是在正式開始深度工作之前,先有一個固定的開始儀式。比如,開始前先沏杯茶、做幾個深呼吸、封閉房間等,用這個儀式來告訴自己要啟動深度工作了。

為內向性格量身打造的最強職場技巧——深度工作法

5.自我加壓,逼迫自己提升個體固定日程生產力。這更適合性格內向單兵作戰強的優勢。

固定日程生產力,就是將日程固定從而產出更多價值的能力。給自己設定一個工作節點以後,就會想方設法找到最最高效的方法,讓自己集中精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任務。

性格內向的優勢之三,是善於單兵作戰。這非常適合提升個體固定日程生產能力。

可以參照一下羅斯福衝鋒策略,羅斯福在大學時愛好非常廣泛,但同時學習成績並未受過多影響,依然保持在優秀水平。他的策略是每天集中精力的衝鋒式學習,給自己一個學習時間段,要求自己集中所有的精力必須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

我們的做法可以是這樣:每天選定一個最艱鉅的高難度工作,估算一下平常時完成要多長時間,再設定一個截止時間。注意,這個截止時間必須遠遠少於估算時間。逼迫自己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固定日程生產力。

為內向性格量身打造的最強職場技巧——深度工作法

6.深度工作就是進入“心流”狀態,全神貫注。這完全符合內向性格更善於獨立思考的優勢。

美國積極心理學家米哈伊·奇克森特米哈伊,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指當人們沉浸在當下著手的某件事情或某個目標中時,全神貫注、全情投入並享受其中而體驗到的一種精神狀態,也稱之為福樂、沉浸、神馳、化境。

深度工作中,保持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地進行“高效率工作”,正契合了“心流”狀態。這就如同在武俠世界裡,主人公在機緣巧合之下,功力突飛猛進,內力飛速運轉於大小周天,如行雲流水、水銀瀉地般自然,全身的能力發揮到極致,感覺妙不可言。

性格內向的優勢之四,是善於獨立思考。這恰恰符合進入深度工作的一個基本條件,即無干擾狀態。

內向性格的人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一旦沉浸到深入思考當中,思維就變得極為聰靈,一些平日難以晦澀難懂的東西,可能在靈光閃現之間突然頓悟,迎刃而解。

為內向性格量身打造的最強職場技巧——深度工作法

怎樣進入深度思考?

第一是摒棄干擾。電腦桌面一定要乾淨,刪除一切社交軟件、即時信息軟件,或者是關閉網絡。手機選擇靜音或者乾脆關掉,最大限度地摒棄一切干擾。使自己能夠專注的進入深度工作狀態。

第二是任務目標化。要選擇最重要的工作作為奮鬥目標,完成以後自己給自己一個獎勵,這樣能更好地吸引人更有信心、更有目的、更加專注地投入工作中。

三是把任務化整為零。重要任務往往非常複雜,可以將其碎片化,按照時間或事物予以分類,分解為若干個小任務,採取個個擊破的戰術。小任務被不斷完成時,人能持續地獲得愉悅感,反過來更促進人進行深度工作。

四是按先易後難排序。一上來就面對艱苦的任務,進度困難的話就會有挫折感。為此要及時按照先易後難調整排序,先完成容易的,建立信心,獲取愉悅感,有助於繼續攻堅最難的任務。

這就象打電腦遊戲,目標就是終極大“BOSS”,需要通過若干小關小“BOSS”,每過一小關關就會有大量的“寶物”作為獎勵,這會讓人獲取愉悅感,吸引著向最終大“BOSS”進擊,最終獲得勝利。

總結:根據切身體驗和職場經驗,深度工作法中許多方法特別適合內向性格,他們使用起來更容易出成果,簡直就是為內向性格量身打造的職場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