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詩《鵝》

作者二冬出版了《鵝鵝鵝》,僅僅看了封面我便立刻想起了小時候的生活,起伏的山巒,低矮的農莊,冬季嫋嫋的炊煙,搖擺的雞鴨,哞哞叫的老牛……

小的時候,媽媽教給我的啟蒙也是從《詠鵝》這首小詩開始,看著潔白的大肥鵝,伸長著脖子,搖搖擺擺的從門前走過,在溪水裡自由的嬉戲,印象無比深刻,至今一詠唱起來,眼前總有這樣一幅溫馨的畫面。

我的孩子4、5歲了,也到了啟蒙受教的年齡,我同樣教給會了他《詠鵝》,他從未見過鵝,我指著書上的圖片告訴他“這就是鵝”、“這是小溪”、“這是牛”、“農村的房子就是這樣的”……

寶貝就像一張白紙,記憶力也很好,很快就在腦海中勾勒出來自己對農家田園的認識,我提出的問題也能一一回答,因為答案我也在他讀書的空隙或者他發問的時候告訴他了。直到有一次他告訴“雞這麼大”,“牛這麼大”,同時用手一比劃在胸前比出個籃球直徑那麼長的長短來。

“嗯?”

“寶貝,你覺得牛大還是雞大啊?”

“雞大,嗯,不對不對,牛和雞一樣大。”

我啞口無言,除了在菜市場見過關在籠子裡的雞、鴿子外,孩子從未見過的活的牛羊,從未見過農家田園,對這些我熟悉的事物一無所知,無論我怎樣生動的描述,無論我怎樣的細緻的繪畫,無論給出的圖片怎樣的逼真,電視電腦裡的圖像怎樣的靈動,寶貝始終不知道它們的大小比例。

我無比沮喪,決定帶寶貝回我的老家看看,我的爺爺還在世,我也很想他。一路輾轉回到爺爺家,卻看到現在的農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裡一排排的小樓,整面牆都貼的瓷磚,家裡的廚房比我家的臥室還大……窯洞不見了,土坯房不見了,牛羊也幾乎不見了,因為都有了摩托車、皮卡,有些人家更是兩三輛轎車都有了,勞力由機械電力代替,家裡吃水用的井也都填了,因為自來水更方便嘛……因為煤礦的開採,曾經的可以游泳的小溪現在也變成了一條細細的黑水渠了,周圍的樹、草、小麥的莖葉上落滿了細密的黑灰,再也不復記憶中的油亮鮮豔。

我驚覺我心中的農家田園也消失了。

默默吟誦起“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已有些淡淡的傷感。我不知道曾經奶奶家的照壁迴廊、雕樑畫棟,我也不瞭解媽媽小時候困苦生活卻有著熱火朝天的幹勁,而我的孩子除了能背出這首《詠鵝》來,腦海中只能是空白一片了吧。 \u0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