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房產、現金或不再“珍貴”,風波過後,3個行業更吃香

最近收到不少朋友的留言,談到了自己買房觀念的轉變。

經歷過這兩個月的風波,有的人堅定了自己買房的念頭。

原因很簡單,我們看到很多喊著“租售同權”口號的城市,表面上租房不受落戶、工作的影響,可在這一段時間,返城的租戶連家門都進不去,小區隨便兩個保安擋在那裡,就能把租客拒之門外,如果是業主,有那一紙房產證,腰桿似乎都直了起來。

沒辦法,就算說的再好聽,租房有多麼划算,現實裡依然“低人一頭”。

反過來說,有的人又“看透了”買房這件事。

原因在於:大城市裡人流密集,窩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連下個樓都要猶豫半天,樓上樓下的噪音、光汙染,高層住宅的高密度,遠遠不如農村小院住著舒服又安全。

因此,這一類人的打算是:與其在城市裡連首付都攢不出來,還不如回農村老家蓋兩層小樓。

這兩種觀念是如此迥異,有人想著是努力在城市裡安家,實現買房夢,有人想的是退而求其次,不勉強自己,看起來都挺有理。

在筆者看來,大家其實不用爭論這個問題,未來10年,房子、車子、現金可能都不再“稀罕”了。

先說房子。

未來10年,房產、現金或不再“珍貴”,風波過後,3個行業更吃香

1,“供過於求”是大勢所趨。

根據中泰宏觀的報告,過去3年內,每年我國新建商品房面積,足夠4000萬人居住。而每年城鎮人口的增加幅度,僅僅只有2000萬人。

這樣算來,3年蓋了1.2億套房子,真正的居住需求可能只有6000萬人。更何況,按4口之家一套房子,6000萬進城人口中,只需要1500萬套房子就夠。

與此同時,我們的生育率持續走低,老齡化的腳步也在加速,數據顯示,2016-2017年剛剛實行二胎政策時,新生兒大增到1786萬,2018年降到了1523萬,2019年這個數字已經不足1500萬了,而根據社科院的報告,到2050年,老年人會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環顧我們周圍,每三個人裡就會有一個人年齡超過65歲。

顯然,人少、房多的局面,在未來十年會愈演愈烈。

2,城市分化會愈演愈烈,房產價值不能再一概而論。

這是一個關於“買房與否”的大前提,為什麼人們如此介意“租房”與“買房”之間的身份差異?因為人口持續流入大城市,學區、醫療、教育資源的競爭日趨白熱化,房產價值自然和中小城市、農村沒有任何差異。

換個角度說,想回農村蓋房的人,應該事先想清楚,房子蓋出來是供人居住的,而非為了裝面子、拼虛榮,幾十萬蓋兩層小樓,一年到頭能住在家裡幾天?孩子會在農村上學嗎?自己的收入回老家以後是否穩定?

這個邏輯在未來十年依然講得通,一二線大城市的核心城區房產,依然具備升值潛力,很難做到真正意義上“租戶”與“業主”地位相同,而三四線以下城市、農村老家,只是適合少部分人的“退路”。

再來說說車子和現金。

未來10年,房產、現金或不再“珍貴”,風波過後,3個行業更吃香

汽車方面,在2017年銷量到達頂峰的2392萬之後,2018年、2019年開始銷量下滑,同比增速分別為-7.7%和-3.4%,今年情況可能更不樂觀,因為湖北汽車產量達224.75萬輛,約佔國內汽車總產量的比重9%。

顯然,汽車作為大件消費的需求,是在持續降低的,各城市的道路、停車承載力,已經不堪重負,我們的每千人汽車保有量也在持續走高,很難再複製過去那些年的增長,最重要的一點是:汽車是真正意義上的消費品,價格只有單向下跌一條路,沒有任何資產升值屬性。

現金也是如此,經濟學家任澤平前兩天發了一組數據:2020年1月,中國廣義貨幣M2首次超過200萬億,距離2013年3月突破100萬億不到7年。

過去四十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均增速15%,1998-2017年,M2增長了16倍。

所謂的M2,就是“流通中的貨幣”,從過去20年的表現來看,房產升值、房貸、月供、負債減輕的同時,意味著現金的購買力一直在“打折”。

換言之,只要貨幣一直持續發行,現金的購買力無非是“貶得快”或“貶得慢”之分而已。

既然房產價值會大幅分化,買房無法再“賺差價”了,車子、現金的保值作用更是“捉襟見肘”,那未來什麼才稱得上“重要”呢?

筆者認為,未來10年,3樣東西最珍貴。

1,教育。

數據顯示,同一地段,學區房相比於非學區房,普遍有20%左右的高溢價,部分名校的學區房溢價超過30%。

這已經是絕大部分城市的常態,從側面也反映出,現在的父母家長們,對於教育抱有多大的熱情。

上海社科院發佈的中小學生成績變化影響因素的調查報告顯示:在上海,養一個孩子到初中畢業要花費84萬,而且孩子每天在家寫作業要3個小時以上成績最為理想。

報告裡還有一個結論:家庭收入越少的家庭,給孩子教育的比重就越高。

因此,未來10年,無論是教育行業還是學區房,仍然會受到絕大部分家長的追逐,即便不考慮“獲利”這一動機,在“少子化”的氛圍裡,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會變得更“珍貴”。

2,大健康。

未來10年,房產、現金或不再“珍貴”,風波過後,3個行業更吃香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70%的人處於亞健康,15%的人處於疾病狀態,慢性病折磨著每一個家庭。與此同時,老齡化的速度非常迅猛。

據瞭解,胡潤富豪榜TOP10中,大多數均已經涉足大健康行業。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底,萬達在醫療行業的總投入已累計高達1500億元,在去年,阿里巴巴與某知名醫療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入駐其人工智能開放平臺。

馬雲也曾公開表示,“下一個能超過我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產業裡”。

3,線上產業。

這場風波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思考,讓很多線下行業如餐飲、娛樂、培訓、展會就此熄火,也催生了不少行業的“新藍海”。

最典型的表現是線上行業的“井噴”,以線上賣房為例,某龍頭房企僅在3天內就認購房屋4.75萬套,銷售580億元,還有不少公司實行遠程辦公和會議,效率並不比在寫字樓裡上班要差。

包括線上教育平臺、網絡直播平臺、電商、新媒體、線上遊戲、遠程協作與移動辦公平臺,這些行業因為還未進入“充分競爭”階段,未來也會有一定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