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房产、现金或不再“珍贵”,风波过后,3个行业更吃香

最近收到不少朋友的留言,谈到了自己买房观念的转变。

经历过这两个月的风波,有的人坚定了自己买房的念头。

原因很简单,我们看到很多喊着“租售同权”口号的城市,表面上租房不受落户、工作的影响,可在这一段时间,返城的租户连家门都进不去,小区随便两个保安挡在那里,就能把租客拒之门外,如果是业主,有那一纸房产证,腰杆似乎都直了起来。

没办法,就算说的再好听,租房有多么划算,现实里依然“低人一头”。

反过来说,有的人又“看透了”买房这件事。

原因在于:大城市里人流密集,窝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下个楼都要犹豫半天,楼上楼下的噪音、光污染,高层住宅的高密度,远远不如农村小院住着舒服又安全。

因此,这一类人的打算是:与其在城市里连首付都攒不出来,还不如回农村老家盖两层小楼。

这两种观念是如此迥异,有人想着是努力在城市里安家,实现买房梦,有人想的是退而求其次,不勉强自己,看起来都挺有理。

在笔者看来,大家其实不用争论这个问题,未来10年,房子、车子、现金可能都不再“稀罕”了。

先说房子。

未来10年,房产、现金或不再“珍贵”,风波过后,3个行业更吃香

1,“供过于求”是大势所趋。

根据中泰宏观的报告,过去3年内,每年我国新建商品房面积,足够4000万人居住。而每年城镇人口的增加幅度,仅仅只有2000万人。

这样算来,3年盖了1.2亿套房子,真正的居住需求可能只有6000万人。更何况,按4口之家一套房子,6000万进城人口中,只需要1500万套房子就够。

与此同时,我们的生育率持续走低,老龄化的脚步也在加速,数据显示,2016-2017年刚刚实行二胎政策时,新生儿大增到1786万,2018年降到了1523万,2019年这个数字已经不足1500万了,而根据社科院的报告,到2050年,老年人会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环顾我们周围,每三个人里就会有一个人年龄超过65岁。

显然,人少、房多的局面,在未来十年会愈演愈烈。

2,城市分化会愈演愈烈,房产价值不能再一概而论。

这是一个关于“买房与否”的大前提,为什么人们如此介意“租房”与“买房”之间的身份差异?因为人口持续流入大城市,学区、医疗、教育资源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房产价值自然和中小城市、农村没有任何差异。

换个角度说,想回农村盖房的人,应该事先想清楚,房子盖出来是供人居住的,而非为了装面子、拼虚荣,几十万盖两层小楼,一年到头能住在家里几天?孩子会在农村上学吗?自己的收入回老家以后是否稳定?

这个逻辑在未来十年依然讲得通,一二线大城市的核心城区房产,依然具备升值潜力,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租户”与“业主”地位相同,而三四线以下城市、农村老家,只是适合少部分人的“退路”。

再来说说车子和现金。

未来10年,房产、现金或不再“珍贵”,风波过后,3个行业更吃香

汽车方面,在2017年销量到达顶峰的2392万之后,2018年、2019年开始销量下滑,同比增速分别为-7.7%和-3.4%,今年情况可能更不乐观,因为湖北汽车产量达224.75万辆,约占国内汽车总产量的比重9%。

显然,汽车作为大件消费的需求,是在持续降低的,各城市的道路、停车承载力,已经不堪重负,我们的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也在持续走高,很难再复制过去那些年的增长,最重要的一点是:汽车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品,价格只有单向下跌一条路,没有任何资产升值属性。

现金也是如此,经济学家任泽平前两天发了一组数据:2020年1月,中国广义货币M2首次超过200万亿,距离2013年3月突破100万亿不到7年。

过去四十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速15%,1998-2017年,M2增长了16倍。

所谓的M2,就是“流通中的货币”,从过去20年的表现来看,房产升值、房贷、月供、负债减轻的同时,意味着现金的购买力一直在“打折”。

换言之,只要货币一直持续发行,现金的购买力无非是“贬得快”或“贬得慢”之分而已。

既然房产价值会大幅分化,买房无法再“赚差价”了,车子、现金的保值作用更是“捉襟见肘”,那未来什么才称得上“重要”呢?

笔者认为,未来10年,3样东西最珍贵。

1,教育。

数据显示,同一地段,学区房相比于非学区房,普遍有20%左右的高溢价,部分名校的学区房溢价超过30%。

这已经是绝大部分城市的常态,从侧面也反映出,现在的父母家长们,对于教育抱有多大的热情。

上海社科院发布的中小学生成绩变化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上海,养一个孩子到初中毕业要花费84万,而且孩子每天在家写作业要3个小时以上成绩最为理想。

报告里还有一个结论:家庭收入越少的家庭,给孩子教育的比重就越高。

因此,未来10年,无论是教育行业还是学区房,仍然会受到绝大部分家长的追逐,即便不考虑“获利”这一动机,在“少子化”的氛围里,每个家庭的孩子都会变得更“珍贵”。

2,大健康。

未来10年,房产、现金或不再“珍贵”,风波过后,3个行业更吃香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慢性病折磨着每一个家庭。与此同时,老龄化的速度非常迅猛。

据了解,胡润富豪榜TOP10中,大多数均已经涉足大健康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万达在医疗行业的总投入已累计高达1500亿元,在去年,阿里巴巴与某知名医疗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入驻其人工智能开放平台。

马云也曾公开表示,“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

3,线上产业。

这场风波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让很多线下行业如餐饮、娱乐、培训、展会就此熄火,也催生了不少行业的“新蓝海”。

最典型的表现是线上行业的“井喷”,以线上卖房为例,某龙头房企仅在3天内就认购房屋4.75万套,销售580亿元,还有不少公司实行远程办公和会议,效率并不比在写字楼里上班要差。

包括线上教育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电商、新媒体、线上游戏、远程协作与移动办公平台,这些行业因为还未进入“充分竞争”阶段,未来也会有一定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