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收藏的手札已经升值了几十倍,你还不知道?

  手札

  手札,是指亲手写的书信,就是现代人讲的"亲笔信"。见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 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

  手札收藏三项标准

  一重其人。历代名人当为首选,地位越高名气越大越受重视。

  二重其字。字要写得好,书法名家为首选,因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这其中以毛笔第一,钢笔次之,圆珠笔、签字笔、水笔、铅笔又次之。因后者难以长久保存。

  三重其文。文采斐然的书信,本身就是一篇好文章。如果内容涉及历史重要事件及关键人物,还可能补史之阙如。若是诗笺及学术论争亦具文史价值。

  一般而言,三项标准齐全的书札少之又少,三缺一,乃至三缺二者也值得收藏。同书画收藏一样,信札收藏并非以量定而以质胜。民国时曾有人藏书札三万多件,不可谓不多,但充其量也不及同时代张伯驹先生的一纸陆机的信《平复帖》。


  信札鉴识

  信札收藏的学问其实很深,特别是民国以前的古代书札,多为行草书。有人说读草书,如吃带刺的鱼,经常被卡住。但经验告诉人们,越是刺多的鱼,越有得品味。所以不识草书,不识繁体异体字,不识篆书(有印章时)的人,就无法读懂书札。

  如果是文言文或诗词,不懂词牌韵谱,无法断句,不了解古代信体格式及称谓虚词,更是一筹莫展。并且古代收信人不允许指名道姓,皆以字号相称,写信者往往仅具一两字的名。有些书信署名只写"名正肃","名心印"或"知名不具"等,只能从收信人的亲朋友僚关系网和其笔迹上比对与厘定。正所谓:藏需要的是眼光,品需要的是功底。

  

别人收藏的手札已经升值了几十倍,你还不知道?

  信札价值


  信札在版本学中归稿本,有其唯一性。书信一般只针对收信者或周围微量人群。书信往往更能显露写信人的真情实感,说的是实话,所记录的历史细节也更接近真相,可作为研究相关史事的重要参考史料,允为信史。

  读原始信札远比读回忆录与自传靠谱,更不用说他人所作的传记。因为所有史家都重视第一手原始史料。这就是信札的文献价值,如果作者系书画家,其书法还具有艺术价值。信札由于幅面狭小而易于保存和流传,而同时代其他大的纸质品就没有这么幸运。小有小的好处,不但精致且利于传承。

  1994年,翰海秋拍中有一册15通的徐悲鸿行书信札,约估价10万元,每通信平均6000多元,即便是这样的价格,最终仍然流拍。十年之后,也就是2004年,同样是在翰海,仅仅3通的徐悲鸿信札便以24.2万元拍出,每通平均8万元,升值幅度达到10年前的10倍之多。


  2002年中国嘉德秋拍推出的《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20册,内收明永乐至崇祯名人共400余人,600余开,其中王侯将相、仕宦大夫、文人墨客、忠烈奸佞,莫不备焉,堪称有明一代名人书札和书法大全。而且所收的400余家,每人只收书札一通,基本上不重复收录,具有时间集中、人物面广的特点,收藏难度极大。这批明代名人尺牍,曾于50年前延请嘉兴倪禹功先生逐一整理考略,并请张石园题写书签,重新装池。最后以990万元归上海图书馆购藏,创下了中国古籍善本单项拍卖的世界纪录。

  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上,朱自清的楷书七言诗札以161万元高价成交。次日,赵之谦的信札九通又成功拍得120.75万元。6月18日,在嘉德四季第30期拍卖会上,赵孟頫信札十通以299万元拍出。同年的嘉德秋拍中,近现代名人书札更是受到市场热捧,周作人撰书《周作人致鲍耀明书札》以442.75万元居首;梁思成、林徽因的中国营造学社考察古建筑照片集以402.5万元成交。而同年的北京匡时秋拍中,梁启超旧藏“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以6709万元高价成交。

  

别人收藏的手札已经升值了几十倍,你还不知道?

  

2017年,一部嘉德上拍的明人尺牍册页成交价达到5175万元人民币。该册集明代名臣、学者、诗人、书画家杨荣、李东阳、徐有贞、李应祯、吴宽、祝允明、文徵明、陆深、王宠、董其昌、黄道周、倪元璐等计六十余家书翰信札近百通,时间跨越二百余年,内容涉及政事、艺文、友朋酬答,生活琐事等社会百态,是研究明代历史及文人生活状态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明代书法史及书道艺术的极好资料,可赏可读,十分珍贵。大部分为乾嘉时著名学者钱载旧藏。

  同年12月18日晚,中国嘉德2017年秋拍“大观——四海崇誉庆典之夜·古代”专场中,赵孟頫致宗元总管札册片以2500万元成交。此札当是赵孟頫39岁时在济南路总管任上给常熟季宗元的私信。

  

别人收藏的手札已经升值了几十倍,你还不知道?

 

 2018年手札市场相对平淡,保利厦门有翁同龢手札三十一开上拍,成交价34.5万元。册内收翁同龢致樵野七通;致重斋世兄二通;致幼南仁兄一通;致雨生姻世表兄三通;致冠英先生仁兄一通;致心田姻世兄三通;致春二通;致侄二通;其他信件四通。

  据有关专家的保守估计,近年名人信札价格每年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有的名人信札已从原来的一两万元飙升到现在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作为中国第一批手札收藏家,张铁林见证了一通手札从最初三五百元,到创下天价的900万元。2003年春,他以250万元的价格拍下赵之谦的《论学丛札》39通手札。到了当年的秋拍时,赵之谦的手札价格翻了一番。2010年,赵之谦的1通普通手札就拍出了15万元。相比之下,张铁林收藏的39通赵之谦手札价格起码已经涨到几千万。

  张铁林坦言,收藏古代字画的藏家要是没有收藏一张祝枝山的作品都会不好意思,而自己不仅收藏了祝枝山的信札,还藏有他的题跋。迄今为止,信札只有五百年左右的历史,这与那时纸张的尺寸、条件以及人们的书写习惯乃至社会交往习惯有关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水墨艺术,就能从中了解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名人手札的拍卖价格在近几年起码涨了10倍20倍。在更乐国际拍卖公司的2010年秋拍上,赵之谦的1通普通手札,就拍出了15万元。相比之下,张铁林收藏的《国朝汉学师承续记》39通手札价格更是“贵不可言”,起码已经涨到几千万。

  


分享到:


相關文章: